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8)
- 2023(15378)
- 2022(12116)
- 2021(10969)
- 2020(8597)
- 2019(19156)
- 2018(18827)
- 2017(33827)
- 2016(18595)
- 2015(20639)
- 2014(20411)
- 2013(19094)
- 2012(17820)
- 2011(16320)
- 2010(16865)
- 2009(15733)
- 2008(14681)
- 2007(13381)
- 2006(12337)
- 2005(11716)
- 学科
- 济(73127)
- 经济(73062)
- 业(52778)
- 管理(50275)
- 企(42335)
- 企业(42335)
- 中国(36336)
- 融(27086)
- 金融(27086)
- 银(25498)
- 银行(25480)
- 行(24827)
- 地方(24551)
- 农(22874)
- 业经(22600)
- 教育(21173)
- 技术(20317)
- 方法(18556)
- 制(17014)
- 财(17000)
- 农业(16333)
- 发(15955)
- 理论(15337)
- 数学(14864)
- 数学方法(14669)
- 学(14005)
- 产业(13911)
- 技术管理(13210)
- 发展(12766)
- 展(12637)
- 机构
- 大学(249873)
- 学院(249612)
- 济(101051)
- 经济(98743)
- 研究(92777)
- 管理(88538)
- 理学(73955)
- 理学院(73038)
- 中国(72100)
- 管理学(71830)
- 管理学院(71315)
- 京(55028)
- 科学(52391)
- 财(47555)
- 所(45388)
- 范(42925)
- 中心(42868)
- 师范(42601)
- 江(41496)
- 研究所(40696)
- 农(36386)
- 财经(36230)
- 北京(36012)
- 教育(35091)
- 师范大学(34449)
- 州(34102)
- 院(33568)
- 经(32790)
- 经济学(31339)
- 业大(30665)
- 基金
- 项目(157621)
- 研究(127544)
- 科学(126707)
- 基金(109317)
- 家(93097)
- 国家(92071)
- 社会(80876)
- 科学基金(79409)
- 社会科(76595)
- 社会科学(76584)
- 省(65382)
- 教育(63011)
- 基金项目(56100)
- 划(54645)
- 编号(54181)
- 成果(46930)
- 自然(45172)
- 自然科(44202)
- 自然科学(44196)
- 自然科学基金(43426)
- 资助(41619)
- 发(41451)
- 课题(41135)
- 创(38717)
- 重点(36911)
- 创新(35162)
- 发展(34485)
- 部(34466)
- 年(34164)
- 展(33846)
共检索到417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祝智庭 魏非 胡姣 杨淑婷
以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开放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形态重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中,诞生并成长于技术环境的开放教育理应担当引领使命,为此,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应该遵循哪些思路、如何切实推动开放教育的数字化建设等命题亟待探讨。本研究从转型紧迫性、“开放”内涵再认识、价值取向、现实条件与历史机遇等方面阐明了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新议题的使命、内涵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价值成长思维、“转基因”思维、生态发展思维、开放创新思维和数字文化思维构成的转型新思维,以实现融合创新生态。对于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行动,本研究提出敏捷转型跨越的方针,并建议采取架构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发展数字化转型能力以及研发融合创新的终身学习认证体系等行动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运文强 吴燕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学校也要建立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奖励机制,搭建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师 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硕 莫斯琪
当前科技赋能金融的几个新变化金融科技服务金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新基建、产融结合、碳中和等新经济范式的创新发展,都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诉求,也是金融科技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已在2019年扩张至35.8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文 吴春琼
数字化转型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选取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促进开放式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式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当开放式创新水平高于门槛值后,数字化转型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有类实体经济中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优化开放式创新合作方式、推广开放式数字转型模式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文 吴春琼
数字化转型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选取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促进开放式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式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当开放式创新水平高于门槛值后,数字化转型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有类实体经济中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优化开放式创新合作方式、推广开放式数字转型模式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金飞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互渗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产业经济转型调整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正处于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化渗透的阶段,但受区域经济差异、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等影响,产业数字化发展存在地区失衡、投入成本过高、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创新不足限制市场需求等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因此,在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多维发力,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场景应用和配套机制上完善创新,提升数字技术基础研究能力,实现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技术突破,建立健全产业数字化基础发展制度,构建技术创新的全方位保护机制,支持产业数字化创新场景的设计及商业应用,健全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明晰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相关主体关系,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提升作用,抑制其负向效应,促进区域和产业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 创新 应用场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在剖析职教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趋势基础之上,分析职教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建构职教数字化转型的框架模型,阐述职教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样态,提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建议,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必良
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依赖性高、产出的可连续性弱、产品的贮存周期短和需求的可调节性低,所以农业本身具有强易损性。伴随全球生物性公共安全事件进入高频爆发期,农业原有的易损性被进一步负面强化,加剧了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不确定性。基于疫情高发情景及其对农业发展影响的深刻性,重构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思维势在必行。本文认为,经济发展重心应向农业、农村倾斜,即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增长,转为以县城及中心镇为重点的城乡融合;农业发展重心应向安全、稳定转移,即从追求农业规模经济性和效率改进,转为农业产品供应和生产环境安全;农业安全重心应向功能、效益兼顾,即从以产量提升促进安全思路,转为以功能拓展促进农业安全。
关键词:
疫情 农业发展 农业安全 新挑战 新思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郜攀峰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可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明显;数字化转型是创新要素集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应完善创新要素分配机制、差异化推进创新战略部署、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着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浩强 胡苏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8~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均能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具有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会对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强化效应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并会对渐进性技术创新产生替代效应进而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规模越大,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越弱;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与构建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巍 姜智鑫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生产和创新模式将产生巨大影响。文章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制造业企业中推行的“两化”融合试点工作为背景,通过匹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与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数字化转型的异地合作创新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相较于未进行“两化”融合的制造业企业,试点企业的异地联合申请专利数量明显增加。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合作创新的影响效应在边缘城市、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研发背景高管占比较高以及国有企业组别中更加明显;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压缩时空距离和流程再造两个方面影响企业异地合作创新;扩展研究显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合作创新效应对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活动都存在正面影响;同时,数字化转型能有效促进异地不同知识背景的主体相互合作,有效发挥了知识匹配效应。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积极把握企业数字化转型机遇,加强数字化场景建设,降低企业合作成本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琳 边婉婷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探究“专精特新”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12-2021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及其中的底层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实践应用、现代信息系统维度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尤其在底层数字技术和数字技术实践应用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面临一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发挥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和现代信息系统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研究对“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创新绩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瑜
为促进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风电产业应从迈进精细化、加强约束力、向多维度立体交叉式变革3个层面向纵深推进,重点突破装机容量与发电量不匹配的矛盾,全面跨越风电技术引进与独立创新的鸿沟,切实解决风电政策制定与难以执行的难题,深层次优化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统合方式。
关键词:
风电产业 新能源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仰存 吴佳琦 曹凡 王帅
随着技术嵌入教育教学活动的程度加深,技术压力成为教师数字化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亟须探寻解决之道。为此,本研究对江浙沪基础教育领域的744名教师展开调查,通过路径分析、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技术压力对教师教学创新和工作表现的影响,以及TPACK和成长型思维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技术压力对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行为与工作表现均有显著负向影响;TPACK能力对教师教学创新行为与工作表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TPACK能力、成长型思维对其技术压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教师TPACK能力能够显著抑制技术压力对其教学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当教师TPACK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技术压力对其教学创新行为的影响不再显著。成长型思维能够显著抑制技术压力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负向影响,当教师成长型思维达到较高水平时,技术压力对其工作表现的影响不再显著。本研究对于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严琦
具身认知是随着教育发展从人本认知到行为认知而形成的新理论,是基于资源重构与社会转型而形成的新理念,是新时期社区教育发展与社会发达程度相辅相成的理性联结。社区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元素,是促进社会成员提升自身能力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路径,是通过新的学习体验达到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一致的方式,是学习者身体机能及生活技能相互促进的规则指导。探究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是促进社区成员情感体验、心理感知、技能提升及环境反映等与教育诉求一体性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具身认知论 理论价值 社区教育 发展思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