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2)
- 2023(5341)
- 2022(4196)
- 2021(4262)
- 2020(3021)
- 2019(7040)
- 2018(7135)
- 2017(11195)
- 2016(7509)
- 2015(8572)
- 2014(9082)
- 2013(7905)
- 2012(7180)
- 2011(6593)
- 2010(6949)
- 2009(5850)
- 2008(5781)
- 2007(5557)
- 2006(4970)
- 2005(4657)
- 学科
- 教育(20183)
- 济(15146)
- 经济(15128)
- 管理(14741)
- 中国(12432)
- 业(11660)
- 企(9389)
- 企业(9389)
- 理论(8836)
- 教学(8608)
- 农(6924)
- 学(5895)
- 财(5379)
- 发(5325)
- 业经(5091)
- 发展(4775)
- 学法(4661)
- 教学法(4661)
- 展(4651)
- 农业(4571)
- 制(4566)
- 研究(4239)
- 技术(4044)
- 地方(4000)
- 思想(3998)
- 学理(3938)
- 学理论(3938)
- 方法(3900)
- 政治(3887)
- 学校(3857)
- 机构
- 大学(90451)
- 学院(89957)
- 研究(32063)
- 教育(28757)
- 范(24404)
- 师范(24296)
- 管理(24130)
- 济(22947)
- 经济(21866)
- 京(21340)
- 师范大学(19649)
- 理学(19590)
- 理学院(19219)
- 中国(19004)
- 管理学(18625)
- 科学(18492)
- 管理学院(18417)
- 职业(17770)
- 江(17467)
- 技术(16512)
- 所(15733)
- 北京(14700)
- 中心(14086)
- 州(14034)
- 研究所(13848)
- 财(13665)
- 职业技术(12246)
- 院(12003)
- 技术学院(11329)
- 教育学(11209)
- 基金
- 项目(50337)
- 研究(48771)
- 科学(39723)
- 教育(31761)
- 基金(29202)
- 社会(25695)
- 编号(25163)
- 成果(23954)
- 社会科(23800)
- 社会科学(23793)
- 家(23532)
- 国家(23082)
- 省(22941)
- 课题(21429)
- 划(20664)
- 年(19292)
- 科学基金(18629)
- 规划(14953)
- 项目编号(14776)
- 性(14161)
- 基金项目(14091)
- 度(13597)
- 研究成果(13199)
- 重点(13070)
- 发(12855)
- 阶(12603)
- 段(12554)
- 阶段(12524)
- 部(12046)
- 年度(11912)
共检索到156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邬德利 何光耀
情商在个人工作业绩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情商教育是培养合格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改进高师生情商教育的一些建议,包括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情商水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情商教育、开设专门的情商课程和设置专门的情商辅导机构、改变目前对中小学教师业绩的评价机制、引导高师生注重自身情商培养。
关键词:
高师生 情商教育 社会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锦绣
情商做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和发展的重要商数,已被社会众多人士关注。本文对情商理论的内涵及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探析,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情商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使大学生更好地走向和适应社会,获得未来事业的成就和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大学生 情商教育 模仿 情商素养 情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行耀 吴瑛
校园文化品牌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价值定位和情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校园文化品牌为依托,开展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完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促进高职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校园文化品牌 学生情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梦
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显实践办学特色、带动学校整体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存在项目设计不合理、支撑体系不完善、教师专业能力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有效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因素和流程,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路径为:开发项目化教学标准、做好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构建专业课程群项目教学体系、打造项目式实践教学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开发新形态教材、强化企业深度参与、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项目化教学 关键因素 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苏
情商是大学生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加强情商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情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学科的系统教育,需要课堂与课外的双边培养、专业课与"两课"的双边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培养、家庭与学校的双边培养共同来完成。
关键词:
大学生 情商教育 双边培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小其
技工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前需确定的问题创业教育是普及创业精神还是培养"企业老板"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最基层的工作岗位做起,起点较低,升职空间又受单位规模、个人努力程度等条件限制,使得选择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加之浙江省的技工院校受"浙商文化"影响较深,创新创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承
在高师院校的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文章分析了高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提出了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既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影响,也需要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及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等观点,探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专业化发展 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成鑫 和震 任锁平
在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面对劳模、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缺乏系统性、感召力、导向性等现实困难,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从实践操作层面将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文化素质教育,着眼全员培育、全程渗透、全景熏陶、全面影响的融入路径,形成矩阵式育人格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惠利
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实践性课程中,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育实践智慧和高师院校培养目标落实的重要保证。审视与反思我国高师院校实践性课程的建设,发现问题依然突出:观念狭隘;课程比例偏少,安排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内容与形式单一,课程资源严重短缺;实施简单化;评价的刻板与低效等。高师院校应从实践性课程的管理体制、资源开发、内容与形式、基地建设、评价机制几方面构建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实践性课程 反思与重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津池 曾本友
教育信息化的到来,为解决高师教育远离中小学教育实际问题提供了现实条件。高师院校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与基地中小学实现教育实践课程共建。师范院校可以借助中小学教师岗位情境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序,实现对师范生的虚拟现场培训。中小学也可以借助高师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协同高师教师开发出实战性很强的教育实践课程。
关键词:
信息化 高师教育 实践课程 共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飞 缪大宁 何晓岩
高职院校除要花大力加强技能教育外,更要注重学生的情商教育,把情商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并把它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现在课程安排、制度建设、校风建设以及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正式沟通等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从承受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适岗能力、自律自理能力五个方面构建情商教育模块。
关键词:
情商教育 课程模块 高等职业院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嘉 张春琴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促使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公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然而在高职教育应用技术化的同时,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实力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种的教育局限中,发展情商教育值得理论界和教育界努力探索,高职教育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注重可持续竞争力的培养。拟从情商教育的概念、构成及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情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高职院校情商教育的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婵娟
当前,高校情感教育生活向度的弱化是情感教育失效的重要原因。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要求以及高校情感教育实效性的提高,都需要情感教育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通过把情感教育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实施情感教育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素养,利用新媒体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情感教育生活空间充分融合,才能真正彰显情感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 情感教育 生活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也刚 唐继卫 朱瑞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措施,调动培养单位及导师的积极性;改革培养模式,办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改革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加快专业学位授权体系建设;以需求为牵引,稳步扩大招生规模;规范管理,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兵 刘培琪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和普遍化应用,对我国经济形态、产业结构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也对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财经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财经人才的培养主体,亟需在深入分析当前经济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新财经学科专业,构建新财经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新财经的提出背景及新财经的内涵特征,提出新财经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及改革路径。具体而言,新财经人才应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新财经教育改革应树立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和面向未来国际竞争的教育理念,构建传统财经学科专业改造升级和新兴财经学科专业建设同步的教育结构,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方协同合作、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国际化合作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新经济 新财经 教育改革 新财经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