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0)
2023(17219)
2022(14756)
2021(13907)
2020(11716)
2019(27128)
2018(26660)
2017(50751)
2016(27039)
2015(30491)
2014(29641)
2013(29166)
2012(26665)
2011(23958)
2010(23491)
2009(21486)
2008(20752)
2007(17607)
2006(14989)
2005(12827)
作者
(73535)
(61396)
(60710)
(57984)
(39077)
(29243)
(27623)
(24000)
(23276)
(21517)
(20813)
(20680)
(19198)
(19183)
(19038)
(18510)
(18227)
(17846)
(17588)
(17489)
(14925)
(14846)
(14629)
(13902)
(13665)
(13598)
(13340)
(13214)
(12207)
(12053)
学科
(110615)
经济(110503)
管理(79213)
(76664)
(63187)
企业(63187)
方法(54183)
数学(47949)
数学方法(47396)
中国(31210)
(29043)
(28917)
业经(23909)
(21668)
贸易(21655)
技术(21272)
(21086)
(20787)
地方(20262)
农业(19832)
(18790)
理论(17403)
(16993)
财务(16924)
财务管理(16888)
(16594)
(16557)
银行(16557)
环境(16440)
(16274)
机构
大学(376971)
学院(373462)
(158637)
经济(155732)
管理(153039)
理学(134086)
理学院(132725)
管理学(130548)
管理学院(129878)
研究(123017)
中国(92718)
(78987)
科学(73088)
(69860)
(58681)
财经(57218)
中心(55806)
(53943)
研究所(53812)
业大(53107)
(52504)
(50866)
北京(49846)
经济学(49162)
(47906)
师范(47499)
(45214)
经济学院(44523)
财经大学(43005)
农业(42048)
基金
项目(263382)
科学(209763)
基金(194478)
研究(194453)
(168492)
国家(167142)
科学基金(145568)
社会(125743)
社会科(119368)
社会科学(119340)
基金项目(102585)
(100176)
自然(93377)
自然科(91328)
自然科学(91307)
自然科学基金(89719)
教育(89521)
(84574)
资助(79963)
编号(77679)
成果(61956)
(59247)
重点(58282)
(57789)
(55427)
创新(53411)
国家社会(52957)
课题(52946)
教育部(51735)
大学(50336)
期刊
(160740)
经济(160740)
研究(109279)
中国(67811)
管理(56038)
学报(54534)
科学(52381)
(51797)
(47623)
大学(42842)
教育(41159)
学学(40161)
农业(33707)
技术(33381)
(30184)
金融(30184)
经济研究(27601)
财经(27592)
业经(25482)
(23620)
问题(20903)
技术经济(18720)
图书(18705)
科技(18571)
(18439)
(17720)
统计(17520)
理论(17386)
(16498)
商业(16151)
共检索到531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雷欣  陈继勇  覃思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开放和技术创新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各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模式。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开放与技术创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进而选取多维开放度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开放和创新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投资开放与政府开放有助于缩小收入不平等;金融开放与社会开放会扩大收入不平等。此外,贸易开放、金融开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会进一步加剧收入不平等;而社会开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则能够显著缩小收入不平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使用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有效需求规模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国内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会显著抑制消费者对企业创新产品的需求,进而减少国内的创新行为和研发投入;较高的市场需求规模会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这一结果表明,通过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障收入分配合理、公平,不仅可以扩大内需,而且能够促进创新行为和研发投入的增加,促进国内技术进步,从而有利于我国向需求与创新驱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沈婷  陈刚  
金融发展的受益边际是由金融结构而非金融规模来界定的。因此,金融多样性的上升将有助于扩展金融发展的受益边际,促进经济增长成果的包容性分享。本文采用2005-201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验数据,考察了金融多样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显著地降低了收入不平等,这主要源于金融多样性的上升降低了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的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因此,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需要放宽当前金融市场上存在的某些歧视性的准入门槛,以此提升金融机构种类的丰富性,同时促进各类金融机构规模分布的均匀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有效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理论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不平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努力不平等可通过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机会不平等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扭曲与错配抑制企业创新能力。(2)实证检验表明,由于努力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与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无显著作用,且机会不平等通过降低社会流动预期和社会信任间接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其中降低社会流动预期效果更为显著。(3)合理企业结构、健全创新激励制度、财政适度的"有为政府"以及高水平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够降低机会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4)不平等指标对企业非核心创新影响较大,对企业核心创新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创新产业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瑾  
本文采用我国1991~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收入不平等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进出口的增加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均导致了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将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区分开来,本文分别分析了进口和出口对各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进口能够显著提高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出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不平等。文章最后就对外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  王开玉  向鹏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居民贫富差距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利用2002—2008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这两个指标置于一个框架下,来分析其对中国各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模型对贸易开放度进行了细化分解。实证研究表明,"自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各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政策"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却会加剧该地区的贫富差距。总的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扩大一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人口的迁入有利于一地区居民收入的均衡,而一地区人口的迁出则会加重该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靖  
基于CGSS2008数据,将自评健康转化为基数性质的健康不良指数,进而应用Wagstaff等发展起来的集中指数和不平等分解方法,区分城乡考察中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均存在显著的偏富人的健康不平等。收入对健康不平等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贡献率在城乡分别为60%和37%。对城镇健康不平等产生正向贡献的其他主要因素还包括就业状况、年龄和教育等。对农村而言,则主要是相隔集镇中心距离、地区变量、年龄因素中的60岁以上人口。为降低健康不平等,政府应在改善收入分配、推进教育公平和延伸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覆盖和服务可及等方面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晓佳  李金昌  
未被观测经济(NOE)对经济发展具有诸多影响,但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动态均衡解的劳动报酬模型得到,随着NOE规模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即劳动者从事NOE部门的报酬与从事可观测部门的报酬之差)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化过程,但边际变化率先增后减。当考虑劳动者决策的随机动态调整因素时,NOE规模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高低两个动态变化均衡点。在该模型基础上,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NOE规模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程度和腐败水平也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呈正向影响关系,而城市化水平则呈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伟  郭新强  
本文在习惯偏好下通过建立一个考虑两类代表性家庭的两期消费决策模型,讨论了收入不平等与目标性消费如何影响中国的储蓄率。我们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具有相同的时间偏好和消费习惯强度的情形下,基于收入不平等对目标性消费的强化效应,中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储蓄率;(2)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消费习惯越强,经济中的总储蓄率就越高。结论一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居民的储蓄倾向在平均意义上高于城镇居民。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论二也得到很好的验证,并且实证结果对各种收入不平等指标和居民储蓄率指标、不同样本数据集和计量估计方法均具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鑫  
从学校教育获得结果入手,通过引入中国教育基尼系数考察中国教育分布的不平等状况。以该指标为基础,用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与教育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的扩展显著改善了地区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状况,但二者的倒"U"形关系并未得到验证。同时还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由于增加了穷人教育获得的激励,从而同样有助于改善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状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志强  魏下海  汤灿晴  
不同年龄群体内部的收入程度通常存在差异,因而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会影响整个经济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文章建立了一个(统计性)分析框架,刻画出老龄化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条件,并从经济理论和经验证据上说明该条件在中国成立,从而提出假说:中国的老龄化加剧了经济中的收入不平等。运用199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平等,从经验上证实老龄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收入不平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表明,研究收入不平等问题时,应注意老龄化这一长期被研究者们忽视的因素,因为它蕴含着与其他因素大不相同的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懿德  陈雨轩  
采用对60后、70后和80后三个不同群体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按照Roemer(1998)的机会不平等分解法,实证检验了导致机会不平等的各客观环境因素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样本来看,性别、出生地、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对收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父亲的收入、职业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代际转移中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从分样本来看,在对60后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的性别、户籍和父亲工作性质等因素中,性别与户籍对70后、80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基于父亲收入和工作性质的不平等现象却愈加彰显,个体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性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亦在不断强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万广华  范蓓蕾  陆铭  
本文试图解释1995~2006年中国区域和省份间创新能力的不平等现象。研究发现,到2003年为止,区域(东部-中部-西部)间创新能力的不平等逐年上升,省份间的不平等显示了一个V型的趋势。这两种不平等在2004~2006年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影响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地理位置以及开放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