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2)
2023(13901)
2022(11650)
2021(10592)
2020(8624)
2019(19783)
2018(19546)
2017(36240)
2016(18763)
2015(21209)
2014(20811)
2013(20788)
2012(19631)
2011(18229)
2010(18415)
2009(17321)
2008(16919)
2007(14695)
2006(13543)
2005(12682)
作者
(53840)
(44822)
(44814)
(42600)
(28929)
(21358)
(20400)
(17245)
(17135)
(15934)
(15523)
(14870)
(14395)
(14333)
(13951)
(13865)
(13279)
(12972)
(12898)
(12725)
(11509)
(10886)
(10748)
(10339)
(10102)
(10035)
(9790)
(9725)
(9116)
(8833)
学科
(102906)
经济(102826)
管理(49529)
(47239)
(34327)
企业(34327)
方法(34264)
中国(31188)
数学(30099)
数学方法(29905)
地方(27140)
(25528)
贸易(25509)
(24729)
(23685)
业经(20266)
(18737)
(16933)
(16363)
地方经济(16299)
(16167)
金融(16166)
农业(15966)
(15675)
银行(15663)
(15356)
(14577)
环境(14558)
关系(13038)
(11907)
机构
大学(276152)
学院(275959)
(134189)
经济(131734)
研究(104613)
管理(100282)
理学(84380)
理学院(83427)
管理学(82290)
管理学院(81763)
中国(81517)
(59057)
(58273)
科学(57158)
(52517)
研究所(46934)
中心(45687)
财经(45582)
经济学(43473)
(41469)
(41182)
(39591)
经济学院(38880)
北京(38646)
(37383)
(36756)
师范(36454)
财经大学(33620)
(33362)
业大(33219)
基金
项目(172859)
科学(137027)
研究(131664)
基金(126402)
(108842)
国家(107970)
科学基金(92070)
社会(87882)
社会科(83549)
社会科学(83530)
(64714)
基金项目(64707)
教育(58680)
(54277)
自然(54080)
编号(52920)
自然科(52849)
自然科学(52835)
资助(52317)
自然科学基金(51912)
成果(43987)
(43420)
(39178)
重点(39133)
国家社会(37920)
课题(36865)
发展(36282)
(35757)
(35725)
中国(34365)
期刊
(160098)
经济(160098)
研究(93369)
中国(60316)
(42560)
管理(40031)
(37956)
学报(36316)
科学(35551)
(31284)
金融(31284)
大学(28552)
教育(28548)
经济研究(28454)
学学(26475)
农业(26408)
业经(24182)
技术(24018)
财经(23659)
(23414)
国际(21898)
问题(21543)
(20754)
世界(18173)
图书(16191)
技术经济(15121)
(14430)
商业(13622)
统计(13377)
(12943)
共检索到449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弘  李程  
本文基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具体研究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对金融发展与消费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比率提高和金融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消费率,其中,金融化比率提高对消费率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而金融结构合理化只有直接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不明显;金融发展与消费率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但目前我国的金融发展是可以提高消费率的;金融发展在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的区间对消费率的提高作用越显著,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政策上应该根据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金融发展政策,以促进消费率的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袁永友  
"二元贸易"是指当前我国货物贸易发展与服务贸易发展失衡的现象,也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差距在贸易结构上的表现。本文根据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关数据,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二元贸易"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突破"二元贸易"制约的对策思路,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有益理论基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学  郑东莲  
“开放”与“二元结构”概括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开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二元结构则反映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医药工业发展战略的理性抉择应当是正确认识国情与国际环境的结果。 一、二元结构条件下我国医药工业供求结构特征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是由英国经济学家A·刘易斯提出的概念,用以描述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增长过渡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特征,是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基石。其基本含义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不是均质的,而是由两个差异极大的部门构成:一是按现代方式组织以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的动态灵活的商业化工业部门;一是按传统方式组织以落后技术进行生产的静态农业部门。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佟家栋  周燕  
中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并非单向和线性的,而是由城乡相对实际收入导致的此消彼长过程。"民工荒"现象是在出口波动、农产品价格提高、城镇生活成本上升和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等综合影响下出现的就业市场摩擦性现象,并不能说明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或中国剩余劳动力即将消失。理论测算表明,中国仍存在近1亿人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二元经济转型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格局并未改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廖春良  冯宗宪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保持着快速增长 ,但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区别。本文在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从国际服务贸易的产值与就业比重、显示比较优势、开放度、开放控制策略等方面对不同国家的服务贸易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后对我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提出了结论性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帆   刘嘉伟   施震凯  
文章基于出口贸易的增长特征,从出口二元边际视角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出口总效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出口扩展边际方面,但对出口集约边际起到了抑制作用。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沿海地区、发展中国家、非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调节效应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均发挥了调节作用,并主要体现在出口集约边际上。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加快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健全数字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郎永清  
产值与就业结构的调整究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还是原因?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转移、资本积累在二元经济增长中的相互关系。对该模型的分析表明,虽然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只有总量的高增长率才能导致经济结构的高变换率,因此结构变化并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因。推动经济增长乃至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而人力资本则是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提高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是实现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黎德福  
1979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是否存在比较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的关系?如果不存在,原因是什么?可不可能存在另外某种形式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认为: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但与劳动力转移速度显著相关。因此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段启华  
近年来理论界在对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不足问题及税收政策有效性进行研究时 ,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凯恩斯理论来分析我国的经济问题 ,并且主要是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种分析忽视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不能忽视的问题——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因此 ,在二元经济条件下 ,有效的税收政策应该是兼顾短期和长期 ,协调总量和结构 ,着力于政策和体制联动的政策 ,而要制定这类税收政策必须以二元经济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 ,否则 ,就不能揭示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实质是二元经济结构及其体制变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善文  郭友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国际贸易份额的历史变化,显示了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的初步证据;接下来我们考察了中国贸易品价格在年度和月度频率上与美国生产资料价格同步波动的证据,并对比了在1996年之前中美两国生产资料价格互不相关的证据;我们还考察了浮动汇率下国际贸易品价格同步的证据,分离和估算了汇率波动对这种同步性的影响;最后我们使用中国和国际经济波动、石油价格和美元汇率等因素解释了中国贸易品价格的历史波动,确认中国需求波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其边际影响力远大于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所暗示的程度,并讨论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艺卓  吕剑  
构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模型,并结合我国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引入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作为二元经济结构的代理变量,发现其是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和缓解贸易逆差的最重要的因素;此外,人民币贬值、外国加权GDP以及出口退税的增加将会促进农产品出口,而人民币升值、国内GDP的提高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将会增加农产品进口。因此,解决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改善二元经济结构和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满社  
势差是指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之间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差异,二元经济的存在是势差的客观表现。势差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基本势差和制度性势差。势差的基本功能是吸纳和反弹。合理的势差会自动把生产要素吸引到边际生产力大的部门,使资源利用更充分,宏观经济效益更好。采取以制度性势差变化来影响势差总量变化的势差调节,实现二元经济最佳动态模式,才能减少震荡,从而实现二元经济的转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燕  佟家栋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四平  
中国经济的特征之一是东西部之间的“地理二元经济结构”。要改善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地理二元经济结构”,一个可行的办法是研究利用金融支持,特别是西部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作用,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