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6)
2023(15140)
2022(12651)
2021(11528)
2020(9413)
2019(20999)
2018(20509)
2017(37349)
2016(19920)
2015(22006)
2014(21266)
2013(20816)
2012(19332)
2011(17824)
2010(17603)
2009(16224)
2008(15774)
2007(13689)
2006(12163)
2005(11094)
作者
(58892)
(49240)
(48976)
(46214)
(31326)
(23627)
(21832)
(19231)
(18775)
(17158)
(17006)
(16240)
(15743)
(15498)
(15294)
(15060)
(14709)
(14536)
(14195)
(14136)
(12424)
(12206)
(11809)
(11203)
(11090)
(10864)
(10814)
(10775)
(9982)
(9818)
学科
(87474)
经济(87389)
管理(54671)
(53884)
(40382)
企业(40382)
方法(32034)
中国(29631)
数学(28317)
数学方法(28116)
(25894)
地方(21679)
(20300)
贸易(20286)
(19760)
业经(19602)
技术(18490)
(17977)
农业(17860)
(16291)
(15403)
(14953)
银行(14904)
环境(14821)
(14500)
(14496)
金融(14495)
(13867)
地方经济(12128)
(11664)
机构
学院(283455)
大学(281705)
(124629)
经济(122481)
研究(107240)
管理(104029)
理学(89246)
理学院(88193)
管理学(86808)
管理学院(86296)
中国(81428)
科学(65412)
(60759)
(55276)
(54231)
(52707)
研究所(50484)
中心(47486)
业大(44237)
农业(42795)
财经(41945)
(41677)
经济学(39048)
北京(38798)
(38497)
(38419)
(37385)
师范(36883)
经济学院(35260)
科学院(33272)
基金
项目(192547)
科学(151501)
基金(139976)
研究(138265)
(125125)
国家(124102)
科学基金(104462)
社会(90736)
社会科(86200)
社会科学(86184)
(74385)
基金项目(73138)
自然(65972)
自然科(64519)
自然科学(64499)
(63468)
自然科学基金(63385)
教育(62206)
资助(56380)
编号(53720)
(47196)
重点(44297)
成果(42486)
(42381)
(41534)
创新(39036)
国家社会(39031)
课题(38114)
发展(37415)
(36823)
期刊
(139249)
经济(139249)
研究(85871)
中国(61596)
(50732)
学报(48548)
科学(45095)
管理(39309)
(37879)
大学(36082)
农业(35345)
学学(34238)
教育(30638)
(27689)
金融(27689)
技术(24961)
经济研究(24483)
业经(23688)
财经(20739)
(19574)
问题(18241)
(18041)
(17304)
国际(16011)
世界(15548)
科技(15297)
技术经济(14974)
(13467)
商业(13184)
(12775)
共检索到434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小娟  胡雨潇  
本文采用1996—2012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全行业总体、三种情形下的固定效应模型及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开放条件下技术引进、FDI与进口贸易外溢三类外源技术对发明专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外源技术有利于发明专利的产出,同时外源技术与发明专利也存在彼此相互作用,且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从分行业来看外源技术能有效促进高技术制造行业、传统工业技术行业发明专利数量提升,而对于食品烟草、纺织造纸等行业则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炎  张熙鸣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2000年至2009年上海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现状,并从发明专利的技术部类比较分析了上海发明专利的创新能力。由于专利可以通过PCT途径申请及发明人可以同时获得发明专利的授权,所以本文又专门针对上海PCT发明专利的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分析企业的应用能力及找出其缺口。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上海发明专利和培育发明创造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荣康  王艺棠  
针对专利化过程的四个阶段(研发、申请、审查和授权)选择相应的特征指标,对突破性技术发明与非突破性技术发明的特征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2005—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获奖专利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揭示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形成特征。研究发现:与非突破性技术发明相比,突破性技术发明在研发阶段的专利优先权个数更多,即突破性技术发明往往具备更好的研发基础且更倾向于进行优先保护;突破性技术发明在申请阶段的权利要求项数和专利说明书页数更多,即突破性技术发明的技术保护范围更广、技术复杂程度更高;突破性技术发明在审查阶段的申请到公开时滞和公开到授权时滞均更长,即突破性技术发明往往被专利权人延迟公开以防止核心技术内容泄露,也往往因技术内容复杂而被审查机构延长审查时间;突破性技术发明在授权阶段的权利要求数降低幅度更小、说明书页数增加幅度更大,即突破性技术发明的技术权利和技术内容在授权后往往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锦其  李金昌  
以创新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和以生产率重塑经济质量新内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战略。本文利用中国发明专利微观数据测算了城市技术集聚水平,并在理论分析技术集聚影响城市劳动生产率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8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集聚能显著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城市技术集聚主要通过优化就业结构、降低资本错配和激发创业活力等渠道提升劳动生产率;拓展分析表明,城市蔓延、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环境因素在技术集聚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以创新驱动生产率提升为内核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政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葆红  杨海燕  
在对1985—2014年间陕西发明专利跨30年统计的基础上,采用IPC分类体系,运用内容分析法和专利地图法,对陕西地区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成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陕西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与薄弱区、重要专利权人群及其技术构成和优势所在。并通过集中度测度,对陕西的创新技术格局变化开展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成  李明星  张梦娟  朱晓钰  管可毅  
以江苏大学与3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发明人个数、IPC分类号个数、权利要求数、同族专利数量、引证文献数量、被引文献数量、审查时间等专利指标,多角度量化研究专利维持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因素对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程度在不同主体之间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兴  翟柯宇  
虽然远程交流技术快速发展,但现有研究表明专利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信息的地理邻近。以中国1992-2009年的1 331个新能源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运用Jung Wonn,Jaffe等的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专利引证的地理邻近是否会随时间递进而增大。结果表明,个人、大学、公司及其它种类发明专利引证的地理邻近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大,而政府受到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区域城市分属不同省份,因此并不能证明区域专利引证的地理邻近也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兆亮  罗小锋  杨钰蓉  
以农业发明专利的授权数为表征指标,利用泰尔指数,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2—2016年中国农业发明专利产出的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发明专利的产出水平持续提高,其中东部地区农业专利产出水平最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②由泰尔指数可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总体差异较明显,相比于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对其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③经济发达地区受人均GDP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容易受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欠发达地区最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健  
新产品发明专利池的市场价值由使用新产品发明专利池产生的收益和成本决定。新产品发明专利池的收益可以用跳扩散模型表示,而成本可以用扩散模型表示。文章对新产品发明专利池的市场价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志红  陈光  周贤永  刘凤  
围绕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效率的提升,采用经济学范式,从效率理论、创造力资本、专门知识代理和虚拟所有权等角度进行综合剖析,提出了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的Y效率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高校职务发明人主导职务发明成果利益的制度安排,对于发明人从事应用型创新而言,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均具有明显的积极效应;对单位而言,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升应用研究创新效率,而从长期看则可能引发理论研究者发生研究偏好转移,从而弱化基础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文华  
发明专利授权累积,既是技术能力的累积,也更是高附加值产品乃至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及其发展控制权的累积。本文先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对1986-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进行了分类统计,其次,对各技术领域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再次,从静、动态角度,对上述国内外优势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差距及其变化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上述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雪忠  乔永忠  万小丽  
专利质量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很难确定其高低。本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1994年授权的3838件发明专利中因未缴年费而被终止的2921件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从因未缴年费而被终止的视角来看,1994年授权的发明专利特别是国内发明专利质量较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古鹏  陈向东  
专利条件寿命期的选择行为一般反映了企业的市场战略和竞争战略行为特征。在这两重专利战略考虑下,企业倾向于选择一个较长或较短的条件寿命期。中国发明专利的条件寿命期呈现典型的双峰型分布,从而验证了企业关于条件寿命期的特定战略选择。本文还对比了中外企业专利战略差异,发现中国企业更愿意选择较短的条件寿命期,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为了使其发明专利能够获得更严格的保护而想尽快获取专利权,外国企业考虑得更多的是发明专利的市场收益问题,因此不急于获取专利权。外国中小型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更倾向于延长发明专利的条件寿命期,且外国企业更善于通过缩短条件寿命期来抢占潜力较大的技术市场,这是在市场战略与竞争战略双重考虑下所做出的较合理的条件寿命期选择。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对专利战略方面的考虑不足,但可能是就中国目前的专利制度和政策形势下做出的合理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