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25)
- 2023(12470)
- 2022(10762)
- 2021(9780)
- 2020(8474)
- 2019(19826)
- 2018(19727)
- 2017(38241)
- 2016(20709)
- 2015(23544)
- 2014(23609)
- 2013(23893)
- 2012(22995)
- 2011(21151)
- 2010(21347)
- 2009(20111)
- 2008(19901)
- 2007(17956)
- 2006(15915)
- 2005(14506)
- 学科
- 济(113789)
- 经济(113691)
- 管理(56970)
- 业(53423)
- 方法(45994)
- 企(41696)
- 企业(41696)
- 数学(40999)
- 数学方法(40709)
- 中国(28170)
- 地方(27539)
- 农(25540)
- 财(23912)
- 学(22539)
- 业经(19880)
- 制(18063)
- 农业(17330)
- 贸(16688)
- 贸易(16682)
- 易(15918)
- 地方经济(15884)
- 环境(14767)
- 融(14617)
- 金融(14612)
- 和(14380)
- 理论(14016)
- 务(13952)
- 财务(13928)
- 财务管理(13891)
- 银(13644)
- 机构
- 大学(318325)
- 学院(313685)
- 济(140382)
- 经济(137539)
- 管理(115744)
- 研究(112084)
- 理学(99051)
- 理学院(97774)
- 管理学(96199)
- 管理学院(95570)
- 中国(83535)
- 京(67849)
- 科学(66777)
- 财(63234)
- 所(57393)
- 研究所(51812)
- 中心(50731)
- 财经(50710)
- 农(50115)
- 江(48264)
- 经(45910)
- 经济学(45545)
- 业大(43780)
- 范(43101)
- 北京(43020)
- 师范(42732)
- 经济学院(40942)
- 院(39689)
- 农业(39168)
- 州(38399)
- 基金
- 项目(201812)
- 科学(159201)
- 基金(147903)
- 研究(146399)
- 家(128383)
- 国家(127354)
- 科学基金(108877)
- 社会(95220)
- 社会科(90296)
- 社会科学(90269)
- 基金项目(78463)
- 省(76898)
- 自然(69294)
- 自然科(67653)
- 自然科学(67636)
- 教育(67082)
- 自然科学基金(66444)
- 划(65584)
- 资助(61136)
- 编号(57956)
- 成果(47884)
- 部(45754)
- 重点(45736)
- 发(44628)
- 课题(40568)
- 创(40362)
- 国家社会(39895)
- 教育部(39529)
- 科研(38429)
- 人文(38070)
- 期刊
- 济(161019)
- 经济(161019)
- 研究(100685)
- 中国(58993)
- 财(49834)
- 学报(48529)
- 科学(45431)
- 农(44166)
- 管理(40534)
- 大学(36430)
- 学学(34297)
- 融(29481)
- 金融(29481)
- 农业(29046)
- 教育(28477)
- 财经(27535)
- 经济研究(26333)
- 技术(26190)
- 经(23822)
- 问题(23224)
- 业经(22788)
- 技术经济(17281)
- 贸(17050)
- 统计(16370)
- 业(15400)
- 资源(15043)
- 理论(14746)
- 世界(14664)
- 图书(14522)
- 现代(14359)
共检索到477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正华,李慧京
一、开放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及问题 开放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4年,占全国总面积仅1.66%、人口8.8%的开放城市,创造了占全国23.5%的工业总产值(1 654.96亿元)和占全国财政收入19%的预算内财政收入(285.2亿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进华 耿旭 陈筱淇 郑维东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科技创新型城市深圳市与宁波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可操作化程度以及最新颁布的政策与中央政策衔接度,深圳市均高于宁波市;两市政策目标与区域发展定位紧密相关;政策工具均以自愿型为主,但二者存在显著差别;宁波市政策实施政府介入细致,部门责任呈现分散化。最后,为地方政府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代明 刘俊杰 韩启钰
国内外一些集约型城市面临高起点上的经济如何继续实现较快增长的挑战。按常态它们的经济增速会逐渐放缓并遭遇"高位增长瓶颈",但也存在突破该瓶颈的可能。争取后一种前景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促成重大创新突破,如同IT曾在美国引发的新经济那样。
关键词:
集约型城市 经济增长 情景企划 经济收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管怀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萧今
深圳市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香港]萧今在特区建立之前,深圳是一个不发达的边睡县,以农渔等为主要的经济活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关于经济特区的法规和文件,使深圳市跳出现行体制的限制,在政治体制与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陈果,黄朝永,甄峰,潘伟宗,沈建发,朱剑如,黄钧荛
近年来 ,经济全球化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构和转移。深圳作为中国大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 ,必然会或多或少接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三方面的考虑 ,提议深圳市政府在建设深圳高技术园区的基础上 ,应尽快开拓以发达制造业为主体新工业发展空间。首先 ,港澳回归后 ,深圳作为“边境”城市的区位效应明显衰减 ,深圳市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龙岗大工业区及东部工业组团定位为深圳市未来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第二 ,改变现状“三来一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布局格局 ,在龙岗大工业区及东部工业组团布置大、特大型工业项目 ,逐步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基地 ;第三 ,与经济全球化、世界产业结构高度化节奏同步 ,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重构中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向深圳转移准备空间。全文就该新工业空间开拓进行宏观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2迁移人口的居住分布存在空间集聚,市内迁移人口集聚分布在行政中心周围,省内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商业中心周围,省外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工业园区较多的关外街道;3省外迁移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居住分异程度最高;4省外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显著地受住房因素的影响,省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则受就业因素的影响,住房和就业因素对市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迁移人口 居住空间分异 住房 就业 深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
关键词:
迁移人口 居住空间分异 住房 就业 深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昌林 魏建良
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水平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设计了产业结构水平的测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上海、深圳、宁波三个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论是: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已难以对产业结构水平产生明显影响,第二产业是工业化进程中决定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产业结构水平 测度模型 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景德 余霞民
本文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提出了"对称性金融"的概念,认为评价金融结构的优劣应该以与其服务的实体经济的匹配程度即对称性作为标准。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金融对称指数量化了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对称程度,并分析了宁波金融结构的现状以及与经济结构对称程度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结构 对称性金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阳 黄姣 王羊 冯喆 李双成
深圳市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区域,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0年间发生了较大改变。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深圳市1979年-2008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利用小波变换分解环境负载率(ELR)时间序列,并对比M-K法分析结果,测度环境负载率突变时间点及其与影响因子间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1979年-2008年生态经济系统流入能值增加,能值产出下降,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幅下降,环境负载率不断升高。M-K法验证小波变换结果与Morlet小波作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结果基本一致,环境负载率存在3年和13年的特征时间尺度,且3年特征时间尺度下波动幅度小于13年尺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岸 齐清文
社会科学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模式和非常态分布,研究社会科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人口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较易获取、容易做到时空连续,因此往往是衡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借助于GIS技术,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具体来说:1990年和2000年深圳市人口密度均以特区内东门街道为最高,特区外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1990 ̄2000年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约4km;1990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00年人口密度函数均以反函数模型拟合较好,从市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带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而在东部郊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出现部分离心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厚明 李艳滨 温文华 马梦知
在分析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因果关系图,选取城市GDP、港口通过能力、港区占地面积、港口深水岸线长度作为状态变量,构建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仿真模型结构和行为的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选取港口投资政策因子、岸线消耗系数、港区土地占用系数、港外土地占用系数以及表示港口业对航运服务业和港口物流业促进程度的乘数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仿真,分析这些因素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为实现深圳港口和城市2020年发展目标,需要适当的增加港口建设投资,但要避免码头重复建设带来的土地资源大量占用问题;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虹 杨芊 林国龙
随着世界供应链的一体化,港口物流供应链在世界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着港口物流的发展。研究港口物流对腹地城市经济的影响,将港口物流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比较合理,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要提升港口腹地城市的经济能力,需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内部需要加强港口的物流操作能力,从而提升港口综合物流能力;外部则需要加大港口基础建设的投资,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作业效率,提高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小红
保税物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加工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对载体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运用增长极理论,以宁波为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研究保税物流区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对如何整合优化城市保税物流区域提出政策建议。文章为保税物流区域对载体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及保税物流区域整合优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