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9)
- 2023(7204)
- 2022(5650)
- 2021(5621)
- 2020(4427)
- 2019(10294)
- 2018(10520)
- 2017(17444)
- 2016(10090)
- 2015(11391)
- 2014(10902)
- 2013(9717)
- 2012(8891)
- 2011(7967)
- 2010(8376)
- 2009(7317)
- 2008(7248)
- 2007(6767)
- 2006(5984)
- 2005(5223)
- 学科
- 管理(28392)
- 业(27860)
- 企(24957)
- 企业(24957)
- 济(24364)
- 经济(24344)
- 教育(20606)
- 技术(16143)
- 中国(15583)
- 技术管理(11466)
- 理论(10886)
- 教学(9783)
- 业经(7757)
- 农(7673)
- 方法(7478)
- 学(6776)
- 财(6390)
- 制(5860)
- 发(5811)
- 地方(5630)
- 数学(5492)
- 研究(5483)
- 数学方法(5356)
- 学法(5323)
- 教学法(5323)
- 银(5208)
- 银行(5202)
- 行(5028)
- 农业(4987)
- 发展(4940)
- 机构
- 大学(126074)
- 学院(122744)
- 管理(44894)
- 研究(42893)
- 济(41565)
- 经济(40366)
- 理学(37918)
- 理学院(37448)
- 管理学(36813)
- 管理学院(36541)
- 教育(29689)
- 京(28081)
- 范(26534)
- 师范(26397)
- 中国(26284)
- 科学(23329)
- 师范大学(21590)
- 江(20895)
- 所(19539)
- 财(19052)
- 技术(18893)
- 北京(18757)
- 中心(18540)
- 职业(17833)
- 研究所(17630)
- 州(16450)
- 院(16089)
- 财经(14624)
- 业大(13716)
- 经(13285)
- 基金
- 项目(78593)
- 研究(68906)
- 科学(64436)
- 基金(51669)
- 家(43482)
- 国家(42894)
- 社会(40665)
- 教育(40258)
- 社会科(38248)
- 社会科学(38238)
- 科学基金(37298)
- 省(34105)
- 编号(30900)
- 划(29973)
- 成果(27582)
- 基金项目(26559)
- 课题(25407)
- 创(23157)
- 年(21484)
- 自然(21091)
- 自然科(20693)
- 自然科学(20689)
- 创新(20361)
- 自然科学基金(20344)
- 规划(19590)
- 重点(19206)
- 项目编号(19076)
- 资助(18922)
- 发(18853)
- 部(18346)
共检索到201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岩 刘惠琴 雍翠菊 张文修
说明工程硕士教育实现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实现了教育管理从国家计划向学校自主创新的转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经济和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了建立以提高培养质量为中心的工程硕士教育长效发展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创新 教育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蕾
以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阐述了北京大学如何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习实践等方面探索开放式、协作式的教育模式,提高工程硕士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满足社会与国家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支政 骆莲莲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关键词:
课程硕士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中 张文修 叶取源 陈皓明 刘惠琴
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推进教育培养由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教育管理由政府计划向学校自主办学转变;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大力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作者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机制、教育运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工程硕士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教育机制 创新 实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琴 沈岩 张文修
改革与创新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两大主题,本文从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中,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深化内涵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阐述了转变观念与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指出树立新理念,探索新途径,采取新举措,办出新特色是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工程硕士 研究生 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劲松
从发扬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传统、树立教书育人精神的视角,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开放式办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复合式应用型工程硕士的培养定位。同时根据对当代工程师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教育改革 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唐广军 郭文莉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工程实践和工程职业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的制度安排。作为具有行业特色背景的地方高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创新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培养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培养过程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主线聚焦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从构建层面、条件层面、实施层面、保障层面、衔接层面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养体系,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德东 于爱国 陈雪梅 高振海 田文晶
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小唐 钟登华 李云章 陆培毅 何振雄 杨秋波
认为校企互动不足是影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介绍天津大学在长期的工程硕士教育实践中的做法,即坚持校企紧密合作,聚焦企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办学理念;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实施"订单"培养,创新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重点服务国家大中型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名子 丁堃
1997年3月,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12月,首台轿车下线;2001年10月,向叙利亚出口第一批轿车;2002年底,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2003年8月,成功完成产品线布局;2004年4月,与全球23个国家签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文标 彭汉 杜娟 阮向前
通过分析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自主创新的需求和为适应企业需求需要解决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需求的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静寰 郭歆
本研究以工程硕士学位制度在我国的生成和制度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以清华大学为个案,采取新制度主义的微观分析模式,探索在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过程中,高校、政府、市场三者的角色和作用。在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和发展中,高校在制度生成阶段起了重要作用,政府在制度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市场则在不同时期都提供了制度变革的空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尔林
简要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分析了现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管理的不足,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对于工程硕士教育的意义,介绍了在工程硕士教育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以及实施要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从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组织、国际化能力培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