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8)
2023(15075)
2022(13054)
2021(12526)
2020(10412)
2019(24037)
2018(23840)
2017(45068)
2016(24365)
2015(27184)
2014(26775)
2013(26447)
2012(24095)
2011(21782)
2010(21397)
2009(19759)
2008(18974)
2007(16213)
2006(13888)
2005(12184)
作者
(68268)
(56632)
(56223)
(53591)
(36100)
(27072)
(25501)
(22246)
(21461)
(20028)
(19281)
(19117)
(17785)
(17757)
(17521)
(17501)
(16857)
(16783)
(16191)
(16039)
(13998)
(13953)
(13474)
(12733)
(12664)
(12599)
(12456)
(12346)
(11399)
(11168)
学科
(95105)
经济(94993)
管理(66345)
(61798)
(50542)
企业(50542)
方法(44253)
数学(38774)
数学方法(38370)
中国(28042)
(24790)
(23007)
(20757)
业经(20131)
(19942)
贸易(19932)
(19470)
(17260)
地方(16884)
农业(16287)
理论(15270)
(15047)
银行(15005)
(14955)
(14952)
金融(14950)
(14384)
环境(14374)
(14366)
财务(14297)
机构
大学(340246)
学院(336843)
(137462)
经济(134746)
管理(130634)
研究(116778)
理学(113724)
理学院(112438)
管理学(110448)
管理学院(109851)
中国(87319)
科学(72304)
(72277)
(60886)
(58582)
研究所(53814)
(53425)
中心(51738)
财经(49919)
业大(49785)
(46097)
北京(45913)
(45752)
(44529)
师范(44108)
(42556)
经济学(42509)
农业(42157)
经济学院(38337)
(37662)
基金
项目(235153)
科学(184830)
基金(172073)
研究(171475)
(150815)
国家(149618)
科学基金(127654)
社会(108731)
社会科(103033)
社会科学(103010)
基金项目(90706)
(88778)
自然(82835)
自然科(80939)
自然科学(80919)
自然科学基金(79473)
教育(78516)
(76101)
资助(71364)
编号(69061)
成果(56268)
(52618)
重点(52513)
(49660)
(48651)
课题(47261)
创新(45457)
国家社会(45326)
教育部(45299)
科研(45225)
期刊
(144637)
经济(144637)
研究(99824)
中国(62868)
学报(55386)
科学(50832)
(48753)
管理(46989)
(44434)
大学(41661)
学学(39210)
教育(37588)
农业(34536)
(28055)
金融(28055)
技术(27045)
经济研究(25110)
财经(24274)
业经(22926)
(20817)
问题(18830)
(18244)
图书(17741)
(16574)
科技(16039)
理论(15931)
(15488)
技术经济(15271)
世界(14973)
国际(14478)
共检索到484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毓敏  张鹏  
在开放条件下,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波动受到了内生货币化进程和美元流动性输入的共同影响。内生货币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的均衡货币化路径,即马歇尔K指标(M2/GDP)的均衡增长路径。而美元流动性输入则影响了中国马歇尔K指标围绕均衡路径的变动趋势,进而影响了过剩流动性的波动。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货币总量、实际产出,以及美元流动性之间的双重均衡关系,从而分析了1998年以来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波动规律。而加入马尔可夫链的非线性模型显示,在美国执行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以后,美元流动性对中国宏观流动性状况的短期冲击效应显著提高。在美国已经开启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这些结论将有助于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西  和晋予  
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流动性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流动性处于相对过剩的水平,其成因是国内外现实经济矛盾在货币层面的反映。这种流动性过剩,将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潜在危害,需要内外结合、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运用H-P滤波法,考察1990~2006年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绝对和相对规模,并通过分析货币波动与经济波动的联动关系,揭示经济波动对货币波动的解释力度,进而对中国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做出解释。研究显示:从绝对量上看,现阶段有货币流动性过剩规模最大且有上升的趋势;从相对量上看,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并非处于历史的高点。同时,中国货币波动能部分被经济波动所解释,受投机、制度变迁等外生因素的影响较大,反映出中国货币波动的脆弱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飞  付嘉  
一、我国流动性过剩表现及成因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流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流动性资产,通常是指可使用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二是指短期内在不遭受损失的前提下将资产变现以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能力可称之为流动性能力。充足的流动性,保证了金融机构能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因而它是长期以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但与此同时,流动性过剩也会引发许多问题。在近期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中,似乎没有哪个词汇比"流动性过剩"出现得更为频繁,"沸腾"的证券市场也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注脚。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流动性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挺  董永祥  
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者主体行为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将流动性过剩引入噪声交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长期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期间,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保持协整关系,而在资本市场过度波动时期,这种协整关系消失了,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成为这一时期资产价格的主导因素。从2000年至今的整个样本时期来看,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但却对资产价格有潜在的冲击和抬升作用,因此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芳  高继祖  
本文利用1992-2005年中国季度经济资料,运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中国FDI、GDP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动态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其中金融波动的冲击较为显著。我国经济动态主要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呈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和特异性,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动态尤其是对消费增长动态的影响较小,而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投资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德恒  
本文着重从微观层面对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县域微观金融运行中显现出来的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和金融市场结构性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庆柏  章鑫  郑凯鑫  
在利用MRS-SGED模型对正常与异常波动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不同交易制度下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决定、流动性溢价及其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和其决定要素在正常和异常波动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首先,随着换手率的增加以及波动率和峰度的减小,市场的流动性会得到改善;其次,无论在正常还是异常波动情况下,流动性均与换手率、波动率、峰度密切相关,与收益关系较小,而偏度只有在异常波动情形下才会对流动性起作用;最后,异常波动下的换手率、偏度和峰度对流动性的解释能力更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涛  司燕冉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国债市场与外汇市场联动性日益增强。文章基于日度面板数据构建合理的流动性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全面FGLS分析,探讨国债市场流动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本国与外国国债流动性收益率差值越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率越小;国债市场流动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存在利率渠道,且提高国债市场开放水平,有助于国债市场流动性作用的发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资本管制力度增强加剧了汇率波动,国债市场流动性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消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晔  
本文通过对自2005年以来流动性变动的阐述,指出流动性变动与股市巨幅波动之间具有同步相关性,进而分析了央行在控制流动性政策方面的不足以及流动性变动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冲击,最后提出化解流动性变动影响股市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袁鹰  
一、开放经济下的政治经济周期对货币秩序的扰动在开放经济条件中,政治经济周期传导的主要渠道包括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其中金融交易主要是指国际货币借贷和国际资本投资。国际上有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传导因子进行了研究①。综合起来看,可以发现相对价格、实际利率、汇率和资本边际产出是经济周期传导的核心因素。在这些传导因子的作用下,一国或多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周期可能通过多种传导渠道向外扩散,最终生成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周期②。研究也发现,一国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周期的传导也有重要的联系,其主要表现就是国际贸易制度安排、国际金融制度安排和国际汇率制度安排等有阻隔或加强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功能。一般来说,一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小林  
目前,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关系成为股票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联系,实证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关系,以及货币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发现货币流动性M2、M1和市场非流动性动态负相关,M0与市场非流动性动态不相关;货币流动性M2和M1的正向冲击能一定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而M0会增加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自身是影响市场后期流动性风险的最大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志刚  解栋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经济几次比较大的周期性波动都表现出了如下特征:流动性扩张一紧缩、资产价格暴涨一暴跌、货币政策作用局限。近年来,学术界和政策界在理论、经验和政策等方面对资产价格波动周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流动性与资产价格的理论联系机制、流动性与资产价格关系的经验研究和中央银行功能与货币政策反应三个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谭政勋  刘少波  
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反应及如何反应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波动,是一个颇具争议且结论莫衷一是的问题。本文在克服货币政策内生性和识别货币政策立场的基础上,并在开放条件下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克服货币政策的内生性后,我国货币政策本身能够有效调控房价;央行在实际操作中也已对房价波动做出反应,而且货币政策对房价波动做出反应后,无论是紧缩还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和房价的调控效果更好;同时,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促进出口并拉动经济增长,且部分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但货币供应的独立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并助推了房价的过快上涨。本文的计量模型和估计方法减弱了货币政策的内生性,实证结果没有出现"价格之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