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8)
2023(4638)
2022(3904)
2021(3620)
2020(2972)
2019(7123)
2018(7306)
2017(11746)
2016(6378)
2015(7573)
2014(7546)
2013(7362)
2012(7290)
2011(6653)
2010(7009)
2009(6234)
2008(6526)
2007(5995)
2006(5377)
2005(4734)
作者
(18476)
(15313)
(14977)
(14307)
(10036)
(7274)
(7100)
(5782)
(5756)
(5542)
(5225)
(5191)
(5051)
(4993)
(4859)
(4638)
(4613)
(4441)
(4397)
(4389)
(4019)
(3714)
(3691)
(3548)
(3524)
(3453)
(3448)
(3445)
(3138)
(3064)
学科
(27113)
经济(27086)
管理(14650)
(12371)
中国(9995)
(9788)
企业(9788)
方法(8496)
地方(8230)
(7487)
贸易(7481)
(7265)
(6924)
金融(6924)
(6801)
业经(6400)
数学(6358)
数学方法(6279)
教育(5368)
(5359)
银行(5352)
(5258)
(5248)
(5210)
理论(5181)
(5066)
(5009)
世界(4584)
关系(4304)
农业(4249)
机构
大学(91639)
学院(88800)
(38278)
经济(37317)
研究(36827)
管理(30716)
中国(28160)
理学(24695)
理学院(24347)
管理学(24029)
管理学院(23825)
(20842)
科学(19494)
(18535)
(17660)
中心(16815)
研究所(16441)
(14242)
(14115)
师范(13995)
北京(13943)
(13702)
财经(13021)
(12458)
上海(11997)
(11857)
(11778)
师范大学(11670)
经济学(11490)
业大(10381)
基金
项目(53481)
研究(43655)
科学(40611)
基金(36073)
(31064)
国家(30770)
社会(25914)
科学基金(24999)
社会科(24375)
社会科学(24371)
教育(20324)
(19399)
编号(18892)
基金项目(18192)
成果(17600)
(17365)
资助(15041)
课题(14277)
自然(13947)
自然科(13576)
自然科学(13575)
自然科学基金(13317)
重点(12713)
(12635)
(12130)
(11950)
项目编号(11586)
(11308)
(11087)
大学(10735)
期刊
(48090)
经济(48090)
研究(33001)
中国(24463)
教育(17467)
管理(12982)
(12527)
(11656)
金融(11656)
学报(11514)
(11413)
科学(10422)
国际(9772)
大学(9213)
技术(8827)
图书(8776)
(8223)
经济研究(8086)
农业(8065)
学学(7857)
书馆(6626)
图书馆(6626)
业经(6596)
世界(6435)
问题(6403)
财经(6171)
(5818)
论坛(5818)
(5528)
(5034)
共检索到159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水金  
上海,开埠后迅速跃升为中国第一大都市、国际大港、世界名城,个中原因何在?通过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天津、汉口、青岛及横滨、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鹿特丹等国内外诸多港口城市区位优势的全面比较分析,论文认为上海襟江濒海、腹地广阔之优势,没有哪个国内城市所能望其项背,因此,在开放时代,上海崛起为全国的多功能中心城市便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就港口地理区位优势、运输便捷性、腹地广阔度等综合因素而言,上海是世界上难得的天然良港,优于伦敦,与纽约、鹿特丹相媲美,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荣登国际十大港之列。最后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行了前瞻性分析,相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不断增...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炳良  
上海港口功能在空间上的正确定位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本文着重分析区域经济和航运技术的阶段性发展与港口城市功能转换和 拓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港口装卸、储存和转运等作业区向城市外围梯度迁移不是 仅仅出于诸如水深条件等技术因素的考虑,而更重要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结果。同时,对目前上海港口网络带雏形的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颖华  孔訸炜  邓彦龙  
文章指出港航产业成长不是一般意义的产业成长,其成长体现了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形成、提升的阶段性。借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把港航产业成长分为低级、中级、高级、后高级四个阶段,并且对应于这四个阶段,提出国际航运中心也相应经历了萌芽、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转换,而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完善、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依靠港航产业这个产业载体通过改变成长方式完成成长阶段的升级来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传旭  吴健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兰  
在国务院通过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决议后,浦东新区的航运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际遇。本文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回顾浦东新区航运服务业发展历程、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剖析了浦东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优劣势条件,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方亮  王杰  李荣  
为对世界主要航运中心的开放度进行科学比较,在界定国际航运中心开放度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国际航运中心评价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法(SPA)和基于可变模糊集思想的最优模式识别法,针对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开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加坡、鹿特丹国际航运中心开放度较高,纽约国际航运中心开放度较低,东京、釜山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介于二者之间,各航运中心开放度与其航运相关政策密不可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烽  马英俊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洋山保税港的建设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提高上海港口的能级和服务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的对于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计小青  
本文首先分析了成熟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发展历史,在进行广泛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差距,文章最后就如何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淑燕  
本文从全国、流域、城市三个层面阐述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区域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对国际上航运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论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丸的区域优势和不利条件,并相应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伟凯  
国际航运市场竞争态势日益激烈,我国航运产业和港口建设面临巨大压力。文章根据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趋势、功能形态和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天津航运产业发展实际现状,剖析了影响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各种因素,把握其发展现状及不足,探讨适合天津港口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以充分发挥其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优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计小青  曹啸  
现代航运业的特点决定了航运业与金融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航运金融市场作为航运市场与金融市场相结合的产物也具有独特的特征与发展条件。从航运金融市场的需求特征可以看出,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金融机构从事航运金融业务的成本,便利金融机构在航运金融产品设计以及风险控制方面满足航运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也正是上海推动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炳良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提高上海港口功能的空间辐射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欧洲主要港口间的竞争焦点从码头吞吐能力转向内陆空间通达性的最新变化 ,从理论界定和实证分析上阐明影响上海等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的基本因素 ,并针对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建设严重失衡和滞后的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汉君  
目前,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由运输中转、加工制造向资源配置不断拓展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城市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支撑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本文主要分析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在上海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四个中心”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分析世界主要航运中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经验;最后,在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挑战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思路。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剑  姜宝  部峪佼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软实力"发展相对进展缓慢,而自贸区设立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升"软实力"提供了良好契机。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优化为研究对象,从航运主业、辅业与衍生服务业3个方面,分析了自贸区相关政策和措施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的"红利",通过与伦敦、香港、鹿特丹和新加坡等世界知名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比较与经营借鉴,提出在自贸区条件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重点发展和优化航运辅助业和航运衍生服务业,系统布局航运服务网络,提升航运服务业水平,持续完善航运金融、仲裁和信息平台发展,不断加强航运教育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汪传旭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上海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我国航运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把上海建成21世界新型国际大都市的需要。 (一)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 上海位于太平洋的两岸,处于中国海岸线和长江所组成的“T”字型结构的交汇部,上海扼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黄浦江两岸则具有天然良港的优势,越海过洋,能和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