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7)
- 2023(16178)
- 2022(13686)
- 2021(12740)
- 2020(10292)
- 2019(24130)
- 2018(24239)
- 2017(45590)
- 2016(24611)
- 2015(27707)
- 2014(27880)
- 2013(27471)
- 2012(25499)
- 2011(23013)
- 2010(23466)
- 2009(21269)
- 2008(20875)
- 2007(18595)
- 2006(16711)
- 2005(15102)
- 学科
- 济(100196)
- 经济(100082)
- 管理(73806)
- 业(71894)
- 企(59613)
- 企业(59613)
- 方法(38031)
- 中国(31676)
- 数学(31582)
- 数学方法(31154)
- 农(28648)
- 地方(26637)
- 业经(25365)
- 财(23331)
- 技术(22187)
- 学(20799)
- 制(19541)
- 农业(19405)
- 贸(18257)
- 贸易(18239)
- 理论(18225)
- 银(17797)
- 银行(17757)
- 易(17574)
- 行(17055)
- 融(16725)
- 金融(16721)
- 和(16652)
- 环境(15796)
- 教育(14765)
- 机构
- 学院(347688)
- 大学(347112)
- 管理(137468)
- 济(135875)
- 经济(132625)
- 研究(119109)
- 理学(117141)
- 理学院(115801)
- 管理学(113905)
- 管理学院(113264)
- 中国(90515)
- 京(75789)
- 科学(73215)
- 财(63150)
- 所(60152)
- 中心(54264)
- 农(54150)
- 研究所(54149)
- 江(53592)
- 业大(49469)
- 北京(49043)
- 财经(49007)
- 范(48862)
- 师范(48417)
- 经(44310)
- 州(44296)
- 院(43433)
- 农业(41708)
- 技术(39074)
- 经济学(39033)
- 基金
- 项目(230007)
- 科学(180463)
- 研究(173746)
- 基金(162550)
- 家(140607)
- 国家(139306)
- 科学基金(119658)
- 社会(107012)
- 社会科(101200)
- 社会科学(101172)
- 省(92294)
- 基金项目(86292)
- 教育(80046)
- 划(76939)
- 自然(76110)
- 自然科(74355)
- 自然科学(74340)
- 自然科学基金(73000)
- 编号(72712)
- 资助(65897)
- 成果(60212)
- 发(52860)
- 重点(51397)
- 创(51295)
- 课题(51205)
- 部(49498)
- 创新(47118)
- 项目编号(44697)
- 国家社会(42795)
- 科研(42775)
- 期刊
- 济(160739)
- 经济(160739)
- 研究(108605)
- 中国(76793)
- 管理(54610)
- 学报(51027)
- 农(50730)
- 教育(50200)
- 科学(48631)
- 财(47082)
- 大学(38951)
- 学学(35938)
- 农业(35267)
- 融(34139)
- 金融(34139)
- 技术(33419)
- 业经(28159)
- 经济研究(24439)
- 财经(23293)
- 图书(21547)
- 问题(20545)
- 经(19912)
- 科技(18737)
- 业(18625)
- 技术经济(17447)
- 理论(17339)
- 坛(16243)
- 论坛(16243)
- 现代(16053)
- 商业(15969)
共检索到537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迪
当前,针对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战略和模型构建等领域,但很少从知识产权角度研究平台中合作研发产生的共同发明的权利归属、分配和行使等问题。事实上,解决好平台中知识产权(专利和商业秘密等)共有问题,将直接决定平台用户间开放式创新的最终成效,从而影响整个平台的运营。以提升共同发明的法律确定性与透明度为评判标准,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立法(包括国际条约)都存在一定缺陷,必要时须在知识产权法和合同之间作出选择。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在平台用户、平台商和政府多方合作下综合规制共同发明,也许是一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佳丽 吕玉霞 戚桂杰 张振森
以乐高创意平台为例,爬取平台中一手客观数据,深入探究平台中创新用户的互惠行为模式。结果显示,乐高创意平台中存在普遍的用户互惠规范,这表明创新用户可以通过互惠实现彼此的同行认可。同时,创新用户的声誉正向影响用户互惠效果,施惠用户的声誉越高,其得到其他创新用户回报的概率越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吉海颖 戚桂杰 李娜
[目的/意义]基于关注和评论两种类型的交互网络及它们的组合网络,研究开放式创新平台用户交互对隐性社区的影响。[方法/过程]收集LEGO IDEAS平台中半年的用户交互数据,运用拓扑分析、中心性分析、社区分析,借助Gephi软件分别针对关注、评论和组合关系构建3期网络关系图并进行演化分析。[结果/结论]3种交互网络都具有无标度网络特性,少数用户涉及大量的交互。组合网络更接近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真实网络结构。“评论”对隐性社区的形成及创新参与更重要。随着时间的增长,隐性社区节点数和连接数呈现递增趋势,新的节点更倾向于与那些具有较高连接度的中心节点相连接,信息传播效率越来越高。组合网隐性社区中,基于“评论”关系的子群随着时间推移更新迭代较快,而基于“关注”关系的子群相对稳定且持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世爵 叶伊倩 刘毅
"互联网+"背景下,龙头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这一新型创新组织模式进行高效的持续创新,日益受到重视。以国内外3类开放式创新平台(非定向研发协作模式、定向研发协作模式以及孵化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开放式创新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三者运作模式和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中梳理出龙头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运行机理和动力模型;同时,基于案例和运行模型分析,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进行创新活动,以及政府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龙头企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伟林 王侦 吴画斌
物联网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并获取有用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而开放式创新是一个很好获取资源方式的途径。通过研究海尔集团的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平台,进一步阐述开放式创新给企业赋能的方式,HOPE平台主要通过与研发体系的协同、跟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创新源、逐步促使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颠覆性创新等方面赋能企业,帮助其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指出了开放式创新面临的问题,如开放程度控制、信息的分类处理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若干建议,借此希望能对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有所帮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欣 朱虹 潘万腾 刘慧敏
创新活动从传统的仅由企业主导的模式转向用户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平台通过耦合创新需求端和用户创新供给端,扩大了创新源。然而目前开放式创新活动却面临用户参与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管理设计增加用户参与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本研究提出,游戏化理论中的奖励和竞合机制的有效组合能够促进用户参与开放式创新。本文以全球最大的数据科学开放式创新竞赛平台Kaggle为研究对象,探究奖励与竞合机制的交互作用对开放式创新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奖励金额对用户参与有正向影响;奖项数量减弱奖励金额对用户参与的影响;限制团队人数降低奖励金额对用户参与的影响;是否限制后期团队合并对用户参与行为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将游戏化理论引入开放式创新管理领域,完善创新管理领域的理论积累,为开放式创新活动发起者和管理者增加用户参与提供了奖励设计和活动组织管理方面的实践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佳丽 吕玉霞 戚桂杰 侯麟科
传统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创新用户间的社会网络联系有利于提升用户创新绩效,但在考虑社会网络成本前提下,不同质量水平的社会网络联系对用户创新绩效具有不同影响。选取乐高开放式创新平台为典型案例,编写爬虫程序获取平台客观数据,通过构建创新用户社会网络,实证检验高质量和低质量社会网络联系对用户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创新用户拥有的社会网络联系总数对用户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社会网络联系质量才是影响用户创新绩效的关键。其中,高质量联系能够显著提升用户创新产出价值,并显著减少创意项目淘汰概率;而低质量联系则会显著降低用户创新产出价值,且微弱提高创意项目淘汰概率。以此为基础,为创新用户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方提出策略性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闯 李贺 彭丽徽 祝琳琳
[目的/意义]开放式创新平台是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重要窗口。基于链接分析深入了解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行状况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以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12家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8种链接指标和人均页面访问量次数、网页排名等构建新的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谷歌搜素引擎和站长之家相关工具搜集到平台的链接数据,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这12家开放式创新平台网络影响力进行排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网络影响力有待提高且存在长尾效应,与国外相比我国现有的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整体网络影响力相对落后。本研究提出了完善平台结构、拓宽链接渠道、打造创新生态等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网络影响力优化的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妍 张金水 伍文浩
从广东创新平台的分类及作用入手,归纳总结这些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建议,供科技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祖平 阮荣彬 宋格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与情感承诺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主动型人格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佳丽 戚桂杰 周蕊
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开放式创新平台,通过拓宽外部创新资源范围、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成为创新中介的有效工具。本文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基于资源编排视角深入分析创新中介对开放式创新平台的采纳和使用过程,解剖开放式创新平台作为IT资源如何构建并提升创新中介能力,提出基于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创新中介能力构建和演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资源编排是构建创新中介能力的关键;同时,资源编排的变化驱动创新中介能力由低阶向高阶演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蕊 陈佳丽 王玉洁
为探索影响企业对第三方开放式创新平台信任的关键因素,及信任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收集中国180家企业样本数据,采用SmartPLS软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方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声誉和创新中介能力对信任有直接影响;专用性资产、网站质量和沟通与信息共享通过影响创新中介能力,对信任有间接影响。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第三方开放式创新平台 信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海山 王海军
网络化时代处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企业必须积极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合作创新手段来提升其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文章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来管控内部产品技术创新和协调外部资源开放式创新的路径。首先分析模块化推动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构建一种自组织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型,形成外部优秀资源能够快速、无障碍地进入的开放式创新生态圈;最后重点结合海尔集团的案例,分析其在网络化背景下如何基于模块化开展开放式创新和平台构建。以期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互利共享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网络化 开放式创新 模块化 外部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