- 年份
- 2024(10908)
- 2023(15417)
- 2022(13334)
- 2021(12646)
- 2020(10597)
- 2019(24281)
- 2018(24447)
- 2017(45875)
- 2016(24965)
- 2015(28034)
- 2014(27557)
- 2013(26555)
- 2012(23902)
- 2011(21505)
- 2010(21768)
- 2009(19956)
- 2008(19096)
- 2007(16495)
- 2006(14187)
- 2005(12226)
- 学科
- 济(92659)
- 经济(92565)
- 管理(75022)
- 业(69461)
- 企(59790)
- 企业(59790)
- 方法(44554)
- 数学(38452)
- 数学方法(37712)
- 中国(25247)
- 农(24541)
- 财(22342)
- 业经(21572)
- 技术(20659)
- 学(20546)
- 理论(19362)
- 地方(18498)
- 环境(17714)
- 制(17249)
- 农业(16175)
- 贸(16141)
- 贸易(16130)
- 和(15764)
- 易(15650)
- 划(15431)
- 教育(14776)
- 务(14481)
- 财务(14402)
- 财务管理(14380)
- 银(13970)
- 机构
- 学院(340651)
- 大学(340028)
- 管理(136861)
- 济(128556)
- 经济(125434)
- 理学(119164)
- 理学院(117892)
- 管理学(115445)
- 管理学院(114855)
- 研究(108891)
- 中国(79263)
- 京(72172)
- 科学(69164)
- 财(57530)
- 所(53651)
- 农(51152)
- 业大(50696)
- 江(49724)
- 中心(49488)
- 研究所(49120)
- 范(46476)
- 财经(46449)
- 师范(46063)
- 北京(45472)
- 经(42184)
- 州(40685)
- 院(40312)
- 农业(39857)
- 技术(38899)
- 经济学(37544)
- 基金
- 项目(237924)
- 科学(187240)
- 研究(175956)
- 基金(170143)
- 家(147671)
- 国家(146403)
- 科学基金(126657)
- 社会(108624)
- 社会科(102842)
- 社会科学(102815)
- 省(95518)
- 基金项目(89962)
- 教育(83152)
- 自然(83019)
- 自然科(81131)
- 自然科学(81112)
- 划(79794)
- 自然科学基金(79614)
- 编号(73284)
- 资助(70278)
- 成果(58696)
- 重点(53389)
- 创(52808)
- 部(51343)
- 课题(51088)
- 发(50298)
- 创新(48561)
- 项目编号(45378)
- 科研(45164)
- 大学(44772)
- 期刊
- 济(139036)
- 经济(139036)
- 研究(96589)
- 中国(69315)
- 学报(52206)
- 管理(51234)
- 教育(48886)
- 科学(48487)
- 农(46028)
- 财(42958)
- 大学(39848)
- 学学(37136)
- 技术(33057)
- 农业(32599)
- 融(25219)
- 金融(25219)
- 业经(24021)
- 经济研究(22203)
- 财经(21358)
- 图书(19409)
- 科技(18421)
- 经(18200)
- 业(17482)
- 技术经济(16917)
- 问题(16863)
- 理论(15633)
- 版(15352)
- 统计(15057)
- 商业(14942)
- 现代(14766)
共检索到489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展涛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大学参与科技创新的宝贵资源。尽管我们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了许多努力,但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仍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局限与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一名研究型大学的校长,要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紧迫形势,从创新研究生培养理念、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着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性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震 张巍 李丽 齐民
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工作实践,介绍了创新团队模式下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连年递增,培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研究生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却存在诸多弊端,如办学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均落后于时代潮流,与社会的联系处在比较被动的局面,国际化程度也较低。为此,当前迫切需要推进体制创新,加快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围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话题展开,希望能引发您更多的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方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最高学历教育,直接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反思了多年培养实践,提出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模式是由思想品德、业务理论、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组成。通过本模式的方式方法教育培养博士研究生可能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毛培胜 张蕴薇 王赟文
随着草业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草业内涵更加丰富,涉及草地畜牧业、草坪业、草种业、草产品加工业等许多领域。而学徒式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国草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向多种模式综合运用的方向转变,需要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研究生培养的评价等培养模式构成要素进行调整与革新。
关键词:
草学 研究生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邱建东 杜亚江
介绍了兰州交通大学机电技术研究所通过10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的五步组合"双+"培养模式,该模式从职业学业规划、项目实践、环境建设、组织管理和导师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针对性地解决研究生培养各阶段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双+”模式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颖伟 鹿雪文
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内容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变化,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当前,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陶学文 别敦荣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两种学位,在培养目标上有显著的差异。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主要培养面向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近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于1908年诞生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我国自1991年设立工商管理硕士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霄梅 魏锋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举,重点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等特点,优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结合政府、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应用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经济主体,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以政策为引导,产业应用和企业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薛勇民
在我国,高等学校正式开始培养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是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中职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始的。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中职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该模式是最符合中国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但该模式同时也暴露出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介入这种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均极其有限;二是决策层与教育理论界对这种模式的未来发展尚未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了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该模式在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拓展了其最初的培养范围。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承担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正夫 易连云
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建设创新国家战略的时代诉求下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学科壁垒成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障碍。对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必须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机制限制,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实现培养模式的转换。指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养过程,搭建培养平台,探索培养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转换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孝良
精英教育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根本是高质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精英教育不会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而改变。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应坚守追求卓越的精英教育理念,而不能偏离质量的旨归。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培养模式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可通过联合协作、分段贯通、学科交叉,推进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教学工作三项创新和四大建设,构筑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制度与保障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银国 朱方彬 李方伟 吴渝
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和协同创新等热点问题,以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为例,分析了以开放协同为特征的研究生科技创新环境营造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提出了导师团队协作、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用互动、国际科技合作等递进式、开放性研究环境的构建模式,介绍了研究生互助互学、学科间兼收并蓄、全社会资源共享和竞争共赢等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参考范例。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协同创新 能力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操太圣 雷万鹏
当人们对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时,往往会产生如下印象:即无论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组成,还是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关系,与社会的结合程度,乃至于与外国同行的交往方式,均呈现出相当严重的封闭性。一定意义上“,封闭性”正暴露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症结所在。本文希望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象进行剖析,将各种习以为常的现象“问题化”,进而讨论可能的思考方向和可行的改革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骆四铭 王小敏
网络环境下研究生学习模式的变革,越来越强调学习者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高阶能力发展。能否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学习模式价值的主要标准。网络学习的交互性、资源性、非线性和自主性特征,要求构建自主型、资源型、探究型和协作型的高阶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学习模式。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研究生 高阶思维 学习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