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1)
2023(9674)
2022(7734)
2021(7175)
2020(5942)
2019(13325)
2018(13329)
2017(23560)
2016(13463)
2015(14739)
2014(14853)
2013(14128)
2012(12838)
2011(11267)
2010(11967)
2009(11296)
2008(11432)
2007(10806)
2006(9768)
2005(9289)
作者
(34471)
(28716)
(28672)
(26990)
(18377)
(13466)
(13028)
(10965)
(10884)
(10610)
(9744)
(9513)
(9500)
(8977)
(8835)
(8690)
(8687)
(8532)
(8312)
(8175)
(7341)
(7072)
(6849)
(6805)
(6732)
(6545)
(6374)
(6244)
(5808)
(5522)
学科
(72062)
(67960)
企业(67960)
管理(55671)
(50689)
经济(50612)
业经(24194)
(20749)
教育(20335)
技术(20257)
(20137)
方法(19617)
中国(19098)
(16400)
财务(16390)
财务管理(16379)
理论(15757)
企业财务(15455)
农业(15087)
技术管理(13257)
(12829)
(12600)
数学(12147)
数学方法(12004)
(11498)
(11293)
企业经济(10758)
经营(10392)
(10104)
(9003)
机构
学院(185110)
大学(183561)
管理(74639)
(73632)
经济(72090)
理学(63196)
理学院(62597)
管理学(61912)
管理学院(61517)
研究(57670)
中国(42710)
(39675)
(36608)
(32657)
(30947)
师范(30815)
科学(30506)
教育(29825)
财经(28008)
(27059)
中心(26495)
北京(25805)
(25276)
(25242)
(25226)
师范大学(24713)
研究所(23722)
技术(21908)
商学(21736)
业大(21666)
基金
项目(110836)
研究(93228)
科学(92228)
基金(78046)
(64340)
国家(63484)
社会(59386)
科学基金(57396)
社会科(56112)
社会科学(56102)
教育(49397)
(46962)
基金项目(40479)
编号(39600)
(38882)
成果(33864)
自然(33859)
自然科(33178)
自然科学(33172)
自然科学基金(32698)
(30367)
课题(30258)
资助(29598)
(29308)
创新(27030)
(26040)
(25883)
重点(25460)
(25142)
规划(25066)
期刊
(90056)
经济(90056)
研究(67992)
教育(52422)
中国(48704)
管理(35047)
(32655)
(24856)
技术(23064)
科学(20174)
(17617)
金融(17617)
业经(17496)
学报(17393)
农业(16998)
大学(16073)
财经(14500)
学学(13252)
职业(13201)
经济研究(12844)
(12701)
技术经济(11968)
(11768)
问题(10947)
(10362)
论坛(10362)
财会(10261)
科技(9861)
现代(9593)
商业(9059)
共检索到303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保国  乐禄祉  
实施创业教育,不单是为解决当前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而且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长远大计。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独立要素,起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扩大行业范围、增加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加快对传统工业产业改造,建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合理的产业结构,也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能为已有行业提供人才,而且还应培养能够创建新产业的人才,能为更多的人提供饭碗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创业,已是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职能。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的当务之急。及早树立创业意识,改变四平八稳进入现成的行业工作的传统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是办学的重要教育思想,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汪光华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树立大创业教育观,培养具有开创个性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企业家。针对我国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实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与创业能力的训练上,并构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要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铸  张庆祝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萌芽、试点探索,正进入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应将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相结合,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印杰  王方华  徐飞  顾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当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则是高校在新时期所应承担的战略任务。上海交通大学近两年一直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研究型教育教学体系基础上的创新与创业教育高校要全面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雷  
正确认识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客观分析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全新的工作视角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有地的开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明民  
创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高校创业教育要着眼于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应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能力作为着力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唯佳  
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已构成一个特殊的创业群体,但该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常常会陷入各种困境,只有具备了创业胜任力的人才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本文以欧美流行的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业技能实训"课程为例,参照美国的《创业教育国家内容标准》,对如何设定DACUM职业分析表、如何进行教学安排做了具体的设计,并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排房  
中高职校创业教育的长期有效开展,需要完善配套的政策、机制、体系,政府、社会、学校、老师、学生社团都要作系列思考,给力推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丽君  焦文俊  
从创业教育的国家生态环境,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的区别与关系,实现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开展面向理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系统思考。提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互补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进而阐述了在保持专业教育均衡条件下嵌入多层次创业教育的新理念。指出了讨论式课堂、研究生创新基地、大学科技园"三位一体化"开放式的创业教育模式将是构成我国独具特色的理工科研究生科技型企业家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宫春艳  曹小军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一决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标志着中国即将进入大职教时代。在这样的背景驱动下,地方本科院校能否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转型之路,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创业为导向",探索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成功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仇华  
创业教育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备受关注,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误区与不足,本文对此作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嘉曾  
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是完成其基本任务的有效保证,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有效举措,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探索。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创业思想与观念、创业知识与能力、与创业有关的法律与政策、道德与品质,以及创业案例等内容。在起步阶段,应注意抓好观念更新、教学改革和环境优化三个环节,以促进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和逐步推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平  
终身教育和创业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诞生的两大教育新理念。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最好回应。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创业教育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开放化、终身化的基本特征。高校创业教育应树立"人人是创业教育之人、处处是创业教育之所、时时是创业教育之机、事事是创业教育之物"的终身教育理念,通过创业教育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素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顺应了这一历史大势。调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师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及实施模式上存在偏颇之处。文章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不是创业,而是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创新精神,不是孵化创业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主体的支持。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必须明确内涵及重点,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育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支持平台及协同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