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7)
- 2023(7906)
- 2022(6670)
- 2021(6474)
- 2020(5247)
- 2019(11743)
- 2018(11620)
- 2017(20773)
- 2016(10762)
- 2015(12035)
- 2014(11262)
- 2013(10916)
- 2012(9746)
- 2011(9062)
- 2010(8771)
- 2009(8458)
- 2008(8058)
- 2007(6671)
- 2006(5902)
- 2005(5352)
- 学科
- 济(45554)
- 经济(45514)
- 管理(30218)
- 业(24245)
- 方法(19764)
- 企(18818)
- 企业(18818)
- 数学(17959)
- 数学方法(17823)
- 中国(15864)
- 环境(12934)
- 贸(12181)
- 贸易(12174)
- 易(11996)
- 农(11583)
- 财(9994)
- 制(8422)
- 业经(8398)
- 学(8346)
- 划(8295)
- 银(7929)
- 银行(7927)
- 行(7723)
- 关系(7479)
- 融(7422)
- 金融(7421)
- 农业(7280)
- 发(7168)
- 和(6974)
- 地方(6498)
- 机构
- 大学(149857)
- 学院(148560)
- 济(71094)
- 经济(70063)
- 研究(55958)
- 管理(54613)
- 理学(47047)
- 理学院(46549)
- 管理学(45799)
- 管理学院(45535)
- 中国(44553)
- 京(31911)
- 科学(31121)
- 财(30443)
- 所(27136)
- 财经(25003)
- 研究所(24844)
- 中心(24713)
- 经济学(24026)
- 经(23074)
- 经济学院(21699)
- 北京(20704)
- 院(20615)
- 农(19917)
- 范(19298)
- 江(19224)
- 师范(19134)
- 财经大学(18807)
- 业大(17931)
- 科学院(17081)
- 基金
- 项目(101633)
- 科学(81540)
- 基金(76956)
- 研究(76360)
- 家(67471)
- 国家(67026)
- 科学基金(57197)
- 社会(51754)
- 社会科(49242)
- 社会科学(49235)
- 基金项目(39101)
- 省(35614)
- 自然(34770)
- 教育(34308)
- 自然科(33762)
- 自然科学(33749)
- 自然科学基金(33163)
- 资助(32029)
- 划(31327)
- 编号(29211)
- 部(23976)
- 成果(23461)
- 重点(23427)
- 国家社会(23419)
- 中国(22742)
- 发(22670)
- 创(21270)
- 教育部(20974)
- 课题(20326)
- 创新(20078)
共检索到221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
文章借助LW半结构模型,在开放环境下估算了2002—2022年中国的自然利率水平,研究发现:(1)中国过去的自然利率基于外循环定价,国内资金市场对全球经济存在高度依存关系;(2)2012年以来中国自然利率呈现长期下降趋势,这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自然利率运动规律一致,预计这一下降趋势长期不可逆转;(3)2019年自然利率水平为1.93%,与主要经济体之间仍保持了一定的利差;(4)2020—2022年自然利率与潜在增速分别出现0.65和2.46个百分点的最大跌幅。预计2023年潜在增速可能会回到4.5%~5.0%区间,自然利率也有望回升到1.6%以上。基于自然利率的绝对水平,名义利率零下限(ZLB)在短期不会形成事实威胁,传统货币政策仍保持了相当的政策空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苏乃芳 李宏瑾
针对当前中国利率体系仍存在利率双轨制这一典型特征,本文构建了考虑隐性利率双轨制的DSGE模型,对中国自然利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自然利率在2.5%左右。自然利率走势与经济增长、资本回报率密切相关,是宏观经济运行重要的"指示器";利率缺口与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和法定准备金率变化显著负相关,能够为制定和评价货币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利率双轨制下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都受到明显的扭曲压抑,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降低,利率传导效率受到明显损害。模拟结果还表明,利率完全放开后,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存贷款利率和存贷利差都将出现明显上升。尽快实现利率并轨并转向以自然利率为基准的货币价格调控方式,对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苏乃芳 李宏瑾
针对当前中国利率体系仍存在利率双轨制这一典型特征,本文构建了考虑隐性利率双轨制的DSGE模型,对中国自然利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自然利率在2.5%左右。自然利率走势与经济增长、资本回报率密切相关,是宏观经济运行重要的“指示器”;利率缺口与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和法定准备金率变化显著负相关,能够为制定和评价货币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利率双轨制下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都受到明显的扭曲压抑,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降低,利率传导效率受到明显损害。模拟结果还表明,利率完全放开后,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存贷款利率和存贷利差都将出现明显上升。尽快实现利率并轨并转向以自然利率为基准的货币价格调控方式,对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群起 龚敏
利用中等规模DSGE模型和贝叶斯估计技术,估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自然产出和自然利率水平。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自然利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确认了中国实际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判断,在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快速向利率调控过渡的背景下,可以为中央银行确定政策利率基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自然利率 自然产出 货币政策利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随着我国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货币政策亟需由传统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调控模式转型,自然利率将为中央银行利率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简要回顾自然利率理论的基础上,对近十多年国外自然利率估计方法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对单纯时间序列统计计量法、基于金融市场方法和基于经济学模型方法等主要方法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中国自然利率估计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本文详细分析了自然利率在货币理论和政策中的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说明了新魏克赛尔框架下自然利率的具体含义,并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的自然利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自然利率均值约为2.5%左右,与中国资本回报率的典型性事实相符;自然利率是与货币政策框架无关并源于实体经济的变量,可作为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中国自然利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速,随着劳动力人口的逐步下降,未来中国自然利率将在较高水平呈现温和下降态势,这对今后顺利推进货币调控模式转型、成功开展利率决策和新常态下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宏瑾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我国货币政策将由传统的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本文根据泰勒规则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对中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了估计。考虑货币、汇率等不同因素的货币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大致在1.2%~4.4%之间,与我国资本回报率的典型性事实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今后货币调控应以均衡实际利率为基础,根据产出和通胀缺口变化情况进行利率决策,以确保价格型货币调控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聪 项燕彪 陈一稀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与利率市场定价机制相适应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均衡利率作为实现潜在产出和稳定通胀时的实际利率,是中央银行进行利率调控的一个重要基准。本文在分析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家庭、企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四部门DSGE模型,对我国1998年2季度至2012年3季度的均衡利率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均衡利率走势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运用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我国的均衡利率变动领先于经济增速、CPI等宏观经济变量,是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位置、研究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跃群 秦增强 齐倩
资本服务估算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编制可以反映因素服务流的资本服务物量指数,采用1978-2010年中国固定资本形成序列和固定资本投资序列数据,运用永续盘存法(PIM)估算了资本存量总额;同时,分别利用双曲线形态下的"年龄-效率"函数和"年龄-价格"函数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估算出生产性资本存量;最后,以通过内生方法得到的资本租赁价格作为权数,用Tornqvist指数形式对不同类型资产进行加总,从而最终得出具有物量和价格双重属性的资本服务物量指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叶宗裕
资本存量估算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许多相关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深入探讨其估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各类统计资料中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筛选和处理;对已有相关研究中折旧率和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资本产出比变化规律确定基期资本存量;将资本分为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两类,分别设定折旧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资本存量,然后相加得出总的资本存量。根据所估算的资本存量计算的各省区的资本产出比较为合理,因而所估算的资本存量是可信的、比较准确的。
关键词:
资本存量 资本产出比 缩减指数 折旧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新春 杨学儒
环境效率是生产过程中潜在可实现的最少污染排放量与实际污染排放量之比,企业能否提高环境效率取决于环保投入的产出水平。文章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基础上估算了中国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环境效率,结果显示:中国的环境效率较低且增长缓慢,其中中部地区环境效率最低,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最高。目前的环境管制方式在东部较为有效,对中西部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环境管制不但要针对污染物当量,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成本、利润水平等因素,才能更好治理污染。
关键词:
环境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环境管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依民 于洪菲
在估算中国年度潜在产出水平和产出缺口时对状态空间模型方程的设定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改进。首先,用传统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决定潜在产出,这样能够更好体现出潜在产出供给方面的含义;其次,生产函数中的技术水平在模型中作为状态变量,同时加入了一些外生变量来解释中国技术水平的变化;第三,模型中不仅考虑了国内的影响因素,同时加入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对潜在产出可能产生影响的一些变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霞 徐卫华 黄璜 郑华斌 贺慧 姚林 陈灿
为估算2000、2005、2010年全国主要夏粮(早稻和小麦)与秋粮(中稻、晚稻和玉米)化肥施用环境影响的能值成本和宏观经济价值,以及计算2000—2010年的夏秋粮生产化肥施用环境成本的增长率,以化肥施用的污染产生剂量分析为基础,借助能值分析理论和伤残调整生命年评估手段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夏粮化肥施用环境成本高达171亿元,约占农业增加值的0.75%;秋粮化肥施用环境成本高达327亿元,约占农业增加值的1.44%;时间序列来看,2000—2010年全国夏粮与秋粮化肥施用引致的环境成本增加,2010年全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使用化肥引致的环境成本比2000年增长了4.68倍,其中夏粮增...
关键词:
环境成本 能值 夏粮 秋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左旭 王红彦 王亚静 王磊 景丽 王道龙
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科学估算与评价我国玉米秸秆产量及其各种利用途径的自然适宜性,明确玉米秸秆资源开发潜力,促进秸秆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利用文献考证法,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筛选41篇研究论文中的326个玉米草谷比有效样本数据,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采用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分级法,就玉米秸秆资源在"五料化"利用方面的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将用于包括新型能源化利用在内的各种用途的玉米秸秆资源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草谷比为1.10;2013年中国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403 368亿t,位居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之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适宜用于沼气生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海龙 陈勇 陈新军 谷德贤 周文礼
为掌握不同自然死亡估算方法对资源变动规律和群体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放流中国明对虾渔业为例,采用2种基于生长参数的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并与已报道的基于渔获量数据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自然死亡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对资源的性比结构影响。结果显示:估算方法理论及依据的数据资料不同对自然死亡系数的估算结果影响显著,利用叶昌臣等基于渔获量数据得到的自然死亡系数进行放流后至捕捞结束全时段的模拟,存在低估放流初期个体自然死亡的现象;利用Chen等提出的经验公式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存在高估放流初期幼体自然死亡的可能,至放流个体生长一周年时性比达4.44:1;利用Gislason等提出的方法估算的自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