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3)
- 2023(10484)
- 2022(8754)
- 2021(8108)
- 2020(6651)
- 2019(14822)
- 2018(14772)
- 2017(26808)
- 2016(14165)
- 2015(15853)
- 2014(15481)
- 2013(15057)
- 2012(13928)
- 2011(13122)
- 2010(13227)
- 2009(12758)
- 2008(12201)
- 2007(10719)
- 2006(10128)
- 2005(9428)
- 学科
- 济(80970)
- 经济(80897)
- 管理(37501)
- 业(30361)
- 方法(25650)
- 企(24529)
- 企业(24529)
- 中国(22801)
- 数学(22516)
- 数学方法(22364)
- 地方(18304)
- 农(16150)
- 业经(15265)
- 制(15230)
- 贸(14496)
- 贸易(14486)
- 易(14097)
- 财(14001)
- 学(13743)
- 地方经济(12987)
- 融(12141)
- 金融(12139)
- 体(11936)
- 银(11709)
- 银行(11708)
- 行(11451)
- 环境(10931)
- 农业(10252)
- 发(10140)
- 理论(9930)
- 机构
- 大学(210050)
- 学院(207645)
- 济(103600)
- 经济(101965)
- 研究(80129)
- 管理(72803)
- 中国(61791)
- 理学(61049)
- 理学院(60326)
- 管理学(59534)
- 管理学院(59110)
- 财(47163)
- 京(44377)
- 科学(42339)
- 所(39653)
- 财经(36601)
- 研究所(35454)
- 经济学(34883)
- 中心(33952)
- 经(33359)
- 经济学院(30995)
- 江(30520)
- 范(29284)
- 师范(29105)
- 北京(29078)
- 院(28034)
- 财经大学(26945)
- 农(26378)
- 州(24036)
- 科学院(23797)
- 基金
- 项目(126333)
- 科学(101039)
- 研究(98375)
- 基金(93655)
- 家(80444)
- 国家(79811)
- 科学基金(67954)
- 社会(66868)
- 社会科(63568)
- 社会科学(63555)
- 基金项目(47141)
- 省(45689)
- 教育(45468)
- 划(39026)
- 编号(38608)
- 自然(38490)
- 资助(38459)
- 自然科(37602)
- 自然科学(37592)
- 自然科学基金(36944)
- 成果(33176)
- 部(29816)
- 国家社会(29609)
- 发(29268)
- 重点(29092)
- 课题(27993)
- 中国(27375)
- 教育部(26660)
- 创(26049)
- 性(25533)
共检索到338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以2019年中国着力建设"新型开放大国"为标志,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用高水平开放来倒逼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内部一系列体制性和结构性深层矛盾陆续显现出来,并受到挑战。常修泽教授这篇学术报告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倒逼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与开放相关的改革问题(如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等)要有新突破,而且与国内发展相关的改革问题(如新旧动能转换等)也要有新思维:要由"小四新"改为"大四新"。在深入分析诸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该报告鲜明提出了开放倒逼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双突破"论,即通过产权制度的创新完善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来带动新阶段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这篇报告从国家改革开放新态势切入,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侧重从"广义产权论"和"包容性改革论"的角度阐述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对于从多角度深化对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特此推荐,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
激励兼容 分税制 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形势分析课题组
引言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迈入第16年,此前的改革可大致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年),改革按从农村到城市、由分配到生产、由企业经营权到所有权、价格先调后放以及先消费品市场后资本市场的序列展开,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符合改革初期的体制和发展背景,取得了成功,推动整个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迈出了重要一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新奎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但短期经济增速仍存回落压力,经济运行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由交通银行与国际金融协会(IIF)联合举办的2014年"中国经济论坛"于5月19日-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为政策制定者、金融界领袖和知名学者打造了一个高端专业的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112家机构的近200位人士齐聚申城,共论中国经济。论坛期间,交通银行牛锡明董事长、彭纯行长分别就"深化中国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交通银行华庆山监事长主持了"聚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议题讨论环节,并为论坛致闭幕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回顾40年,改革开放每一次的重大进展都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开道和推进的。根据40年经济改革的逻辑,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所推动的改革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突破,明确了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进入新时代。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推动了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并且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方向。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突破,推动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公有制的改革。第四,要素报酬理论的突破,推动了基本分配结构的改革。第五,经济运行理论的突破,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伴有相关理论的突破,是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综合。
关键词:
经济改革 政治经济学 突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银兴
回顾40年,改革开放每一次的重大进展都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开道和推进的。根据40年经济改革的逻辑,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所推动的改革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突破,明确了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进入新时代。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推动了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并且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方向。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突破,推动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公有制的改革。第四,要素报酬理论的突破,推动了基本分配结构的改革。第五,经济运行理论的突破,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伴有相关理论的突破,是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综合。
关键词:
经济改革 政治经济学 突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独到探索和艰苦努力,终于在90年代的今天,迎来了经济体制改革战略决战的关键阶段。80年代中后期,吴敬琏等许多经济学家曾一再呼吁中国经济改革需要“配套”推进的问题,“价、税、财”联动是被强调的重点。笔者在1986年10月成都首届全国市场体系理论会议上,也曾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经济改革免不了要进行一场战略决战,后在《财贸经济》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又就改革的渐变与突变问题付诸文字。如果说80年代提出这类问题显得过于超前,那么,今天重议此事则应当说是水到渠成了。作为一家之言,我认为,进行经济改革的战略决战如今已不再是理论界超前争论的话题,而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摆到人们面前的紧迫问题。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对于集中计划经济和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经济学家一向推荐两种不同的策略或方式。一种是“激进的”、“创世纪式的”、“一揽子的”或所谓“休克疗法”。另一种则是与此相对应的“渐进的”和“进化式的”。曾几何时,后一种改革方式很少被推荐,而前一种主张十分流行,被认为具有理论上的完美性和可行性。但理论家所提供的改革建议,迄今都是在经验的真空中产生的。无论是“创世纪式”的改革方式,还是“进化式”的改革方式,其各自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都还需要实践给予回答。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现在,回顾我国的改革道路,总结改革策略上的主要特征及其一般含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探讨进一步的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稳定红利"),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以及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开放红利")。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择改革路径、制定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保障以稳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比较成功的主导作用。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正是中国模式的这两个方面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政府主导 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奇
中国经济当前表现出以下特点 :关于开放型发展战略 ,根据开放经济条件的变化 ,应作出相应调整 :以平衡型战略取代出口导向型战略、引资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进行变动 ;关于改革战略 ,已有的改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基础 ,从而新的经济流转方式需要建立 ;融资制度必须尽快转换、“收入 -消费 -产出”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新的动态平衡机制必须尽快建立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的目标正在转换分解 ,以求分别解决 :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得以分割处理 ;关于结构调整 ,中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结构转换的双重压力。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改革 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艳琳 娄飞鹏
国际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罗斯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本文简要地对罗斯基所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即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劳动力就业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质量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现罗斯基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见解,以昭示其研究贡献。
关键词:
罗斯基 中国 经济改革 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康就升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农村发展。邓小平同志在设计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时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保罗·萨缪尔逊 高新军
保罗·萨缪尔逊教授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征得他的同意,在本刊发表“中国经济改革展望”一文。7月29日,我们向萨缪尔逊教授发了传真,请他就有关不急于建立股票和债券交易所等问题加以更具体的阐述。当天,他用传真作了回答:“你们可以把我的补充意见放进文章中。”现在,我们特把回函附于本文之后,供读者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康 谢千里 I·辛格 邵建云
本文目的在于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经验,既有重大成功,又有失败。这些经验可能关系到东欧、前苏联各共和国以及90年代中国的改革者们所面临的选择。根据许多统计方法,中国经济改革方案已经取得显著成功。主要统计指数总结如下: (1)高速增长。1965—1980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4%;1980—1988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加速到10.4%。1978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