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8)
2023(12047)
2022(10172)
2021(9657)
2020(7875)
2019(18281)
2018(17899)
2017(33846)
2016(18046)
2015(20202)
2014(19722)
2013(19439)
2012(18051)
2011(16643)
2010(16764)
2009(15863)
2008(15873)
2007(13775)
2006(12516)
2005(11699)
作者
(48798)
(40735)
(40561)
(38895)
(26506)
(19450)
(18413)
(15668)
(15636)
(14722)
(14023)
(13432)
(13062)
(13019)
(12973)
(12729)
(12106)
(11840)
(11795)
(11469)
(10516)
(9903)
(9797)
(9432)
(9179)
(9171)
(9053)
(8832)
(8246)
(7935)
学科
(76449)
经济(76363)
管理(49312)
(45484)
(36876)
企业(36876)
方法(31218)
数学(26776)
数学方法(26393)
中国(24465)
(21196)
(19398)
贸易(19385)
(19105)
(18987)
业经(15990)
(15765)
(14577)
(13903)
银行(13892)
(13468)
(13361)
金融(13360)
(13354)
农业(13288)
理论(12950)
地方(12688)
(10923)
环境(10760)
(10560)
机构
大学(258197)
学院(255482)
(117862)
经济(115718)
管理(95411)
研究(94065)
理学(80824)
理学院(79973)
管理学(78742)
管理学院(78254)
中国(74677)
(56343)
(55057)
科学(50926)
(46616)
财经(43820)
中心(41822)
研究所(41744)
(39983)
经济学(38201)
(37682)
北京(35885)
(35763)
(34253)
经济学院(34162)
师范(34009)
(33557)
财经大学(32565)
业大(30806)
(30024)
基金
项目(160613)
科学(128124)
研究(123558)
基金(118903)
(102446)
国家(101642)
科学基金(86799)
社会(80756)
社会科(76654)
社会科学(76643)
基金项目(59838)
(58202)
教育(57507)
自然(52398)
自然科(51201)
自然科学(51189)
(50535)
资助(50501)
自然科学基金(50322)
编号(50038)
成果(43128)
(38102)
重点(36610)
课题(35356)
(35312)
国家社会(34521)
教育部(33625)
(33312)
中国(32601)
(32389)
期刊
(132573)
经济(132573)
研究(87296)
中国(53195)
(42214)
管理(37513)
学报(33479)
(33455)
科学(33378)
教育(32157)
(30745)
金融(30745)
大学(26618)
学学(24496)
经济研究(23572)
农业(22727)
财经(22520)
技术(21169)
(19606)
业经(19522)
(18605)
问题(17381)
国际(17063)
世界(15222)
(12600)
技术经济(12202)
统计(11997)
图书(11802)
理论(11420)
(11258)
共检索到40492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天  张淑娟  
本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的两国模型比较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双重隐性名义锚的情况进行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名义锚之间存在互斥性。在开放条件下,通胀目标制与汇率目标制和货币目标制相比具有相对优势。汇率改革前,中国货币政策汇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双重隐性名义锚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和冲突,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比较显著。汇率改革后,通货膨胀目标作为名义锚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合理选择和努力的方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耀楷  索瓦洛  
在当前中国不断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名义锚选择,不仅是一个理论,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静文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探讨不同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进一步模拟得出不同外生冲击下两种利率规则的实施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名义汇率贬值率和贸易条件,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稳定效果都好于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但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福利损失都小于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静文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探讨不同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进一步模拟得出不同外生冲击下两种利率规则的实施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名义汇率贬值率和贸易条件,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稳定效果都好于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但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福利损失都小于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联峰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把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作为监测目标,确定了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执行情况。1998年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的贷款规模控制,央行宏观调控转为主要调控货币供应量,并灵活运用利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货币政策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霞民  
名义锚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成功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中存在着货币供应量和汇率这两个名义锚,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经常会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差额对银行贷款增量的影响,认为在双重名义锚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会使其失去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浩东  
文章利用加入资产价格的泰勒规则,对1996年到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关注资产价格,能提高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但是在实际政策执行中,货币政策选择"关注"而不是"盯住"资产价格;从长期来看,加入资产价格的泰勒规则所体现的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是存在的,并且引入资产价格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效率与稳定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艳  何泽荣  
货币政策是由货币数量政策和货币价格政策组成的一个系统 ,对资源配置起重要作用的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价格政策。而中国货币政策的内在矛盾则表现为汇率政策与货币数量政策和利率政策的矛盾 ,以及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不协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袁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的制度环境,对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与运用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构建货币政策框架、实施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思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红兵  陈平  
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多工具,多目标"的现实状况,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一个广义前瞻性反应函数模型并利用我国1994Q1~2011Q4的宏观经济数据实证比较了五个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每个工具规则都隐含四大政策目标。实证结果表明,五个规则都面临"顾此失彼"的困境;市场利率规则表现最好却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因此,在"多工具,多目标"背景下,我国央行不宜采用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雷盼盼  
在一个包含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开放经济NK-DSGE模型中,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基准货币政策下,贸易部门积极的技术冲击对于不同类型家庭消费和实际工资具有不同的动态冲击效应,并且引起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在此基础上,政策评价的结果显示;(1)最优货币政策倾向于降低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2)严格盯住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导致了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盯住名义汇率的货币政策则次之;(3)盯住实际汇率的货币政策对于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与最优货币政策最为接近。因此,针对最小化货币政策分配效应所引致的不平等,货币政策应该对实际汇率做出反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少波  张梦雪  厉克奥博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处于转型当中,表现出明显的"量价"结合及从"量"到"价"过渡的特点。基于此,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多目标性及时变非线性特征,本文构建开放条件下包含产出、通胀、汇率、房价及股价的多目标时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实证分析了1999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混合型"货币政策对各目标缺口的时变反应特征及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较好地刻画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动态轨迹,并对稳定产出、通胀、汇率、房价和股价起到了一定作用;2010年以来,"数量型"工具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权重不断下降,央行越来越注重发挥"价格型"工具的作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表现出从"量"向"价"转型的特征;除盯住传统的产出和通胀以外,"混合型"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汇率、房价和股价波动作出了反应;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时变特征,在不同时期对各目标缺口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贵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从来  刘晓辉  
作为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和IS-LM-AS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拓展,M-F模型和M-F-D模型成为20世纪60—90年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母机。在研究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问题时,M-F和M-F-D模型由于其简单明了、易于处理等优点,仍然是优先的分析工具选择。而作为M-F和M-F-D模型的新近发展,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在目前来说还难以运用于转型经济的货币政策研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