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5)
- 2023(15232)
- 2022(12630)
- 2021(11560)
- 2020(9422)
- 2019(21508)
- 2018(21463)
- 2017(39746)
- 2016(21432)
- 2015(24217)
- 2014(23892)
- 2013(23138)
- 2012(21097)
- 2011(19395)
- 2010(19702)
- 2009(18216)
- 2008(17790)
- 2007(15478)
- 2006(13952)
- 2005(12876)
- 学科
- 济(98948)
- 经济(98854)
- 管理(54829)
- 业(51801)
- 企(39276)
- 企业(39276)
- 方法(36852)
- 中国(34042)
- 数学(32809)
- 数学方法(32237)
- 农(26915)
- 地方(25182)
- 业经(21877)
- 贸(19394)
- 贸易(19376)
- 易(18784)
- 农业(17996)
- 财(17331)
- 学(16778)
- 制(16692)
- 发(16159)
- 银(16020)
- 银行(16004)
- 融(15616)
- 金融(15615)
- 行(15604)
- 环境(15187)
- 理论(14242)
- 技术(13409)
- 地方经济(13059)
- 机构
- 学院(301879)
- 大学(298844)
- 济(129952)
- 经济(127347)
- 管理(110729)
- 研究(110598)
- 理学(94140)
- 理学院(93022)
- 管理学(91073)
- 管理学院(90517)
- 中国(85176)
- 科学(65847)
- 京(65537)
- 财(56519)
- 所(55599)
- 研究所(50323)
- 中心(49250)
- 农(48626)
- 江(45209)
- 财经(44416)
- 北京(42188)
- 范(41646)
- 业大(41611)
- 师范(41247)
- 经济学(40970)
- 经(40440)
- 院(40164)
- 农业(37761)
- 州(36830)
- 经济学院(36709)
- 基金
- 项目(198511)
- 科学(157334)
- 研究(147068)
- 基金(143652)
- 家(125451)
- 国家(124469)
- 科学基金(106471)
- 社会(94986)
- 社会科(90183)
- 社会科学(90161)
- 省(77224)
- 基金项目(74029)
- 教育(67942)
- 自然(66405)
- 划(65298)
- 自然科(64984)
- 自然科学(64972)
- 自然科学基金(63760)
- 资助(59468)
- 编号(59385)
- 成果(48216)
- 发(48205)
- 重点(45439)
- 部(43429)
- 课题(42722)
- 创(41450)
- 国家社会(40203)
- 发展(39061)
- 创新(38857)
- 展(38453)
- 期刊
- 济(149222)
- 经济(149222)
- 研究(95297)
- 中国(66781)
- 农(46650)
- 学报(43688)
- 管理(43642)
- 科学(43007)
- 财(40683)
- 教育(38159)
- 大学(33774)
- 农业(32319)
- 学学(31541)
- 融(30773)
- 金融(30773)
- 技术(28235)
- 经济研究(25847)
- 业经(25034)
- 财经(21870)
- 问题(20509)
- 经(19087)
- 业(18129)
- 贸(17035)
- 世界(15832)
- 统计(15648)
- 国际(15600)
- 技术经济(14995)
- 图书(14416)
- 策(14284)
- 现代(13997)
共检索到468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郝寿义 陈波翀
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建立了开放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模型。模型表明,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面临资源的硬约束和制度约束,表现为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的开放特征。模型提出了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城市化快速发展,强调了以土地换保障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化 耗散结构 经济全球化 经济势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俊贵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 中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波翀 郝寿义
本文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对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决定了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以土地换保障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增加了制度约束线的纵截距和斜率,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方 袁超文
本文在Diamond(2016)模型基础上,引入户籍和土地供给规则等因素,比较了当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高、低学历劳动力的迁移动机差异,探讨中国城市发展背后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影响中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是工资水平;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城市的舒适度也是影响他们迁移的重要因素,存在福利洼地。(2)影响房价最重要的因素是迁移人口的增减。(3)高、低学历劳动力之间有互补性,但劳动力市场的回报更偏向于高学历劳动力。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高、低学历劳动力 空间均衡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路永忠,陈波翀
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化机制。文章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解释了制度创新对城市化的作用模式。在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推动的观点。并根据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差额,粗略估计了封闭条件下中国的工业产值,计算了国际贸易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国际贸易和制度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言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发展 新型工业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土地没有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约束;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年间,土地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约束逐渐显现。中国怎样在土地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城市化?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通过城市化战略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2)发展大中城市,通过大中城市内容丰富的服务业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发展重点乡镇,推进撤乡并镇,加强土地整理。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城市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小城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涛 李波 卜永祥 伍超明
利用中国1999年至2004年65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对我国城市非农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的总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平均工资、土地价格变动以及制造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把样本分成东、中、西部地区和大、中、小城市六组,具体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城市规模下,这些变量对中国城市化水平决定程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应着力促进大城市第三产业和中小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使大城市转变成为服务中心和市场中心,中小城市成为制造业中心的观点。
关键词:
城市化 制造业 劳动力成本 土地价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征平 俞晓玲
城市化动力问题, 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重大问题。新中国建立之后, 由于其城市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政治抉择, 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作用, 也使整个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在今天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 其城市化动力模式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吸纳, 亦成为当前加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模式 产业 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娟 曾菊新
结合城市化的新观念,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理论模式——中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之上,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同时,还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现实条件,分别对其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构想。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互动 城乡网络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倪晓宁 包明华
城市化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结果,适度规模由工业化所需劳动人口决定。中国内部存在多重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因不同工业化水平和发展路径有所区别。因此应设立城市化比例指标,使其反映适度城市化水平时不受工业化水平高低影响;建立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CCR城市化度量模型,根据地区数据进行绩效评估,寻找适宜的城市化参照标准;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城市化层次发展战略,即按照实际工业化水平选择适宜参照标准,制定地区城市化发展具体目标和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指标追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陆玉麒 甄峰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区在1982、1990和2000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是反映和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体现城市化水平的因子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城市中心性因素为主导,上世纪90年代以区域发展为主导,当前以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为主导。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 中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张弥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关键词:
城市化 发展道路 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郝兆印 孙雪 任柏华 姚士谋
21世纪被誉为"城市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轨道,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环境负荷加重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模式亟待创新。本文在从城市发展质量、城乡二元矛盾、城市社会分层和资源环境危机等方面阐释我国城市化模式转变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今后应该采取多元集约型协调发展的人本城市化模式,并从发展速度、扩张模式、动力机制、区域分工、城乡关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化新模式实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城市化模式 路径 科学发展观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自然 张平 刘霞辉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57%,跨过了城市化率50%这一重要临界点。根据国际城市化经验,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城市化进程将从量变转向质变,主要标志是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城市化初期的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转变为城市化中后期的以"空间资源配置"推动增长的阶段,空间集聚推动着技术进步、知识溢出和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城市化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对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第三部分,提出城市化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城市化 模式 产业 聚集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