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4)
2023(9934)
2022(7712)
2021(7124)
2020(5706)
2019(12711)
2018(12986)
2017(24041)
2016(12542)
2015(14269)
2014(13771)
2013(13132)
2012(11621)
2011(10376)
2010(10534)
2009(9799)
2008(9784)
2007(8989)
2006(8056)
2005(7443)
作者
(35050)
(29093)
(29056)
(27548)
(18759)
(13785)
(12850)
(11120)
(11047)
(10452)
(9909)
(9809)
(9566)
(9336)
(9053)
(8939)
(8757)
(8611)
(8469)
(8151)
(7326)
(7062)
(6999)
(6728)
(6588)
(6517)
(6447)
(6447)
(5830)
(5742)
学科
(50697)
经济(50656)
(44052)
管理(41439)
(37264)
企业(37264)
技术(20376)
方法(17621)
中国(17503)
(15560)
数学(14391)
业经(14282)
数学方法(14270)
技术管理(13219)
(10746)
(10364)
农业(10312)
地方(10055)
理论(10024)
(9643)
(9639)
金融(9638)
银行(9625)
(9466)
贸易(9454)
(9297)
(9167)
产业(8443)
(8295)
(7756)
机构
学院(177829)
大学(176285)
(75787)
经济(74244)
管理(70832)
理学(60082)
理学院(59542)
研究(59155)
管理学(58697)
管理学院(58362)
中国(46032)
(36977)
(33730)
科学(33002)
(28662)
(28425)
中心(27297)
财经(26560)
研究所(25532)
(25238)
(24183)
北京(23469)
业大(23352)
经济学(23231)
(22505)
(22502)
师范(22267)
(21459)
技术(21154)
经济学院(20719)
基金
项目(115861)
科学(92914)
研究(89512)
基金(82894)
(71669)
国家(71071)
科学基金(62167)
社会(57459)
社会科(54565)
社会科学(54547)
(46967)
基金项目(43594)
教育(41512)
(38474)
自然(38019)
自然科(37286)
自然科学(37281)
编号(36783)
自然科学基金(36677)
资助(31713)
(30915)
成果(29559)
创新(27831)
重点(26261)
(26209)
课题(26068)
(25030)
国家社会(24170)
(22852)
项目编号(22836)
期刊
(87827)
经济(87827)
研究(55816)
中国(42883)
管理(31335)
(26393)
教育(26172)
(24186)
科学(23892)
学报(22940)
技术(20378)
(20096)
金融(20096)
大学(18519)
学学(17128)
农业(16519)
业经(15074)
经济研究(14424)
财经(13904)
(12169)
科技(11746)
技术经济(11169)
问题(11008)
(10018)
(9880)
论坛(9880)
(9464)
商业(9151)
图书(9101)
现代(8884)
共检索到279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飞虎  蔡宏波  仲鑫  
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往往会因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一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对所谓"存在强迫性技术转移"问题的责难。本文利用跨国公司在华IT产业研发交易的大样本合约数据,基于跨国公司承包方地位的独特视角探讨了前述问题。结果表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存在着技术控制与技术转移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与跨国公司自身经营模式有关。中国市场结构化主体的存在与交易需求是跨国公司实施技术转移的重要动因,开放式创新则进一步推动了跨国公司主动性对华技术转移。本文的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打开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黑匣子",而且也从市场时机、结构化主体、规模化水平三个维度提示了后起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经验利用好外资的有益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玮  王腾  易明  
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对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创新所需要的十大关键性资源,企业创新能力的度量主要从企业投入、生产、管理、营销、产出5个方面展开。本文构建了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概念模型中关系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企业间横向、纵向合作,官产学研合作以及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都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宏宇  傅佳莎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维持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新要素,而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则与其科技创新集群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文章简要概括了我国创新集群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原有的创新环境下影响技术转化率的因素,并结合开放式创新背景提出了创新集群改革的建议供政策制定者和创新主体等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珊珊  刘雪松  许艳真  
技术标准化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产业创新与竞争的必然选择,且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呈现出多元化模式。凝练并提出主导企业、企业联盟、产业联盟和标准化组织四种技术标准化模式,分析了各模式差异,基于标准公共属性、标准构成要素和标准必要专利集中度三个维度构建了技术标准化模式选择模型,为技术标准化模式选择与分类支持和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古继宝  王冰  吴剑琳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本文探讨双向开放式创新、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构建理论模型,并根据271份企业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数据结果显示:内向型开放通过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影响新产品市场绩效;外向型开放通过创新速度对新产品市场绩效产生影响;内向型开放对新产品市场绩效的总作用效果大于外向型开放对新产品市场绩效的总作用效果。研究结论对企业的创新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古继宝  王冰  吴剑琳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本文探讨双向开放式创新、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构建理论模型,并根据271份企业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数据结果显示:内向型开放通过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影响新产品市场绩效;外向型开放通过创新速度对新产品市场绩效产生影响;内向型开放对新产品市场绩效的总作用效果大于外向型开放对新产品市场绩效的总作用效果。研究结论对企业的创新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2092)项目负责人:曹勇本项目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曹勇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商学院经营学博士、日本立命馆大学技术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企业研发创新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交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管理、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莫斯惠  
本文选择2012-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技术商业化能力、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技术商业化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性之间关系的变化。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开放式创新中的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均能促进企业成长性的提升;技术商业化能力中的战略能力和过程能力与企业成长性之间均显著正相关;技术商业化创新能力增强了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成长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晓艳  
技术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地集群的发展证明集群提高了企业群体的创新力。本文以集群理论、技术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企业集群与开放式技术创新的关系:相互需求、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理论机制——适应竞争、技术实践、网络外部性、路径依赖。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理念、积极创建有利于形成开放式创新网络的企业集群环境、培育市场创新网络并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等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飞虎  牛志伟  蔡宏波  
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研究框架,运用制度逻辑理论对中国过去近40年引资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进行考察,借以总结不同制度发展阶段外资引进技术绩效的差异动因,并由此探析国内引资经验对中国企业当下大规模走出去的借鉴意义。利用2001~2011年IT业跨国公司在华技术交易的混合截面数据研究发现:中国以往引资历经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两个阶段的制度逻辑变化,并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绩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利用高质量外资存在新的实现机制与途径,但其绩效受到交易机会、交易者能力与市场制度化水平等因素的重要影响。上述结论对于中国政府当下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及"走出去"的策略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静武  
开放式创新模式描述了让各种创意流入企业和让各种创意流出企业的必要性。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有利于公司将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整合起来,以形成更为复杂的技术组合,用来创造新系统和新架构。技术扩散能力有利于公司将研究成果出售给其他可以将其利用于自身的业务体系的公司,并从中获得额外收入和利润。因此,成功地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要求企业增强吸收能力、转化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纯  焦微玲  
社会化媒体为公共管理营造了开放式创新环境,使公共管理能够大规模发布PSI、促进公众参与、加强与公众互动、实现协作,从而增加政务透明度、改进公共服务质量、增进与公众的关系和实现协作性公共管理;同时又使其创新面临信息安全和网络暴力、数据泛滥和信息过载、国家空洞化和集体非理性、政府缺乏社会化媒体使用经验、组织阻力、数字鸿沟和社会排除等挑战。所以,政府要树立公共价值观、培养公众社会意识和深度参与、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形成协同治理机制、健全法律和法规、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拓宽ICT应用广度和深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瑾  薛纯  
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产业通过潜在吸收能力进行资源快速获取,增加知识存量,增强实际吸收能力进行资源高效应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分别正向调节潜在吸收能力与知识存量、实际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但调节作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延迟了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名子  丁堃  
1997年3月,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12月,首台轿车下线;2001年10月,向叙利亚出口第一批轿车;2002年底,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2003年8月,成功完成产品线布局;2004年4月,与全球23个国家签署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凤  王铁男  王宇  
开放式创新中的外部技术获取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已广受关注,但却鲜有关于外部技术获取对产品多元化影响的研究。本文采用2010-2012年高技术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外部技术获取对产品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三个构成要素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外部技术获取对产品多元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动态能力中的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别对外部技术获取与产品多元化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外部技术获取和产品多元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通过外部技术获取促进产品多元化提供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