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4)
- 2023(16184)
- 2022(13629)
- 2021(12576)
- 2020(10934)
- 2019(25405)
- 2018(24937)
- 2017(46693)
- 2016(25368)
- 2015(28566)
- 2014(28129)
- 2013(27769)
- 2012(25879)
- 2011(23472)
- 2010(23656)
- 2009(21765)
- 2008(21492)
- 2007(19008)
- 2006(16534)
- 2005(14759)
- 学科
- 济(123955)
- 经济(123845)
- 管理(70229)
- 业(65262)
- 企(53552)
- 企业(53552)
- 方法(53480)
- 数学(47798)
- 数学方法(47097)
- 中国(27791)
- 财(27651)
- 农(27214)
- 地方(26484)
- 学(25732)
- 业经(23182)
- 贸(22708)
- 贸易(22699)
- 易(22024)
- 制(18412)
- 农业(18287)
- 环境(16633)
- 务(16559)
- 财务(16504)
- 和(16493)
- 财务管理(16462)
- 理论(16303)
- 融(15742)
- 金融(15738)
- 企业财务(15606)
- 地方经济(15582)
- 机构
- 大学(368410)
- 学院(366193)
- 济(157640)
- 经济(154621)
- 管理(139745)
- 研究(126833)
- 理学(121136)
- 理学院(119709)
- 管理学(117179)
- 管理学院(116511)
- 中国(94610)
- 科学(79132)
- 京(77383)
- 财(69914)
- 所(64557)
- 农(61014)
- 研究所(59115)
- 江(58404)
- 中心(58363)
- 财经(56315)
- 业大(54949)
- 经(51135)
- 经济学(49857)
- 农业(47957)
- 范(47739)
- 北京(47629)
- 师范(47208)
- 院(45920)
- 经济学院(44900)
- 州(43081)
- 基金
- 项目(250125)
- 科学(197824)
- 基金(184462)
- 研究(176743)
- 家(162399)
- 国家(161175)
- 科学基金(138239)
- 社会(113832)
- 社会科(108120)
- 社会科学(108088)
- 基金项目(97087)
- 省(96994)
- 自然(91135)
- 自然科(89095)
- 自然科学(89068)
- 自然科学基金(87465)
- 划(82170)
- 教育(81565)
- 资助(76653)
- 编号(69665)
- 重点(57168)
- 成果(56107)
- 部(55458)
- 发(53800)
- 创(51320)
- 科研(48976)
- 国家社会(48132)
- 创新(48117)
- 课题(47908)
- 教育部(47386)
- 期刊
- 济(170245)
- 经济(170245)
- 研究(104599)
- 中国(66371)
- 学报(59609)
- 财(54718)
- 科学(54510)
- 农(53048)
- 管理(50625)
- 大学(44812)
- 学学(42411)
- 农业(35881)
- 技术(32843)
- 教育(32524)
- 融(30566)
- 金融(30566)
- 经济研究(28545)
- 财经(28043)
- 业经(25142)
- 经(24113)
- 问题(22531)
- 统计(21526)
- 业(19654)
- 技术经济(19625)
- 贸(19621)
- 策(19065)
- 决策(17349)
- 版(17285)
- 资源(17248)
- 图书(17031)
共检索到539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季凯文 周吉 钟静婧
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现逐步弱化趋势;沿江地区空间依赖性较强的区域从长三角地区拓展到长三角城市群,但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水平没有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开放型经济受相邻省份的影响较为显著,水路货运量、货物出口额、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铁路货运量、公路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季凯文 周吉 钟静婧
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现逐步弱化趋势;沿江地区空间依赖性较强的区域从长三角地区拓展到长三角城市群,但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水平没有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开放型经济受相邻省份的影响较为显著,水路货运量、货物出口额、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货物、进口额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对此,本文从增强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巩固提升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拓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强化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整体联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冰冰 赵威 李政旸 杨慧
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区域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长江经济带分区及全局外向型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利于提升上、中、下游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又能为长江经济带早日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借鉴。基于邻近关系、地理距离、经济引力模型的权重矩阵,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局和分区两个层面入手,探究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权重矩阵下,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各市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更倾向于受到相邻市域的影响。②从全局层面来看,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第三产业比重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整体发展最显著的因素。③从分区层面看,上、中、下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区域经济政策对上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第三产业比重提升对中游地区外向型经济产生最积极的促进作用;交通连接度指数对下游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最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宏波 吕新华 李富山 赵素婷
碳减排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级难题。论文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中三角湘鄂赣三省相关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Tapio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三角三省碳排放趋势及脱钩现状。研究表明:(1)2011—2020年,江西、湖北和湖南的碳强度分别下降了48.22%、66.15%和51.01%,能源强度则分别下降了31.02%、59.37%和52.15%。得益于碳强度的下降和能源效率的提升,中三角碳排放量变化不大,区域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均衡性得以增强。(2)中三角三省主要处于碳弱脱钩状态,没有负脱钩和复挂钩的现象出现。(3)三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不多,能源结构降“碳”明显,江西、湖北和湖南煤炭消耗量占比分别下降到40.81%、37.33%和44.75%,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提高到31.23%、27.02%和26.70%。建议三省加强产业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以长江为主轴,赣江、汉江和湘江为补充的水运航道系统,强化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最终促进三省经济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新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宏波 吕新华 李富山 赵素婷
碳减排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级难题。论文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中三角湘鄂赣三省相关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Tapio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三角三省碳排放趋势及脱钩现状。研究表明:(1)2011—2020年,江西、湖北和湖南的碳强度分别下降了48.22%、66.15%和51.01%,能源强度则分别下降了31.02%、59.37%和52.15%。得益于碳强度的下降和能源效率的提升,中三角碳排放量变化不大,区域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均衡性得以增强。(2)中三角三省主要处于碳弱脱钩状态,没有负脱钩和复挂钩的现象出现。(3)三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不多,能源结构降“碳”明显,江西、湖北和湖南煤炭消耗量占比分别下降到40.81%、37.33%和44.75%,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提高到31.23%、27.02%和26.70%。建议三省加强产业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以长江为主轴,赣江、汉江和湘江为补充的水运航道系统,强化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最终促进三省经济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新格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锋 樊学瑞 黄妍妮
采用耦合协同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的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进行测度,然后分别基于距离和人口密度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不仅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亦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不同流域段,溢出效应大小及方向相异;(2)分流域段看,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上游地区显著为负,中游地区不显著,且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高于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又高于上游地区;(3)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府政策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物质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锋 樊学瑞 黄妍妮
采用耦合协同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的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进行测度,然后分别基于距离和人口密度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不仅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亦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不同流域段,溢出效应大小及方向相异;(2)分流域段看,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上游地区显著为负,中游地区不显著,且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高于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又高于上游地区;(3)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佳 李怀政
借助区位熵衡量物流产业集聚,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够显著,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就如何发展长江经济带区际贸易、完善长江经济带物流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物流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道才; 任以胜; 徐慧敏; 陆林;
依据长江经济带沿线40个中心城市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演化过程与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已经形成"中心—外围"空间模式,其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地理空间因素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整个2001—2013年期间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明显,其溢出效应值只有-0.1201;3长江经济带沿线40个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有较大变化,正溢出效应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安徽和浙江4省市中的21个城市,负溢出效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云南6省市中的19个城市。应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旭 汪怡鑫 赵菲菲
文章运用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核心城市2007—2018年的工业生态效率(IEE),分析其时空跃迁特征,并引入莫兰指数与SDM模型实证检验IEE的空间相关性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时空特征来看,研究期内长江沿线核心城市IEE可分为工业快速起步、粗放同质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三大阶段,并出现由西向东、由上游向下游逐层递减的梯级分布特征;长江沿线核心城市IEE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低聚集、低高聚集的空间俱乐部现象;IEE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提升R&D投入能有效增强本地-邻地的IEE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文新 潘宇 马磊
本文立足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4省为研究对象,选取多维要素的空间面板数据,在经济、地理与邻接三种空间权重下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交通基础设施与相关控制变量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整体交通运输能力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正向溢出效果明显,铁路与高级公路密度次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交通基础设施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对本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作用明显。最后从研究样本整体和个体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文新 潘宇 马磊
本文立足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4省为研究对象,选取多维要素的空间面板数据,在经济、地理与邻接三种空间权重下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交通基础设施与相关控制变量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整体交通运输能力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正向溢出效果明显,铁路与高级公路密度次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交通基础设施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对本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作用明显。最后从研究样本整体和个体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气候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为此,以二氧化碳排放为测度指标,定量分析了1998~2012年长江经济带二氧化碳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构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人口总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碳排放的绝对差异呈增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趋势;碳排放与人均GDP(1997年不变价)的相关性较弱;2碳排放空间格局相对稳定,高碳排放区域以江苏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3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世成 郭凌寒
城市及周边区域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基于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的三维视角,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化进程与雾霾污染的现状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不同口径城市化指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异质性,户籍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已进入曲线拐点的右侧,土地城市化仍处于曲线拐点的左侧。人口和产业城市化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土地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空间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本地区内部。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
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面板数据
绿色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对居民绿色消费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检验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决定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31省市数据的面板空间模型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长江经济带数字新基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