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8)
2023(16138)
2022(13531)
2021(12307)
2020(10377)
2019(23111)
2018(22926)
2017(43419)
2016(23402)
2015(26064)
2014(25988)
2013(24995)
2012(22990)
2011(20962)
2010(21631)
2009(20870)
2008(19732)
2007(17835)
2006(16169)
2005(14967)
作者
(65311)
(54441)
(54139)
(51648)
(34562)
(25731)
(24584)
(20868)
(20529)
(19463)
(18588)
(18034)
(17551)
(17424)
(17143)
(16852)
(16069)
(15751)
(15577)
(15432)
(13877)
(13277)
(13251)
(12523)
(12353)
(12208)
(11968)
(11905)
(10974)
(10782)
学科
(108264)
经济(108144)
管理(71817)
(63496)
(53606)
企业(53606)
方法(38395)
数学(33910)
数学方法(33381)
中国(32249)
(29096)
金融(29088)
(28311)
(27658)
银行(27640)
(26717)
地方(26119)
(25672)
(25541)
业经(22977)
(19383)
(17959)
(17345)
贸易(17328)
(17194)
财务(17129)
财务管理(17096)
(16813)
农业(16648)
理论(16412)
机构
学院(329624)
大学(325301)
(145746)
经济(142673)
管理(121920)
研究(113345)
理学(103249)
理学院(102195)
管理学(100229)
管理学院(99626)
中国(92515)
(71512)
(67065)
科学(63580)
(56268)
财经(54884)
中心(53162)
(51800)
研究所(50110)
(49473)
(48597)
经济学(46246)
业大(42534)
北京(42387)
经济学院(41252)
(41180)
(41113)
(40966)
师范(40701)
财经大学(40326)
基金
项目(208687)
科学(165051)
研究(157945)
基金(150654)
(128917)
国家(127844)
科学基金(110319)
社会(101927)
社会科(96764)
社会科学(96746)
(83002)
基金项目(77075)
教育(73392)
(68245)
自然(67684)
自然科(66144)
自然科学(66129)
编号(65002)
自然科学基金(64904)
资助(62898)
成果(54488)
重点(47490)
课题(46519)
(46157)
(46074)
(43836)
(42814)
国家社会(42262)
创新(41048)
(40945)
期刊
(172667)
经济(172667)
研究(105866)
中国(71157)
(56221)
管理(49072)
(47232)
金融(47232)
(45927)
学报(44426)
科学(41700)
教育(37435)
大学(35048)
学学(33222)
技术(30474)
农业(29902)
经济研究(29079)
财经(28331)
业经(26480)
(24467)
问题(21257)
(18085)
统计(17769)
技术经济(16988)
国际(16955)
(16278)
理论(15424)
世界(15266)
现代(14872)
决策(14539)
共检索到522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志杰  邹佳洪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目标。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三五"规划都有明确体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外金融政策调整是其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对外开放效益和质量的基础。新时期对外金融政策必须解决好双重溢出效应。与过去不同,随着中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大国地位的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志杰  邹佳洪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目标。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三五"规划都有明确体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外金融政策调整是其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对外开放效益和质量的基础。新时期对外金融政策必须解决好双重溢出效应。与过去不同,随着中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大国地位的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论文从自贸试验区建设在上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出发,提出上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各项措施、各个战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就是各项措施、各个战略的系统集成。具体来说,在外资、外贸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上,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第一,投资带动贸易,创造贸易,贸易战略因投资战略而升级。第二,金融支持投资,投资的推进需要金融改革的深化与开放的扩大来推进。第三,投资改变着国家产业格局,也改变着与各国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工,国际产能合作的实现与投资战略紧密联系。在对上海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以自贸试验区为重点实现上海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的系统集成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制度创新获得比较优势,通过金融、贸易和技术政策的协同促进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强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动,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加快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集聚,等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论文从自贸试验区建设在上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出发,提出上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各项措施、各个战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就是各项措施、各个战略的系统集成。具体来说,在外资、外贸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上,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第一,投资带动贸易,创造贸易,贸易战略因投资战略而升级。第二,金融支持投资,投资的推进需要金融改革的深化与开放的扩大来推进。第三,投资改变着国家产业格局,也改变着与各国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工,国际产能合作的实现与投资战略紧密联系。在对上海开放型经济建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太平  李姣  
通过对近十年对外投资风险案例的分析,理清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新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投资风险凸显的原因,提出保障中国对外投资安全的体制改革需要从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体系、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政策体系、构筑金融支持体系、共建风险防范咨询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的中国对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远鹏  卢晓菲  
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显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学术体系和理论范式,重点研究了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开放型经济影响研究侧重于经济效应特别是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对外开放的经济质量效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管理研究侧重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管理思路、经济安全对策问题、"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对策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重点解读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之"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更高水平"以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本质。现有文献对"双循环"背景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研究很少,应进一步研究更高水平开放新经济体制和经济高质量、稳定、安全发展的互动机制,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管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盛斌  黎峰  
面对当前国际经贸新格局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内涵、顶层设计和重大战略部署。它的政策框架集中体现为实施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及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优势。构建符合新时代特征与要求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未来中国开放发展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根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目标、框架及新特点,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战略设计与措施实施:重新评估、审视并制定体现新的发展导向的开放型经贸政策;明确思路与细化落实;强化政策决策与执行的协调机制;完善和优化度量指标和数据;确定优先改革领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海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重点,而且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就新在内涵新、目标新、思路新。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内涵开放型经济体制是指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维护要素、商品与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把握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庄芮  张晓静  
新时代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可以从空间、产业、规则三个层面理解其时代特征。其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以新发展理念为价值引领,以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以互利共赢、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推进外贸创新发展;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投资的协调发展;基于创新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跃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基于此,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突破现有瓶颈,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围绕制度型开放这一关键点,大力推进贸易创新发展、营商环境制度性优化、自贸试验区集成创新、主动对接并引领更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盛斌  黎峰  
面对当前国际经贸新格局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内涵、顶层设计和重大战略部署。它的政策框架集中体现为实施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及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优势。构建符合新时代特征与要求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未来中国开放发展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根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目标、框架及新特点,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战略设计与措施实施:重新评估、审视并制定体现新的发展导向的开放型经贸政策;明确思路与细化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小芳  
本文着重从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几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与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岸元  
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增长离不开外部要素资源输入和国际市场需求,对外开放对于国内改革的意义在于探索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制度。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资本+产能"这一新比较优势。因此,应在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形成与我国利益诉求更加兼容的新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方面更加有所作为,提出更有开创性的设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余振  秦宁  
新发展格局下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增添我国内循环新动能、提升我国外循环抗风险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高效的必然要求。当前,面临新兴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之争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且影响规模逐渐扩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须改革等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利用我国工业体系、需求结构、科技创新实力、对外开放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呈现向好趋势的内部基础,以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为重点,强调“边境内”制度建设,以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为重点任务,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构建开放新格局,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以国际组织、“一带一路”、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引领经济全球化,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