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9)
2023(6319)
2022(5589)
2021(5306)
2020(4409)
2019(9962)
2018(10160)
2017(18859)
2016(10328)
2015(11669)
2014(11356)
2013(10845)
2012(9886)
2011(8916)
2010(9119)
2009(8825)
2008(9060)
2007(8344)
2006(7613)
2005(7451)
作者
(28525)
(23623)
(23355)
(22513)
(15133)
(11312)
(10775)
(8971)
(8947)
(8688)
(8127)
(7886)
(7590)
(7536)
(7438)
(7322)
(7024)
(6959)
(6933)
(6757)
(5940)
(5788)
(5786)
(5449)
(5421)
(5365)
(5356)
(5230)
(4867)
(4670)
学科
(33557)
经济(33511)
管理(28801)
(28512)
(24372)
企业(24372)
(17528)
银行(17383)
(16101)
(16069)
中国(11889)
(11241)
方法(11190)
(10429)
制度(10426)
(10222)
金融(10221)
业务(9972)
(9718)
业经(9131)
数学(8783)
银行制(8619)
数学方法(8552)
(8397)
贸易(8386)
(8159)
地方(8011)
农业(7217)
理论(7016)
(6885)
机构
学院(138690)
大学(135254)
(53155)
经济(51654)
管理(50523)
研究(46998)
中国(43779)
理学(41157)
理学院(40705)
管理学(39960)
管理学院(39691)
(29244)
(27801)
科学(27205)
(24420)
(23689)
中心(22921)
(22761)
(22441)
银行(21537)
研究所(21518)
财经(20954)
(20127)
(20023)
北京(18934)
(18805)
(18673)
师范(18638)
农业(17677)
业大(17149)
基金
项目(81166)
研究(63561)
科学(62647)
基金(55754)
(47523)
国家(47060)
科学基金(39699)
社会(37769)
社会科(35653)
社会科学(35643)
(33006)
教育(30109)
编号(28424)
基金项目(28113)
(27547)
自然(24575)
成果(24499)
自然科(24001)
自然科学(23997)
资助(23752)
自然科学基金(23536)
课题(20437)
重点(18555)
(18379)
(17840)
项目编号(17623)
(17281)
(17150)
(17080)
创新(15865)
期刊
(67917)
经济(67917)
研究(47176)
中国(31430)
(30238)
金融(30238)
(22501)
(22129)
管理(20721)
教育(20257)
学报(18205)
科学(17276)
农业(13646)
大学(13595)
业经(12848)
学学(12522)
技术(11807)
财经(10588)
经济研究(10325)
(9012)
(8555)
国际(8514)
问题(8494)
图书(8338)
(7877)
论坛(7877)
理论(7660)
现代(6918)
实践(6890)
(6890)
共检索到235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叶茜茜  
目前中资银行战略引资运动正在全方位的展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不同银行机构均选择了不同的引资合作模式。战略引入尽管作用巨大,但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控制权争夺、定价分歧、文化冲突等许多问题,只有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有序性和稳健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茜茜  卢庆华  
目前中资银行战略引资运动正在全方位地展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不同银行机构均选择了不同的引资合作模式。战略引入尽管作用巨大,但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控制权争夺、定价分歧、文化冲突等许多问题,只有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有序性和稳健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静  
开放与竞争促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快,在新的形势下,银行应采取何种经营策略?本文通过分析外资银行的优势,在华发展策略,中资银行的优势、差距与冲击,提出我国银行必需实现四个调整:即调整服务对象,调整业务重点,调整盈利模式,调整分支机构功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静茹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中资银行需要理智看待资本金的不断充实和股份制改造,在资本管理方面还任重道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巴赛尔资本协议对于弥补市场缺陷的意义,指出依照新资本协议的标准,目前中资银行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雍海英  李学丽  蒋飞  
商业方法专利是国际立法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我国应积极与国际立法接轨。在立法上肯定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并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方法专利标准及程序。同时中资银行还应当构建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商业方法专利战略,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盈盈  李平  曾勇  何佳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基于19家中资银行战略引资前、后三年的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短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引资后,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显著改善,但业务结构的变化并不显著,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在短期内也并没有得到提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明坤  
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著加快。目前人民币已具备了贸易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等功能,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仍存在进出口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不平衡、境外对人民币的实体需求尚不高、人民币投资和回流途径尚缺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期的有利时间窗口,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则包括扩大、加强现有业务;渐进性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创新、开发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以及争取能够成为人民币产品交易的做市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跃  闵亮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我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次日,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表示年内将推动11项金融开放措施落地。随后,"一行两会"相继发布多项金融领域开放政策的具体落地措施,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金融业深化改革总体要求背景下,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霄震  李宾  
2010年以来,欧美经济逐渐复苏,国外金融机构渐渐恢复了元气,新一轮海外扩张蓄势待发。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对中资银行而言,拓展海外业务、提高本外币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强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及其话语权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必将成为中资银行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志敏  
一、中资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现状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允许国外资本参股国内银行以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有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承  
近年来,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兼并收购或是设立分支机构中资商业银行不断在海外进行扩张。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资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步骤的分析,透析当前中资银行境外拓展所呈现出的特征及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凌  曹瑜强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不断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大量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入股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究竟有没有改善中国银行业的绩效?是否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能力?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否得到提高?文章通过选取78家中资银行,利用2002~2011年非平衡银行面板数据,探讨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及金融创新能力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怀邦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经历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阵痛之后,全球金融体系面对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开始了危机后的秩序重构与整合。英国《银行家》杂志近期公布的2010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显示,全球银行业呈现"西方既白东方更亮"、新兴经济体银行快速崛起的特点,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表现引人注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苑春  
目前中资银行创新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主要靠外力推动,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对外资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简单"复制",缺乏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的变化进行再创的意识。中资银行要想获取市场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还需提高创新的科技含量,加大创新的"不可复制性"。本文从博弈角度对中外资银行的市场行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中资银行的创新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学博  蒲勇健  
通过引入对外开放变量对误差无效率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Translog函数形式的SFA模型基础上采用BC(1995)一步估计法对开放条件下我国15家中资银行2000~2008年的银行利润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外资持股比例、入股外国机构比例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前者的影响要更为显著。结论认为,为了能在安全、开放和改革三者之间寻求平衡,使对外开放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改进监管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