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2)
- 2023(5932)
- 2022(5325)
- 2021(4750)
- 2020(4327)
- 2019(10209)
- 2018(10001)
- 2017(19834)
- 2016(10936)
- 2015(12444)
- 2014(12813)
- 2013(12970)
- 2012(12164)
- 2011(11155)
- 2010(11328)
- 2009(10879)
- 2008(11008)
- 2007(10123)
- 2006(8595)
- 2005(7688)
- 学科
- 济(49461)
- 经济(49420)
- 业(29174)
- 管理(29108)
- 方法(25817)
- 企(23224)
- 企业(23224)
- 数学(21889)
- 数学方法(21723)
- 农(13386)
- 财(12350)
- 中国(10585)
- 学(10403)
- 地方(9931)
- 业经(9866)
- 贸(9279)
- 贸易(9278)
- 农业(9156)
- 易(8977)
- 务(8059)
- 财务(8046)
- 财务管理(8025)
- 理论(7993)
- 制(7768)
- 和(7647)
- 企业财务(7566)
- 环境(6835)
- 银(6276)
- 银行(6246)
- 融(6047)
- 机构
- 学院(166617)
- 大学(165821)
- 济(66341)
- 经济(64871)
- 管理(63137)
- 研究(54801)
- 理学(54296)
- 理学院(53614)
- 管理学(52689)
- 管理学院(52351)
- 中国(40479)
- 科学(35410)
- 京(34885)
- 财(30341)
- 农(29794)
- 所(28459)
- 研究所(25997)
- 中心(25508)
- 江(25505)
- 业大(25400)
- 财经(24495)
- 范(24154)
- 师范(23930)
- 农业(23684)
- 北京(22127)
- 经(22054)
- 经济学(20512)
- 州(20354)
- 师范大学(19317)
- 院(19188)
- 基金
- 项目(107422)
- 科学(83462)
- 研究(77539)
- 基金(76793)
- 家(66842)
- 国家(66287)
- 科学基金(55929)
- 社会(48523)
- 社会科(45883)
- 社会科学(45864)
- 省(43186)
- 基金项目(41600)
- 自然(36264)
- 划(35987)
- 教育(35906)
- 自然科(35309)
- 自然科学(35295)
- 自然科学基金(34682)
- 资助(32231)
- 编号(32046)
- 成果(25790)
- 重点(24314)
- 发(24070)
- 部(23760)
- 课题(21958)
- 创(21706)
- 科研(21036)
- 创新(20226)
- 教育部(20058)
- 大学(20025)
共检索到237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湘豫 陈玉兴 梁留科 李庆辉
将传统的评估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经济价值的方法用于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中。以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为例,采用旅游费用区间分析法(TCIA)设计出其游憩价值的评估路线,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统计分析技术,评估大相国寺的游憩价值,得出大相国寺2011年的游憩价值为1.49亿元。运用这一结果对大相国寺资源管理决策和资源补偿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其维修、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提供可参照的样本,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管理和补偿提供积极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文静 姚顺波 冯颖
运用2013年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调研数据,综合采用旅行费用法(TCIA)与意愿调查法(CVM)两种方法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游憩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目标游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在TCIA方法中建立了旅游需求函数模型,模型显示太白山旅游费用每增加1元,旅游需求率的对数值下降0.003;再次,CVM分析显示约有48.92%的游客愿意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永续存在支付保护费用,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包括游客年龄、职业、学历以及家庭距离等特征;最后,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估计出太白山整体游憩价值约为18 444.55万元,是其年度收入的11.08倍,其中使用价值约为17 514.07万元,存在价值约为930.49万元,使用价值具体包括直接使用价值约为13057.23万元,间接使用价值约为4456.84万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武 许丽忠 张江山
研究了旅游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曲线的内在关联与异同,给出了游憩资源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消费者剩余计算积分上、下限确定中常见的4种错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憩价值不仅仅是消费者剩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艳菊 吴楚材 邓金阳 黄宇
本文基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调查数据,分析了游客环境态度及其与游憩冲击感知之间的关系。采用"新环境范式"量表(NEP)测量游客的环境态度,并根据环境态度倾向将游客划分为生态中心主义者、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立场模糊者。研究发现,与环境态度没有明显倾向的立场模糊者相比,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生态中心主义者对社会性游憩冲击的感知强度更高,意即后两者对那些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与迹象更为敏感;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对于公园的植被、土壤、水体等资源性因子受冲击的感知强度无显著差异;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对管理性冲击感知也无显著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开群 张安 于凌涛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游憩时间的增多,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建设越来越受重视。选取发展相对成熟的南京夫子庙RBD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游憩者需求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京夫子庙RBD的游憩需求进行分析,得出其游憩需求主要为精神需求、智力需求、商品需求、购物环境需求、缓解压力需求和社会交际需求6个方面;并运用功能密度指数对南京夫子庙RBD的功能结构特点进行探讨,发现其存在忽视旅游功能建设、功能集聚程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如何根据游憩者的需求改善夫子庙RBD功能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RBD 游憩需求 功能结构 夫子庙 南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娜 潘文
根据2455份游客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文章应用改进的"分区旅行费用法"——"旅行费用区间分析"估算神农架地区的年游憩价值为43亿元,在计算"旅行时间成本"过程中,根据对旅游意愿、消费行为和社会属性参数之间相关关系分析和判断,提出应以"可直接感知的"、与旅行时间"相伴变化大"的消费项替代以"工资率"计算"时间成本"的观点,对改进分区旅行费用法以及评估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使用价值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秋旺 黄巧龙 于 林晓彦 陈如婷 俞维防 陈钦
文章基于选择实验法,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目前、最佳、最差3种不同状态下的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不同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主要受植被覆盖率、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人流量、知名度、服务设施数量和旅行花费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状态下,影响因素的类型和大小存在差异。其中,植被覆盖率对3种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正向作用;天然特色景观数量在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目前状态和最差状态下则并不显著;人流量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负向作用,知名度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正向作用,人流量和知名度对于最差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影响最大,而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的影响相当;服务设施数量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提升具有负向作用;旅行花费在3种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负向作用。游憩资源价值测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最佳和最差3种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均游憩资源价值分别为242.667元、363.111元和186.765元。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开发空间较大,应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尝试进一步开发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游憩资源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郝伟罡 李畅游 张生 郭中小
旅行费用区间分析(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简称TCIA)是对传统旅行费用法TCM改进的一种旅行费用分析方法。为将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更加真实合理的量化评估,作者在TCIA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对游客样本进行分组的旅行费用区间分析的计算方法——分组TCIA方法。本文以乌梁素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该保护区旅游者的社会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用分组TCIA方法评估了该保护区2005年游憩价值为2604.71万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平 贾黎明 魏松坡 王奇峰
为了探究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结构调控途径,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及开敞度4个指数,基于Voronoi图空间结构单元分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侧柏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31,林木总体上呈均匀分布格局;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27,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且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512和0.497,林木胸径及树高分化均不太明显,说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4)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320,林内空间较为开阔,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建议通过少量间伐或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等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进一...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小琳 程绍文 李亚娟
该文聚焦1~7岁儿童,围绕亲子游憩动机、游憩决策及游憩行为对80位儿童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该年龄段儿童亲子游憩动机及行为特征,构建了亲子游憩动机-行为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 1~7岁儿童亲子游憩的动机以“玩”为主,促进儿童成长发展和家庭和谐发展是亲子游憩的两大主要动因;2)亲子游憩决策行为具有“亲子共同决策,家长最终决定”的鲜明特征,亲子游憩也表现为亲子陪伴行为、亲子共同在场,但分别活动的行为特点;3)亲子游憩动机会影响亲子游憩行为,不同出游动机的亲子家庭表现为不同的游憩行为.该研究充实了亲子游憩研究,也为亲子旅游与休闲产业实践发展提供了学理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家明 王润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郊区土地的游憩效用越来越受人关注。土地游憩功效的发挥受城市规划理念、居民休闲需求与出行习惯、土地供给制度、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个城市表现出不同的游憩土地配置结果。科学的游憩土地配置要调解好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这是打造宜居城市的必经之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芳 王定红 连海涛 李高梅
为改进现有游憩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提高游憩出行方式预测精度,对河北省武安市主城区6个公园绿地内游憩者出行方式选择的意愿开展调查。利用卡方检验对出行方式选择与影响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变量,随后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探讨了各变量对城市居民游憩出行方式选择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出行者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行目的地、出行者教育背景、职业背景、出行耗时、出行目的及出行频率等对游憩行为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尹郑刚 李雪英 白旸
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分析对城市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意象草图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郑州市游憩地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居民和游客构图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并且草图中有一些城市意象5种要素无法涵盖的成分。通过对草图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郑州市的游憩地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城市游憩地 意象空间 意象草图 郑州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童 王琪延 韦佳佳
本文基于2006年、2016年北京市居民时间分配调查数据,从时间维度对日常生活中的29项具体活动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参考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筛选出对游憩时间造成显著影响的变量。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将游憩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表明,年龄越大,游憩时间越多;游憩时间随受教育程度提高而减少;工作和家务劳动时间会挤占游憩时间;人们正处于工作日忙工作,休息日"忙"游憩的生活节奏。最后笔者提出改革休假制度,增加居民休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释放潜在休闲时间;科学引导社会休闲意识;优化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合理配置生活时间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燕 王慧 汪恒倞
环城游憩带是一种特殊的城市郊区旅游活动空间,已逐步成为城市及周边居民的休闲之地。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立足于南昌本地资源,分析了南昌市游客的数量、结构、时空分布,等等。研究发现:南昌环城游憩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游客旅游满意度一般,并且,从总体上而言,南昌环城游憩带旅游仍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了创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调控时空分布、合理发展游客数量、完善游憩系统、提高游客满意度等建议,旨在为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旅游市场 游客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