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21)
- 2023(20186)
- 2022(17123)
- 2021(15977)
- 2020(13439)
- 2019(30964)
- 2018(31245)
- 2017(59598)
- 2016(32902)
- 2015(37318)
- 2014(37132)
- 2013(36626)
- 2012(33699)
- 2011(30480)
- 2010(30894)
- 2009(28336)
- 2008(28328)
- 2007(25682)
- 2006(22277)
- 2005(19930)
- 学科
- 济(131649)
- 经济(131514)
- 管理(95649)
- 业(93429)
- 企(78214)
- 企业(78214)
- 方法(58186)
- 数学(49444)
- 数学方法(48849)
- 中国(36637)
- 农(36340)
- 财(33035)
- 业经(31157)
- 学(29214)
- 地方(28195)
- 制(25298)
- 农业(24217)
- 技术(24148)
- 理论(23892)
- 贸(23659)
- 贸易(23647)
- 易(22922)
- 银(21570)
- 银行(21509)
- 务(21098)
- 财务(21009)
- 和(21007)
- 财务管理(20963)
- 行(20476)
- 融(20269)
- 机构
- 大学(466968)
- 学院(466413)
- 济(184030)
- 管理(180777)
- 经济(179856)
- 研究(157615)
- 理学(155714)
- 理学院(153929)
- 管理学(151199)
- 管理学院(150339)
- 中国(116677)
- 京(100030)
- 科学(98833)
- 财(84563)
- 所(80250)
- 农(78182)
- 研究所(73108)
- 中心(71384)
- 江(70474)
- 业大(70170)
- 财经(67454)
- 北京(63200)
- 范(62998)
- 师范(62392)
- 农业(61340)
- 经(61059)
- 州(57109)
- 院(57085)
- 经济学(54936)
- 技术(51511)
- 基金
- 项目(311896)
- 科学(243759)
- 研究(228586)
- 基金(222823)
- 家(194398)
- 国家(192707)
- 科学基金(164439)
- 社会(141631)
- 社会科(134069)
- 社会科学(134029)
- 省(123916)
- 基金项目(118114)
- 自然(106556)
- 教育(106099)
- 自然科(104045)
- 自然科学(104017)
- 划(103982)
- 自然科学基金(102153)
- 编号(94596)
- 资助(91366)
- 成果(77977)
- 重点(70298)
- 部(68002)
- 发(67272)
- 创(66603)
- 课题(66181)
- 创新(61757)
- 科研(59292)
- 项目编号(58023)
- 大学(57975)
- 期刊
- 济(203261)
- 经济(203261)
- 研究(135702)
- 中国(93324)
- 学报(75180)
- 农(71110)
- 科学(68578)
- 管理(67283)
- 财(65740)
- 教育(58608)
- 大学(56373)
- 学学(52649)
- 农业(48622)
- 技术(42353)
- 融(40416)
- 金融(40416)
- 业经(34445)
- 财经(32580)
- 经济研究(32457)
- 经(27948)
- 业(26911)
- 问题(26731)
- 图书(26061)
- 技术经济(23181)
- 科技(22994)
- 版(22481)
- 理论(21553)
- 商业(21544)
- 现代(20937)
- 贸(20165)
共检索到688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鑫 彭新永 赵越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端产业却存在着低端化问题,而开放式创新作为全新的创新模式,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学者们关于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研究深度不够,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文章从开放式创新(内涵、模式分类、实证研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影响因素、路径与政策)两大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从产业"质"的角度出发提出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研究的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转型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施卫东 卫晓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产业集群是其发展的主要模式,因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和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相关文献,从产业链、价值链、创业扩散及政府政策体系支撑等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规律,通过解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研究的总体框架。本文的结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一个新兴而又复杂的经济现象,研究难度比较大,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缺少深入的定量研究,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率效应等研究方面加强研究和突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元 张茜 张鑫
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性分析,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稳步快速发展,就要进行开放式创新。然后,本文提出衡量产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3个维度:伙伴类型开放度、创新阶段开放度和R&D战略开放度。通过对国内外开放式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文献的梳理归纳,本文总结出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3个维度的具体表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开放式创新模式。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开放式创新 开放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天娇 邹国庆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何种创新模式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进而促进产业稳步发展,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模式选择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产业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一个面向世界、开放式的创新网络,通过内外部技术资源整合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的变革。开放式创新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打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发展与自身战略定位相匹配,向高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可采取三种模式,即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和整合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式创新发展,应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翟华云 李妍茹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直是政府、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6-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28家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政策实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和技术进步率大幅上升,说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走向重技术创新的高端化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特别是2009年相关政策的实施进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相平
本文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及开放式创新能力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从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创新文化等3个方面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认为科学化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有利于地方政府在营造开放式创新环境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洪波 郑江淮 张月友 黄永春
文章从需求的角度梳理一般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发生的机理,主要研究消费者的各种特征如何影响其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需求,进而影响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和在位主导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由此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迁。最后,通过案例说明了需求通过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拉动作用,分析了一些发达国家在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需求所产生的作用,以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秦字兴
针对政府补贴难以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驱动力的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构建了一个旨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的政府创新补贴策略分析模型。假设产业呈现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模型分别针对政府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的情况,对政府创新补贴及企业创新投入策略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并讨论了技术创新环境的改善对最优策略及局中人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模式下,企业最优创新投入比例对政府补贴水平不敏感,且过高的补贴可能挤出企业创新投入,容易形成企业套利空间。此外,改善技术创新环境对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弱化政府管制对市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秦字兴
针对政府补贴难以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驱动力的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构建了一个旨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的政府创新补贴策略分析模型。假设产业呈现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模型分别针对政府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的情况,对政府创新补贴及企业创新投入策略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并讨论了技术创新环境的改善对最优策略及局中人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模式下,企业最优创新投入比例对政府补贴水平不敏感,且过高的补贴可能挤出企业创新投入,容易形成企业套利空间。此外,改善技术创新环境对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弱化政府管制对市场的干预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彪
如何避免我国刚起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低端"加工制造业"?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链"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和生态链这五个方面,寻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取向和措施。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逐步切入全球产品内分工的高端环节,利用内需市场吸收全球高级生产要素,促使企业从加入GVC逐步走向主导全球创新链,大力发展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产业链,成为金融危机后时期我国新一轮国家竞争战略的逻辑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松兰 刘栋
本文旨在研究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应用问题,通过中日韩LED专利和论文典型实证分析,并通过国际比较,透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厘清我国产业创新驱动力的差距与瓶颈,寻求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优化和问题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系统框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系统框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王丹 于深
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对象,对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福建、北京、广东等地调研数据,整合产业联盟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均对开放式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获取正向影响开放式创新绩效;(3)知识获取在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4)知识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获取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兴志 谢理
本文首先利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然后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和不同的创新方式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上较低,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的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现负向关系,而非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正向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