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6)
2023(11338)
2022(9504)
2021(9028)
2020(7338)
2019(16636)
2018(16516)
2017(30850)
2016(16375)
2015(17955)
2014(17452)
2013(16627)
2012(14928)
2011(13466)
2010(13932)
2009(13229)
2008(12688)
2007(11404)
2006(10233)
2005(8951)
作者
(43932)
(36341)
(36257)
(34444)
(23142)
(17511)
(16282)
(13970)
(13695)
(13188)
(12306)
(12151)
(11523)
(11472)
(11220)
(11194)
(10885)
(10786)
(10616)
(10500)
(9041)
(8882)
(8615)
(8398)
(8384)
(8227)
(8074)
(8003)
(7364)
(7237)
学科
(57017)
经济(56965)
管理(52895)
(50596)
(43797)
企业(43797)
方法(20273)
(18120)
中国(17738)
技术(17609)
数学(16632)
数学方法(16291)
(15679)
业经(15297)
(12865)
地方(12828)
(12601)
技术管理(12409)
(12173)
贸易(12163)
理论(11902)
(11836)
农业(11725)
(10862)
银行(10852)
(10478)
(10419)
(9823)
(9659)
金融(9657)
机构
学院(221349)
大学(216048)
(88121)
管理(87994)
经济(86005)
理学(74652)
理学院(73916)
管理学(72752)
管理学院(72335)
研究(72227)
中国(55648)
(45233)
科学(42462)
(42116)
(35506)
(34932)
中心(33723)
财经(32074)
研究所(31345)
(31078)
(29763)
师范(29530)
业大(29096)
(28903)
北京(28346)
(28158)
(27086)
技术(25855)
经济学(25155)
农业(24094)
基金
项目(145182)
科学(115378)
研究(113032)
基金(101592)
(87161)
国家(86358)
科学基金(75050)
社会(69989)
社会科(66373)
社会科学(66356)
(60141)
教育(52840)
基金项目(52757)
(49645)
编号(48389)
自然(46637)
自然科(45582)
自然科学(45571)
自然科学基金(44703)
资助(40211)
成果(39575)
(35788)
课题(34618)
重点(32941)
(32526)
创新(32443)
(31093)
项目编号(29626)
(28829)
(28041)
期刊
(103375)
经济(103375)
研究(66461)
中国(49883)
管理(35600)
教育(33527)
(32541)
(28921)
科学(27838)
学报(26581)
技术(22571)
(22537)
金融(22537)
大学(20660)
农业(20197)
学学(18950)
业经(18864)
经济研究(16561)
财经(14829)
(12924)
科技(12483)
问题(12249)
图书(11968)
(11731)
技术经济(11583)
(11494)
(11411)
论坛(11411)
职业(11074)
国际(10716)
共检索到340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飞虎  牛志伟  蔡宏波  
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研究框架,运用制度逻辑理论对中国过去近40年引资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进行考察,借以总结不同制度发展阶段外资引进技术绩效的差异动因,并由此探析国内引资经验对中国企业当下大规模走出去的借鉴意义。利用2001~2011年IT业跨国公司在华技术交易的混合截面数据研究发现:中国以往引资历经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两个阶段的制度逻辑变化,并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绩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利用高质量外资存在新的实现机制与途径,但其绩效受到交易机会、交易者能力与市场制度化水平等因素的重要影响。上述结论对于中国政府当下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及"走出去"的策略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雎  曾涛  
技术与市场的发展推动着创新资源的全球性分散与流动,开放式创新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以实现更大的价值创新,由此也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学者们通过赋予开放式创新不同的内涵来满足自身研究的需求,却出现了概念具体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来界定开放式创新的内涵与维度。本文基于对ISI数据库中160多篇相关论文的整理与分析,以开放式创新的本质——价值创新为起点与核心,延伸到实现开放式创新的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三个维度,建立起一个关于开放式创新的认知性框架。这个认知性框架使我们对开放式创新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关于开放式商业模式以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良谋  马文甲  
本文在回顾10年来国外开放式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开放式创新原因、过程和结果 3个因素及其关系的整合框架,归纳出6个研究主题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及在研究对象、层面和方法方面的研究趋势。最后分析了国内学者在6个相同主题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开放式创新在中国情境下需要研究的现实与理论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桂波  赵一秀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良谋  韵江  马文甲  
开放式创新日益成为创新管理领域的主导范式和前沿议题,其中,开放式创新下的能力建设问题备受学者们广泛关注。目前,学者们集中探讨了学习能力、吸收能力等内容,但忽视了开放式创新带来的新的组织环境变化所需要的网络能力;而以往的网络能力研究缺少对创新环境的适应性考察,已不能深刻解释开放式创新下的网络活动。基于此,本文在回顾传统网络能力理论、分析开放式创新困境的基础上,从战略、过程、内容和关系四个维度重新剖析和构建了开放式创新下的网络能力架构,四个维度分别对应组织的网络战略能力、网络过程能力、网络知识能力和网络关系能力。这一研究不仅联结了开放式创新和网络能力的研究,而且对二者也互有助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卓  魏杰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创新战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剖析开放式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战略管理过程的研究框架,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基于开放创新模式和开放度的创新战略选择方法,并通过分析创新模式、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识别开放创新战略的有效性。最后从开放创新内部组织因素、动态条件因素和决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剑青  王小飞  
中国加入WTO以后,教育服务贸易成为检验我国教育对外治理水平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承诺把握了教育主权与教育市场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负责任选择。从WTO的角度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高,但仍存在以教育输入为主、法律法规较为笼统、实践中市场导向明显等问题。为此,今后应加强对外开放水平定位、以治理促改革、以改革提质量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和政策把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自银  张益明  
现有开放式创新的文献大多属于微观层面的研究,而对宏观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关注不够。文章立足于已有文献和国内相关省市的数据,分析了可能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政府行为和环境。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促进技术引进和技术市场交易活动,从而促进开放式创新,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负面作用,但是其对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另外,经济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也对开放式创新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娟  
由于工业设计产业政策未能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自主创新的重大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本文基于Rothwell的政策创新框架,通过对比国内外设计产业的政策,发现我国设计产业政策领域存在随机性、趋同性、无效性等问题,接着通过北京、上海、安徽等地调查问卷的数据,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工具,从公营事业、科学与技术开发、教育与训练、租税优惠、政策性措施、法规与法制、资讯服务、财务金融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袁玲  王涛  温湖炜  
本文利用2010~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基于固定效应及泊松模型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考察了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产能过剩行业的商业信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效应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实现。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受限于银行信贷与其他融资的可得性,转而寻求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性融资方案。基于企业创新质量的纵深检验发现,商业信用主要促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实用型和外观专利型创新,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亟需通过策略性创新获得规制政策支持和消除信贷市场歧视。本文验证了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假说,也为我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其效果评价提供政策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龚六堂  
本文在一个资本积累和创新相互作用的内生增长经济中考察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当政府税收收入全部用于生产性公共支出时,各种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及相对于生产性公共支出,政府对资本积累或是研发的补贴是否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的结论是:当政府通过征收更多的税收为生产性公共支出融资时,消费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劳动收入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倒U形关系,公司收入税、资本收入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相对于生产性公共支出,政府对资本积累或是研发的补贴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丽  施建军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技术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以及企业自身能力有限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合作与外部合作创新。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目的是企业绩效的提高,文章从创新绩效视角出发,详细分析开放式创新能力及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式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综合指标,完善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定性分析。在战略层面分析企业的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测量以及对绩效的影响的概念性框架。文章的贡献如下:(1)更加清晰的阐述了开放式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2)构建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飞虎  蔡宏波  仲鑫  
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往往会因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一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对所谓"存在强迫性技术转移"问题的责难。本文利用跨国公司在华IT产业研发交易的大样本合约数据,基于跨国公司承包方地位的独特视角探讨了前述问题。结果表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存在着技术控制与技术转移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与跨国公司自身经营模式有关。中国市场结构化主体的存在与交易需求是跨国公司实施技术转移的重要动因,开放式创新则进一步推动了跨国公司主动性对华技术转移。本文的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打开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黑匣子",而且也从市场时机、结构化主体、规模化水平三个维度提示了后起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经验利用好外资的有益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全毅  郑美青  
开放补偿机制是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对因贸易开放而遭受损失的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给予的调整支持措施。随着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加快实施,贸易开放补偿机制将成为紧迫的问题和现实课题。本文在借鉴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开放补偿机制建立的作用、原则、法律框架和主体内容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宏   王臣博   丁宁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力,而开放式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以国际大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推动形成中国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文章以中国2003~202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是否有助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研究发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在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增加研发人员数量、提升研发投入水平以及促进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异质性检验表明,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或处于社会营商环境更好或社会信任水平更高的地区时,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更显著。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与规模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在企业“走出去”背景下,文章研究结论为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