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6)
- 2023(16016)
- 2022(13762)
- 2021(12983)
- 2020(10866)
- 2019(25118)
- 2018(25155)
- 2017(48097)
- 2016(25812)
- 2015(28897)
- 2014(28561)
- 2013(27767)
- 2012(25031)
- 2011(22582)
- 2010(22631)
- 2009(21130)
- 2008(20269)
- 2007(17597)
- 2006(15153)
- 2005(13060)
- 学科
- 济(102098)
- 经济(101958)
- 管理(78623)
- 业(74579)
- 企(63819)
- 企业(63819)
- 方法(51087)
- 数学(44891)
- 数学方法(44168)
- 中国(26688)
- 农(26068)
- 财(25905)
- 业经(22739)
- 技术(20879)
- 学(20416)
- 地方(19324)
- 制(19322)
- 理论(18574)
- 贸(17966)
- 贸易(17954)
- 易(17399)
- 农业(17301)
- 务(16393)
- 财务(16310)
- 财务管理(16277)
- 和(15822)
- 银(15582)
- 银行(15548)
- 企业财务(15440)
- 融(15132)
- 机构
- 大学(359117)
- 学院(358063)
- 管理(145876)
- 济(140916)
- 经济(137878)
- 理学(127457)
- 理学院(126158)
- 管理学(123751)
- 管理学院(123104)
- 研究(111738)
- 中国(83375)
- 京(74833)
- 科学(68742)
- 财(65234)
- 所(53951)
- 财经(52724)
- 业大(51820)
- 农(51416)
- 中心(51376)
- 江(51000)
- 研究所(49172)
- 经(47944)
- 北京(46960)
- 范(46812)
- 师范(46406)
- 经济学(42626)
- 州(41659)
- 院(41155)
- 农业(40133)
- 财经大学(39302)
- 基金
- 项目(248807)
- 科学(196960)
- 研究(183919)
- 基金(180688)
- 家(156074)
- 国家(154791)
- 科学基金(134740)
- 社会(116153)
- 社会科(110114)
- 社会科学(110089)
- 省(97801)
- 基金项目(95274)
- 自然(87610)
- 教育(86171)
- 自然科(85633)
- 自然科学(85616)
- 自然科学基金(84085)
- 划(81985)
- 编号(75493)
- 资助(75071)
- 成果(60758)
- 重点(55262)
- 创(54850)
- 部(54775)
- 发(51906)
- 课题(51845)
- 创新(50533)
- 教育部(47782)
- 科研(47309)
- 大学(47254)
- 期刊
- 济(148862)
- 经济(148862)
- 研究(102860)
- 中国(66955)
- 管理(54247)
- 学报(52705)
- 科学(49442)
- 财(48725)
- 农(45958)
- 教育(44443)
- 大学(40845)
- 学学(38249)
- 技术(32916)
- 农业(32061)
- 融(29244)
- 金融(29244)
- 业经(25524)
- 财经(25315)
- 经济研究(24504)
- 经(21514)
- 图书(18718)
- 问题(18699)
- 科技(18297)
- 技术经济(17954)
- 统计(17291)
- 业(16925)
- 理论(16880)
- 策(16605)
- 商业(16385)
- 现代(15542)
共检索到509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平 陈红花 刘元名
开放度是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核心问题,技术特性是影响企业创新开放度的内在因素,创新研发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关联性、技术可显性和技术可模块性,从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地影响创新开放度。实证结果表明,技术的不确定性对创新开放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技术的关联性、可显性及可模块性对开放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的不确定性随着创新活动的进展而衰减。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模式 创新开放度 技术特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柯贤能 王强 靳晓宏
分析开放式创新的特征以及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在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时对技术搜索的需求。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分析技术搜索的内涵和特征,并构建技术搜索的概念模型。以所构建的概念模型为基础,建立技术搜索的流程模型,并对流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剖析。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技术搜索 技术情报 技术获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建华 倪自银
亨利·切萨布鲁夫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商业模式,是一种开放式价值创造系统。但从本质上来讲创新技术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只有将其转化为顾客效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企业则通过价值创造获得收益,构建竞争优势。基于此,文章总结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价值创造的新理念,从创新源视角说明开放式价值创造的类型,围绕开放式创新价值商业化,构建了商业运营模型,指出了开放式创新价值商业化的路径。在创新价值收益的获取中,Teece认为互补性资产对获取绩效起决定性作用,围绕价值实现对互补性资产选择、活动管理提出了要求;在强化创新价值专属性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静武
开放式创新模式描述了让各种创意流入企业和让各种创意流出企业的必要性。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有利于公司将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整合起来,以形成更为复杂的技术组合,用来创造新系统和新架构。技术扩散能力有利于公司将研究成果出售给其他可以将其利用于自身的业务体系的公司,并从中获得额外收入和利润。因此,成功地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要求企业增强吸收能力、转化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温兴琦 David Brown
本文在对开放式创新进行界定和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从开放式创新所强调的对外部创新资源获取的视角,将开放式创新划分为获取、整合、转化、互动四个阶段。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开放式创新面临的挑战及拓展方向,包括开放式创新测度、创新资源专用性影响、开放式创新失败以及开放式创新管理等。相应地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治理路径,主要包括完善治理机制设计、强化协同创新效应、注重收益分配公平、建立退出保障体系。最后,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开放式创新 拓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速建 王欣 叶树光 傅咏梅
20世纪末创新环境的改变促使企业创新模式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从单纯的"技术创新"走向全面的"系统创新"。本文认为,开放式创新是系统创新的重要保障,而系统创新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平台,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应兼具开放性和系统性特征,从而提出"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的概念,其作用机制是借助系统支撑将外生要素转化为内生能力。最后,选取我国现代中药产业的天士力集团作为案例,按照"环境—战略—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针对其创新模式实践及效果展开研究,对加快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进程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系统创新 创新模式 制药产业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祝琳琳 李贺 洪闯 翟倩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有了新的内涵与特征。文章选取2003-2016年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知识可视化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研究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的文献数量、研究分布、热点和引文问题,从主题分析的角度研究该模式下知识共享的内涵、特征、优势、风险、运行和影响模型等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和解读,探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在研究对象、优势风险融合、社区及参与者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以上研究,提出未来我国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的研究应重点关注研究对象对比、政策标准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学军 姚伟
通过分析开放式创新的信息需求特征,进一步得出开放式创新的信息源。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内外创新资源、知识组织单元、知识主体和环境,提出信息资源重组策略,包括构建企业信息门户、构建企业信息资源库、创建企业知识地图等,并且从资源获取的角度构建开放式创新的信息资源重组机理与路径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黄江
在回顾开放式创新和知识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零工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创新全过程与外界的交互、具备正式清晰的流程框架、跨边界部门的对接作用、员工自我驱动的组织氛围以及高层战略对开放式创新的重视与支持。最后,围绕这5个关键因素,以我国开放式创新典型企业海尔为案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零工创新 开放式创新 知识管理 组织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聪玲
中小制造企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体中日益重要的力量,然而,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集群大多属于传统产业集群,正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所以如何通过创新升级突破其发展瓶颈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中小制造企业集群演进过程的分析,发现在集群成长的不同阶段,由于特征不同,创新的动力和需要也随之改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集群开放式创新推进模式的动态演化路径图。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集群 开放式创新 推进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天娇 邹国庆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何种创新模式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进而促进产业稳步发展,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模式选择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产业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一个面向世界、开放式的创新网络,通过内外部技术资源整合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的变革。开放式创新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打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发展与自身战略定位相匹配,向高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可采取三种模式,即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和整合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式创新发展,应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秋萍
正在成为国际创新主流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其知识转移过程中不同维度的产权风险及可控性各有不同。随着该环境下知识产权运作从独享到共赢等新特征的出现,企业应从伙伴选择、契约设计、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知识转移的认知、沟通和交易的不同阶段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分摊风险,以实现知识转移的最佳收益。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知识转移 产权风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维新 顾新 万君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分工协同机制可以有效地破解知识精细分工与跨组织大规模协作的难题,实现协同共治、群体智慧和集体价值塑造。本文首先对开放式创新知识分工、知识共享、知识整合阶段的知识流动进行探讨。然后,利用Amos21.0,从知识流动视角对知识分工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基于RVP理论提出知识分工协同的三大机制:基于知识优势的知识配置机制、基于Web2.0技术的同侪研发机制和基于关系产权的知识占有机制。通过这三项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协同、运营协同和价值协同。
关键词:
知识分工 知识流动 知识协同 协同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华 张卓
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实施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创新战略必然选择,然而很多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是失败的。基于开放式创新实施过程及挑战,借鉴相关文献构建开放式创新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体系,包括资源分配协同、战略文化协同、技术协同和组织协同4个维度,从资源分配、战略文化、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措施和路径。理论上完善了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研究,实践上为企业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欢吉 陈劲 李纪珍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利用353个企业的样本数据,从异质度的4个维度——技术异质度、市场异质度、文化异质度和管理异质度,探讨了开放式创新中合作伙伴异质度对企业的两种创新模式——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异质度正向影响企业的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且对探索性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市场异质度正向影响企业的探索性创新,但对利用性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市场异质度对探索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文化异质度负向影响利用性创新,但对探索性创新没有显著影响;管理异质度负向影响企业的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但对两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