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6)
2023(2635)
2022(2305)
2021(2305)
2020(1875)
2019(4415)
2018(4358)
2017(8400)
2016(4539)
2015(5034)
2014(4895)
2013(4773)
2012(4450)
2011(3895)
2010(3773)
2009(3396)
2008(3112)
2007(2556)
2006(2322)
2005(1863)
作者
(11306)
(9545)
(9465)
(8864)
(6163)
(4761)
(4315)
(3653)
(3592)
(3560)
(3422)
(3280)
(3122)
(3054)
(3049)
(2892)
(2850)
(2713)
(2654)
(2640)
(2370)
(2279)
(2247)
(2214)
(2188)
(2174)
(2080)
(2054)
(2049)
(1966)
学科
(16400)
经济(16387)
管理(8453)
(7472)
地方(7432)
(6260)
方法(5812)
(4858)
企业(4858)
农业(4742)
业经(4209)
数学(3918)
数学方法(3870)
理论(3791)
中国(3397)
环境(2918)
(2856)
地方经济(2747)
农业经济(2522)
(2352)
(2273)
贸易(2270)
(2245)
教学(2195)
(2117)
经济理论(2032)
(2006)
城市(2006)
资源(1983)
(1954)
机构
学院(57442)
大学(54149)
管理(20909)
研究(18118)
理学(17700)
理学院(17378)
管理学(17051)
管理学院(16916)
(16778)
经济(16209)
中国(13656)
科学(12785)
(12101)
(11499)
师范(11423)
(10413)
(10382)
旅游(10256)
师范大学(9316)
(9222)
中心(9103)
(8571)
(8506)
(8275)
业大(7933)
(7861)
研究所(7566)
北京(7539)
(7094)
技术(6667)
基金
项目(39668)
科学(30867)
研究(30700)
基金(26805)
(22864)
国家(22608)
科学基金(19584)
社会(18218)
(17751)
社会科(17101)
社会科学(17098)
基金项目(15826)
(13994)
教育(13595)
编号(13432)
自然(12886)
自然科(12477)
自然科学(12475)
自然科学基金(12241)
资助(10680)
成果(9975)
(9875)
课题(9464)
重点(8522)
(8377)
(7981)
发展(7881)
规划(7878)
(7758)
(7544)
期刊
(22777)
经济(22777)
研究(14405)
中国(10599)
科学(7984)
(7842)
教育(7028)
学报(6644)
(6585)
旅游(6585)
(6585)
(6496)
(5760)
农业(5664)
管理(5423)
资源(5318)
学刊(5307)
旅游学(5297)
游学(5297)
业经(5125)
大学(4927)
技术(4572)
学学(4403)
(4229)
图书(3877)
问题(3410)
(3294)
金融(3294)
地理(3140)
城市(3001)
共检索到83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少辉  
宗教旅游是世界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旅游在旅游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佛教之国——泰国,全国建有三万余座佛寺,寺庙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佛教旅游成为该国的旅游特色;清真之国——沙特,每年有四、五百万伊斯兰教徒和游客到麦加圣地朝觐和旅游。据统计,全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徒达21亿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他们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挺平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宗教建筑的艺术性、以及宗教文化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广泛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义禄  
历史上因宗教活动而遗存下来的具象性、精神性的东西,几千年来就一直是人们观光的对象,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俗语,点明了宗教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名山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一直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宗教与旅游资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是人所熟知的,但熟知的东西常常不是人们所真知的,即古语中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从熟知走向真知的途中迈出一大步,是本文的意图所在,但能否达到或达到什么程度,就不容我自己评说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书锋  
非主流文化一直对我们的生活发生影响,尤其是对旅游活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以宗教与民俗为例,其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度诸多方面对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旅游吸引物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利用好这些影响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在正确面对人们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同时,积极进行正面的宣传,扩大对外民间交流,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客观评价历史文化人物与事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对非主流文化对旅游活动影响的合理利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章牧  罗玲  李优兰  
中国的妈祖文化旅游是宗教旅游的一个典型。目前,对妈祖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妈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妈祖旅游的规划,缺乏从宗教旅游者角度,对妈祖文化旅游进行深度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分析、归纳妈祖旅游和宗教旅游的相关文献,以深圳蛇口赤湾天后宫为调查地,开展田野调查,探讨妈祖朝圣者的朝圣行为对妈祖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赤湾天后宫主要客源地以深圳为主;朝圣者的朝圣行为能够扩大妈祖信众基础,有利于妈祖文化的传播;促使人们产生到访天后宫以及传播妈祖文化的动机分别为"放松身心""增进感情""感受历史文化""朝拜妈祖""观看节庆活动"。对此,本文提出赤湾天后宫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妈祖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推动妈祖文化的传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袁书琪  郑耀星  
试论福建宗教旅游开发作者:袁书琪郑耀星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研究室(福州,350007)福建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群众基础,知名度高,分布广泛,与其他旅游资源配合较好。但开发研究不够、宣传水平偏低、规模小而分散、开发深度不够。作者认为,宗教旅游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若龄  吴必虎  
宗教旅游是一个既古老又缺乏深入研究的旅游方向。30年来,境内对宗教旅游的研究,仍然仅限于对宗教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反观境外的研究则较为全面,除了对宗教游客的理论、游客群体、活动、动机等各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外,更在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方面进行更多样化的研究,包括对宗教旅游资源的管理和营销等。文章通过6个研究方向,即宗教旅游资源发展与规划研究、宗教场所的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宗教旅游的影响研究、宗教旅游营销与产品开发研究、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宗教旅游者相关研究,对境内外1981—2015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清源  陆林  
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关系是洞悉旅游地社会空间发展演化本质的重要依据,宗教旅游地利益主体多维,为辨析复杂社会空间关系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场域。文章以九华山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梳理关联概念构建分析框架,采取定量结合质性的研究方法,对宗教旅游地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关系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的外在结构和利益诉求-认知权力的内在成因共同构成了权力-利益关系的分析框架;利益诉求和认知权力分别可以从经济诉求、社会诉求、环境诉求和等级地位、过程参与、资源条件等维度进行测度;九华山利益相关者形成了三元的权力-利益关系格局,僧侣是宗教旅游地社会空间的关键力量之一;权力-利益关系是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社会空间演化相互促进,主体力量间存在显著的嵌套性和交叉性。此外,文章还对宗教旅游地社会空间属性关系,以及商业化和空间正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静艳  靖金静  
进入21世纪以来,"宗教旅游热"现象的兴起及迅速发展,需要宗教旅游景点(区)经营者准确识别不同游客类型的需求差异,进而进行精准化、个性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本文从不同游客类型的体验角度出发,以佛教南禅旅游体验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宗教旅游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均通过影响游客心境,进而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影响;(2)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游客心境中介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泳乐  刘亭汝  陈苓伊  李嘉敏  
文化遗产作为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人类瑰宝,其保护发展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旅游循环凝视理论聚焦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复兴,为富含传统文化资源的乡村发展振兴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对龙山塘村的禅宗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剖析,通过对龙山塘村的实地调研,发现龙山塘村禅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禅宗文化本土特色不鲜明、展现形式单一生硬、村民主体尚未形成文化认同、对禅宗文化的解读宣传有限等问题,进一步运用旅游循环凝视理论,分析主客间凝视作用下的行为原因,探究未来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为龙山塘村禅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卫银栋  贾一诺  杨昆  
西藏因其独特的地球第三极地貌特征与藏传佛教以及藏族文化特色而对国内外游客展现了巨大而"神秘"的魅力,并日益激发了西藏旅游的热潮。相应地,这一旅游热潮也引发了西藏旅游研究的逐年扩容,并涌现了一批很有理论价值的学术成果。文章在充分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认同理论作为基本框架,将西藏的宗教场所作为可以为宗教信徒和旅游者共享的朝圣旅游空间,对西藏宗教旅游中的"旅游者群体"和"朝圣者群体"因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作用而在面临外在一致性挑战时所引发的群体分化及交往张力进行探究。通过实证与思辨的结合研究,文章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宗教信仰程度的不同把上述两类群体进一步分为休闲愉悦旅游者、泛宗教信仰旅游者、权宜型朝圣者、苦行型朝圣者4个亚群体,并对各亚群体的旅行目的、体验深度、特征进行剖析。其次,通过对宗教旅游场中的"边缘人"的概念化过程,将4个亚群间的交集或过渡群体界定为"边缘人"群体,并根据其行为目标、体验特征的不同将此"边缘人"群体再划分为"类朝圣者"的旅游者群体和"类旅游者"的朝圣者群体两个亚群,同时探讨"边缘人"这一群体因其独特的行为模式而在群体互动中所发挥的导向作用。最后,根据参与式观察研究,进一步提出宗教旅游情境中的"纯宗教场""宗教旅游场""旅游宗教场"和"世俗旅游场"几个范畴,并根据旅游者与朝圣者在不同场中的主导或边缘地位的转化,构建出边缘人及边缘体验的动态演变模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玉玲  
随着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开展宗教文化形式的旅游项目,受到消费者的积极响应,但是在宗教文化旅游发展中,宗教旅游资源的发展、场所的管理、宗教文化旅游的营销以及宗教文化旅游的相关产品开发研究等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利用波特"五力模型",从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将宗教文化旅游问题简单化、科学化,并提出了宗教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宗教文化旅游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祥  
乌鲁木齐城市居民宗教旅游需求强烈,对现有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满意度较低,宗教旅游偏好差异较大,宗教旅游纪念品开发严重不足;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存在景点管理不善、营销力度不够、神职人员匮乏、资源保护缺失等问题。加强法制法规建设、提升景点品牌效应、加强专业化管理、增强保护力度等措施,可促使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于佳  谢彦君  卫银栋  
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以谋求差异性体验的旅游者而言,可能存在某个“灰色地带”,使禁忌既作为否定性的行为规范,构成游客体验的具身障碍,同时也可能促发旅游者的窥视欲,从而成为旅游体验的推力。该文以此为假设,过对西藏宗教旅游场中有关禁忌的经验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旅游世界中,游客对禁忌的感知通过距离关系得以实现,突出地表现在人-地距离和人-人距离的度上。在宗教旅游场域中,游客感知到的禁忌可以统括为饮食禁忌、话语禁忌、服装禁忌、动作禁忌、路线禁忌等七类。从游客具身体验的角度看,禁忌显然是作为一种本体性和衍生性的具身障碍而存在,影响着游客体验的达成。然而,游客对禁忌的情感悦纳倾向使得禁忌有可能仅是一种形式障碍而非实质障碍。由此,该文构建了具身障碍的旅游动力转化模型。在证实禁忌能够强化窥视欲的基础上,旅游场的神秘空间对游客的洁净化体验起到了强化作用。禁忌的推力和拉力共同构成了宗教旅游体验的心理动力机制解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楠  白凯  乔光辉  朴根秀  
本文选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入境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与整体满意度、推荐意识、再观赏意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入境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因子为3项(传统性、教育性、魅力性);除职业变量之外,其他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国籍等变量下,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因子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多重回归分析验证了传统性因子、教育性因子、魅力性因子与游客的整体满意度、再观赏意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性因子、魅力性因子与推荐意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