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
- 2023(66)
- 2022(58)
- 2021(59)
- 2020(45)
- 2019(55)
- 2018(57)
- 2017(106)
- 2016(63)
- 2015(81)
- 2014(69)
- 2013(39)
- 2012(33)
- 2011(37)
- 2010(32)
- 2009(25)
- 2008(23)
- 2007(15)
- 2006(19)
- 2005(15)
- 学科
- 管理(238)
- 工作(156)
- 国家(119)
- 家(119)
- 济(118)
- 经济(118)
- 业(111)
- 企(102)
- 企业(102)
- 国家机关(92)
- 机关(92)
- 人事(91)
- 人事管理(91)
- 与人(90)
- 农(90)
- 机关工作(90)
- 中国(78)
- 业经(67)
- 理论(56)
- 教育(53)
- 制(51)
- 划(50)
- 农民(48)
- 体(47)
- 农民工(47)
- 民工(47)
- 环境(46)
- 和(44)
- 社会(44)
- 方法(40)
- 机构
- 学院(710)
- 大学(653)
- 管理(282)
- 研究(230)
- 理学(227)
- 理学院(225)
- 管理学(223)
- 管理学院(222)
- 济(184)
- 中国(181)
- 经济(175)
- 科学(122)
- 财(119)
- 社会(114)
- 中心(112)
- 京(111)
- 范(101)
- 师范(100)
- 江(93)
- 财经(92)
- 院(90)
- 公共(89)
- 州(87)
- 职业(87)
- 技术(86)
- 经(83)
- 师范大学(80)
- 农(78)
- 研究中心(77)
- 所(75)
共检索到1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晓烨 洪爱兰 池建舞
2013年,坪山新区成立了深圳市首家专业劳动保障领域的区级社会组织——坪山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并与政府之间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坪山新区调解仲裁工作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在抓好抓实调解仲裁基础工作的同时,新区主动创新求变,致力于探索社会组织参与新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发挥社会组织在调解劳动纠纷与提供企业及员工"柔性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升新区劳动关系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专业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洲杰 洪爱兰 胡晓烨
协调劳动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坪山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坪山新区社会建设局依托"织网工程"凭条,借助科研机构力量,构建"和谐劳动"信息化系统,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劳动关系柔性服务,建立了一套劳资矛盾风险发现、评估与处置的闭合模式,致力于推动劳资矛盾解决模式从传统的"重事后处置、略事前预防"转化为"防患于未然"的"预测、预警、处置"一体化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志刚 李小波
三方协调机制对于强化劳方的地位有着较好的保障作用,但由于我国政府和工会在此机制中存在缺位和错位,因此,需要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实现新的制衡机制,如培育一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社会"第四方",参与到劳动关系的治理中。
关键词:
劳动关系 三方协调机制 多元社会主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查金
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的主体意识日益凸显,并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在认识到其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要强调其参与必须是有规范的。当下中国的生态治理,要通过制度、政策的健全完善,既保证其参与持续深入推进,又要防止社会力量野蛮成长及其带来的种种乱象,危害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社会力量 生态治理 治理参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查金
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的主体意识日益凸显,并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在认识到其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要强调其参与必须是有规范的。当下中国的生态治理,要通过制度、政策的健全完善,既保证其参与持续深入推进,又要防止社会力量野蛮成长及其带来的种种乱象,危害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社会力量 生态治理 治理参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少栋
高校教育质量关乎高等教育发展,治理主体不明确、内部保障体系不健全、外部保障不完善等因素都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提升,这与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缺乏科学的指导理论有着密切关联。现代大学治理理论与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治理主体、内外部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较多的逻辑契合点。高校发展应坚持以现代大学治理理论为指导,坚持实现多元治理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治理主体、内外部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
高校 多元治理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于晶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多元环境治理模式支持,多元环境治理体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手段在推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统一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特征为京津冀区域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当前京津冀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差、可操作性欠缺、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应厘清国家、公众和环境开发利用者等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高效的京津冀多元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生态环境 多元治理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飏
多中心治理理论已成为有关政府改革的一个全球性话题。全球化推动社会政治过程的模式正从统治走向治理,多中心治理成为理解和解释当代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诸多现象的重要工具,但其也有内在缺陷。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战略任务,治理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只有在中国化的基础上,适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才能对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形成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和谐 多中心 政府治理 政府改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栋
新修订的《工会法》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在法律规范层面确认了我国协商对话机制将成为调整平台用工领域劳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以集体协商形式实现“平台算法取中”业已成为一项重要政策目标。然而,由于平台用工模式存在“去用人单位化”、劳动者零散化分布、工作环境数字化等特点,建立在传统用工模式基础上的传统协商制度面临适用困境。一是无从确定集体协商主体中的“用人单位”,二是劳动者零散化分布使协商容易失衡,三是协商对话机制基础薄弱。为保障平台协商对话机制有效行使,我国应当依托已有的集体合同制度,构建一体多元的协商制度体系,以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政策转变和现实需求:首先,扩大集体劳动法规中“用人单位”的外延;其次,引入均衡原则,针对平台企业设置专门的层级性协商体制;再次,在传统集体合同制度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工会、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参与的协商对话机制,在协商代表选派、诉求表达以及协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数字化的工作环境;最后,推动平台用工协商对话机制尽快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路径。
关键词:
平台用工 协商对话 协商均衡 协商主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夏鸣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赖小乐
"双工"联动在社区工作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初的"双工"联动设想为"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双工"联动的发展遭遇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社会治理视角的引入拓展了"双工"联动的内涵,本文以深圳市S社区为例,提出了一种通向良性"双工"联动的策略:"双工"从个人走向组织的联动。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双工联动 个人 组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秋林
中国证券市场近年呈现不和谐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股市发展与经济相背离,严重阻碍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需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对策。建议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治理: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家证券监管体系;二是切实加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三是稳步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四是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关键词:
股市不和谐 原因 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褚义景 戴胜利
跨域环境治理领域内的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机制能否以及如何构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审视跨域环境治理特性的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机制的问题;根据过程分析理论的有关结论,解析跨域环境治理的流程与环节,回应如何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机制的问题。研究启示:通过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机制的设计,达成政府、市场、社会团体和公众在内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是实现区域环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闫妍
政府如何治理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的核心议题。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试点经验在我国劳动关系政策产出和未来规划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不同地区政府在具体治理策略选择和治理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立足G省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试点的已有经验,本文发现同一省内的四个试点地区政府的劳动关系治理策略选择各有不同,这不仅取决于政府治理策略符合政策的程度,以及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更取决于地方主责决策者的作用和社会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挖掘,本文分析了试点场景下,不同地方政府策略选择的决策机制,并进一步提出在场景化下对政府治理行为的考察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即为策略选择理论提供本土化的延伸,为我国试点经验对劳动政策的传播提供现实参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云志
构建基于多元共治的高职院校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多元共治作为价值指向,根据高职院校治理的三维分析框架,分解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等3个指标类别,以及12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为高职院校治理操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切入点。
关键词:
多元共治 高职院校治理 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