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8)
- 2023(14472)
- 2022(11739)
- 2021(10690)
- 2020(9027)
- 2019(20183)
- 2018(19983)
- 2017(37429)
- 2016(20314)
- 2015(22322)
- 2014(21187)
- 2013(20942)
- 2012(18730)
- 2011(16551)
- 2010(16703)
- 2009(15556)
- 2008(15724)
- 2007(14010)
- 2006(12393)
- 2005(11130)
- 学科
- 业(89345)
- 济(83476)
- 经济(83379)
- 企(81531)
- 企业(81531)
- 管理(74304)
- 方法(36024)
- 业经(30612)
- 农(27935)
- 数学(27472)
- 财(27312)
- 数学方法(27221)
- 技术(21393)
- 中国(21097)
- 务(20751)
- 财务(20722)
- 财务管理(20704)
- 农业(20233)
- 企业财务(19634)
- 制(17170)
- 理论(16937)
- 划(15664)
- 贸(15638)
- 贸易(15627)
- 策(15496)
- 易(15203)
- 和(14603)
- 技术管理(14065)
- 地方(13840)
- 学(13158)
- 机构
- 学院(286685)
- 大学(279853)
- 济(119724)
- 经济(117590)
- 管理(115584)
- 理学(99889)
- 理学院(98900)
- 管理学(97426)
- 管理学院(96932)
- 研究(90600)
- 中国(71242)
- 京(57981)
- 科学(56134)
- 农(55984)
- 财(54020)
- 业大(46257)
- 所(45818)
- 农业(44451)
- 江(44280)
- 财经(42955)
- 中心(41652)
- 研究所(41591)
- 经(39202)
- 经济学(35804)
- 北京(35690)
- 州(34406)
- 商学(32978)
- 商学院(32691)
- 经济学院(32440)
- 范(32339)
- 基金
- 项目(192433)
- 科学(152986)
- 基金(140120)
- 研究(137807)
- 家(124016)
- 国家(122873)
- 科学基金(106550)
- 社会(89328)
- 社会科(84823)
- 社会科学(84797)
- 省(78097)
- 基金项目(74390)
- 自然(69995)
- 自然科(68548)
- 自然科学(68529)
- 自然科学基金(67428)
- 划(64177)
- 教育(62930)
- 资助(55709)
- 编号(53992)
- 创(46780)
- 业(44060)
- 重点(43462)
- 创新(42766)
- 发(41930)
- 部(41429)
- 成果(41040)
- 课题(37507)
- 国家社会(37268)
- 科研(36498)
- 期刊
- 济(132145)
- 经济(132145)
- 研究(78970)
- 中国(59113)
- 农(51580)
- 管理(49185)
- 学报(45969)
- 财(45482)
- 科学(43265)
- 农业(35497)
- 大学(35175)
- 学学(33677)
- 教育(29246)
- 技术(27443)
- 融(25453)
- 金融(25453)
- 业经(24714)
- 业(22730)
- 财经(21812)
- 经济研究(21398)
- 经(18952)
- 技术经济(17128)
- 问题(16841)
- 科技(15637)
- 商业(14879)
- 现代(14122)
- 版(14038)
- 财会(13478)
- 贸(13439)
- 世界(13160)
共检索到424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小青 袁思秦 徐允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开放式创新广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中,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论文的实证发现有助于厘清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企业和政府从创新驱动视角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动态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薛宇择
研发联盟、开放式创新作为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组织与模式,对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研发联盟“关系建立—联合创新—价值获取”的开放式创新阶段出发,实证检验了以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促进信息流通、缓解资源错配、提升创新能力三重机制得以实现,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也有助于强化该作用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仅有以共同研发作为契约机制的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提升效应,且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不易被反向工程行业企业、东部地区、强知识产权保护地区以及中心城市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续提升在研发联盟中实现的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有助于规避联盟机会主义行为、提升联盟创新协同效应从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本文研究不仅为研发联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也为打造以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研发联盟与创新联合体、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对策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嫣 罗德尼·史密斯 武拉平
随着全球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农业企业面板数据,将FDI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分解为6个渠道,基于CDM模型考察了FDI生产率溢出中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FDI对农业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为正的竞争效应和前向溢出,同时还存在负向示范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后向溢出和逆向溢出。此外,在FDI对农业企业生产率的溢出中,创新起到了较强的遮掩作用,减少了负向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最后,上游FDI的正向溢出主要来自于外商独资企业而非合资企业。因此,政府应鼓励外商独资企业进入农业上游领域,鼓励企业产出专利;同时国内企业应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并努力缩小与外企的技术差距,以获得正向FDI溢出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明泉 吴少敏 张娅楠
探索式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源头,对于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利用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且呈正"U"型,即当研发资源的投入处于低水平时,探索式创新对主营业务资源的占用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及成果的显现,探索式创新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异质性会对企业的创新动机与内部资源配置造成影响。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按照行业性质分组,相对于非研发企业,研发企业的探索式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U"型关系更加明显。(3)税收优惠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效率,进而能够有效缓解探索式创新给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海本禄 马昂
企业创新是资源分配和创新投入的有机统一。基于2003—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企业创新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创新广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研究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创新深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相较于非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创新广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曲线更加陡峭。进一步研究表明,高市场化水平情景下,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情景下,创新广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曲线呈现峰值提高、拐点左移的特点,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说明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地区企业创新效应更加显著,但随之而来的创新广度“门槛”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提出测度企业创新活动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进一步揭示不同市场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思阳 孙光国
本文基于董事在关联行业任职(DRIs)的数据,考察产业链信息溢出给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RIs增强了上市公司的产业链信息优势,通过驱动企业创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董事在关联行业担任非独立董事或管理层更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当上市公司对产业链信息需求更高时,DRIs的作用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良好的外部治理机制是DRIs发挥产业链信息优势的保障。DRIs具有产业协同作用,可以实现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为剖析产业链信息如何实现融通提供了新视角,对探索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超平 胡猛
采用Wind数据库互联网线上销售和上市企业数据,以企业创新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线上销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是新时期制造业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力,且该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进一步使用门槛回归模型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3)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献贞 李言 郑芳
本文从要素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数字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将全样本微观层面ICT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创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规模效率。在计算机类数字创新、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等情形下,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在2008年之后,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创新将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献贞 李言 郑芳
本文从要素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数字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将全样本微观层面ICT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创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规模效率。在计算机类数字创新、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等情形下,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在2008年之后,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创新将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树宽 范雪媛 王泷 邵东 张铂晨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从微观视角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影响创新绩效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保持稳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远怀
作为推进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举措,政府数据开放被广泛预计将创造巨大经济社会价值,但政府数据开放如何甚至是否创造价值仍有待深入论证。基于省级政府开通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以揭示政府数据开放在微观企业层面的价值创造作用。稳健的经验证据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主要原因是政府数据开放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创新,且政府数据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主要存在于年轻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此外,基于开放数林指数的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水平越高则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而开放数据质量、平台建设质量、政策保障力度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的重要维度。文章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揭示了政府数据开放的价值创造作用,为推进政府数据高质量开放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关键词:
政府数据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价值创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邸峰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但高校创新能力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尤其是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却备受质疑。借助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构建了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测度模型,基于2006年至2016年的数据,测算了各地区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差异程度,识别了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普遍偏低,但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东部地区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增长较快,而西部地区增长较为缓慢,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山东与江苏和广东的差距较大;基础设施、开放程度及人力资本等因素是制约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关键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晓娜 彭灿 李瑞雪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为隐性知识获取提供通道,对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技能型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瑞雪 彭灿 杨晓娜
基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29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开放式创新、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与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仅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两个维度(渐进性创新能力和突破性创新能力)均对企业核心能力有正向影响;(3)渐进性创新能力在内外向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核心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突破性创新能力仅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核心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克甝 徐宗文
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不仅能够通过技术进步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赋能其他生产要素并改善要素配置来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数字专利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员工中高学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比例以及技术资产占比,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管理费用和代理成本,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要素结构和提升管理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成长性较高企业、西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依次减弱。因此,应将数字技术创新作为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着力点,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联合共建数字技术人才高地,依托数字技术拓展企业的治理边界,并将企业家精神融入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