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8)
- 2023(11794)
- 2022(10285)
- 2021(9310)
- 2020(8058)
- 2019(18521)
- 2018(18639)
- 2017(35180)
- 2016(19282)
- 2015(21708)
- 2014(21423)
- 2013(21026)
- 2012(19342)
- 2011(17663)
- 2010(17679)
- 2009(17061)
- 2008(16848)
- 2007(15174)
- 2006(13097)
- 2005(11958)
- 学科
- 济(76635)
- 经济(76533)
- 管理(58513)
- 业(53088)
- 企(44215)
- 企业(44215)
- 方法(35922)
- 数学(31808)
- 数学方法(31485)
- 财(23437)
- 农(20910)
- 中国(19678)
- 制(19565)
- 业经(16744)
- 贸(15182)
- 贸易(15176)
- 易(14762)
- 学(14666)
- 务(14482)
- 财务(14445)
- 财务管理(14407)
- 银(13839)
- 银行(13808)
- 地方(13773)
- 企业财务(13599)
- 农业(13299)
- 行(13125)
- 融(13076)
- 金融(13072)
- 体(12832)
- 机构
- 大学(273723)
- 学院(273554)
- 济(114753)
- 经济(112328)
- 管理(103083)
- 研究(90506)
- 理学(88303)
- 理学院(87356)
- 管理学(85872)
- 管理学院(85358)
- 中国(70796)
- 京(56135)
- 财(56130)
- 科学(53981)
- 所(45886)
- 农(45218)
- 财经(43966)
- 中心(42732)
- 江(41825)
- 研究所(41350)
- 经(39715)
- 业大(39664)
- 经济学(36383)
- 农业(35663)
- 北京(34935)
- 范(34506)
- 师范(34139)
- 州(33089)
- 经济学院(32876)
- 财经大学(32538)
- 基金
- 项目(179058)
- 科学(140534)
- 研究(131963)
- 基金(129773)
- 家(112327)
- 国家(111440)
- 科学基金(95119)
- 社会(84315)
- 社会科(79984)
- 社会科学(79959)
- 省(70548)
- 基金项目(68501)
- 教育(61666)
- 自然(60216)
- 划(59018)
- 自然科(58796)
- 自然科学(58778)
- 自然科学基金(57745)
- 编号(54409)
- 资助(53081)
- 成果(44695)
- 重点(40801)
- 部(40352)
- 发(38200)
- 创(37663)
- 课题(37457)
- 制(36933)
- 创新(35326)
- 教育部(34925)
- 国家社会(34828)
- 期刊
- 济(126133)
- 经济(126133)
- 研究(81014)
- 中国(54153)
- 财(45658)
- 学报(41822)
- 农(41376)
- 科学(37996)
- 管理(36939)
- 大学(31676)
- 学学(29952)
- 融(29733)
- 金融(29733)
- 教育(28523)
- 农业(27297)
- 技术(23171)
- 财经(22258)
- 经济研究(20966)
- 业经(20884)
- 经(19085)
- 问题(16641)
- 业(14265)
- 贸(14222)
- 版(13384)
- 理论(13337)
- 技术经济(13272)
- 商业(12776)
- 统计(12562)
- 国际(12135)
- 财会(12071)
共检索到407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余波
从政策选择角度看 ,有市场进入限制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不是一个纳什均衡结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当前人民币汇率安排产生的效率损失有外汇黑市交易、货币政策内生、固定汇率与出口补贴并行制度的高运作成本、加重企业负担等 ,属于制度安排带来的内生交易费用。汇率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减少乃至消除内生交易费用。应该先放松对汇率浮动的限制 ,并逐渐向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魏琪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大国经济体,中国受限于当前外汇市场规模、深度和参与者风险意识,逐步选择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资本项目有序开放背景下的合理选择,有利于人民币相对于贸易国家货币的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的扩大和双向波动预期的形成对于提高外汇市场的深度、效率和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力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国际背景及其经济根源,提出了人民币最终会否升值是由美元汇率变动、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贸易差额及其国际资本流动四者共同决定的观点,并且笔者从战略角度提出了十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汇管制 人民币 汇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日辉 李永权
汇率制度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及引起汇率波动的冲击源性质。本文对ABRR模型进行扩展,引入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和价格因素冲击,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会弱化为稳定经济而选择浮动汇率制,价格因素的冲击则会强化为稳定经济而选择浮动汇率制。结合中国经济数据,用ABRR扩展模型解释了我国的经济现实,提出"富有一定弹性的渐进调整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较好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经济稳定性 汇率制度 ABRR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钱慧
IMF1999年对汇率制度的分类方法突出了汇率的形成机制与政策目标的差异,它将人民币汇率制度转而列入固定钉住制。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稳定宏观经济环境,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短期稳定与长期不稳定的矛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艳虹 王聪
2002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对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人民币实质汇率水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民币买质汇率水平的决定除了取决于美元趋势外,主要还受国内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的影响。为此,我国应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前提下,尽快培育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推动外汇市场的管理创新,增强交易主体的竞争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Jeffrey Frankel 谢丹夏
为更好地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实际改革进程,本文运用综合计量技术,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实施改革以来12年间的真实演变过程。我们发现,除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2010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性一直处于不断提高之中,而"一篮子"货币中赋予美元的权重从改革最初的高于0.9逐渐降低到近年来的0.45-0.50之间并趋于稳定。我们特别对"8·11汇改"后汇率制度的演化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8·11汇改"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的浮动性和市场化程度,之后一系列后续改革措施的出台,体现出"渐进性""稳健性"和
关键词:
汇率制度 汇率弹性 汇率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平 王曦
在现行制度背景下 ,本文从我国外汇市场经济主体微观行为出发 ,建立了我国的外汇需求和供给函数 ;进而分析了市场的均衡和非均衡态势 ,讨论了人民币汇率稳定运行态势后面的微观行为原因。分析发现 :1 .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是必然的和经常的 ,不能形成市场均衡汇率。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现实汇率势必是扭曲的汇率 ,由此导致外汇资源的配置扭曲以及相应的真实资源配置扭曲。 2 .在汇率的稳定和调节机制上 ,当前汇率制度类似于“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 ,我国汇率制度因此具有固定汇率制的特征 ,但不具备固定汇率制的汇率稳定机制———稳定的汇率预期。 3 .现行汇率制度构成对汇率政策的严重制约 ,调节国际收支不得不倚重...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制度 非均衡 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国青 陈通
论新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调节机制王国青陈通文章认为,自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新人民币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相应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在中央银行规定的范围内浮动而形成的,同时,中央银行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伟刚 徐中刚
文章在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基础上引入贸易净出口构建一国汇率决定模型。利用中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脉冲响应显示短期内来自中美GDP和货物净出口之差的冲击使人民币升值,而利率、M2和CPI之差的冲击使人民币贬值;方差分解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由其自身变动所致。中美利差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解释程度较大,其余因素较小;VEC模型显示长期内,中美M2和货物净出口之差与人民币汇率成正比,利率、GDP和CPI之差与人民币汇率成反比。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影响因素 VAR VEC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君潞 吕剑
本文基于汇率错位的视角,运用二元模型对东南亚6国汇率错位幅度与汇率制度转换概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转换概率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高低与汇率制度的稳定性有很强的关系,即人民币汇率错位幅度与汇率制度转换概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汇率错位是汇率制度转换的原因,汇率错位幅度越大,汇率制度转换的概率越大。因此,若要维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至关重要。就当前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转换的概率不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蓝乐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测度人民币汇率制度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文章从效率的内涵出发,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增长的效率,选取汇率制度弹性作为汇率制度变量,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历经几次改革后在长短期内对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浮动汇率制度是有效率的制度安排,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将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汇率制度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力 周革非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利益需求中的转嫁经济问题,形成西方发达国家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而,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的原因并不因美元贬值所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剧增的原因也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中国更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始作俑者。相反,稳定的人民币有利于自由贸易、吸收外资、进而优化国际分工,同时缓解全球通缩。面对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应谨慎抉择,在沉着应对中加紧自身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阳
名义上公布的与实际执行的汇率机制往往存在着差异。文章对传统的分析各国货币篮子权重的方法进行扩展,并以此研究了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安排及其区域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货币篮子的构成已发生根本转变,欧元逐步和美元一起成为人民币货币篮子中最为主要的参考货币;人民币汇率弹性参数高度显著,这意味着我国对汇率走势的干预趋于减弱,特别是在加入SDR的背景下,对人民币的需求中至少有58%表现为汇率本身的变动。进一步研究发现,东亚国家已开始把人民币作为其"锚货币",主要的原因在于双方具有紧密的贸易关系,这为下一步人民币的区域化和
关键词:
人民币 事实汇率制度 区域效应 锚货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