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7)
- 2023(12579)
- 2022(10983)
- 2021(10240)
- 2020(8285)
- 2019(19476)
- 2018(19165)
- 2017(37529)
- 2016(20185)
- 2015(22634)
- 2014(22522)
- 2013(22273)
- 2012(20434)
- 2011(18292)
- 2010(18185)
- 2009(16038)
- 2008(15402)
- 2007(13209)
- 2006(11804)
- 2005(10194)
- 学科
- 济(79635)
- 经济(79540)
- 管理(55743)
- 业(50457)
- 企(41696)
- 企业(41696)
- 方法(36933)
- 数学(32261)
- 数学方法(31938)
- 中国(23055)
- 农(19819)
- 财(18643)
- 贸(18401)
- 贸易(18393)
- 学(18264)
- 易(17948)
- 地方(17746)
- 银(16886)
- 银行(16849)
- 环境(16846)
- 制(16641)
- 业经(16438)
- 行(15861)
- 和(13362)
- 农业(13203)
- 融(12778)
- 金融(12776)
- 理论(12686)
- 出(12650)
- 划(12141)
- 机构
- 大学(281290)
- 学院(277157)
- 管理(113353)
- 济(110575)
- 经济(108038)
- 理学(98606)
- 理学院(97431)
- 管理学(95750)
- 管理学院(95251)
- 研究(93114)
- 中国(71417)
- 京(60611)
- 科学(58500)
- 财(49290)
- 所(45439)
- 农(43186)
- 中心(42503)
- 研究所(41742)
- 业大(41447)
- 财经(40306)
- 江(39238)
- 北京(38054)
- 范(37526)
- 师范(37227)
- 经(36805)
- 院(34488)
- 农业(33908)
- 经济学(33561)
- 州(32333)
- 师范大学(30650)
- 基金
- 项目(198506)
- 科学(157083)
- 基金(146036)
- 研究(143786)
- 家(127716)
- 国家(126449)
- 科学基金(109223)
- 社会(91572)
- 社会科(86916)
- 社会科学(86891)
- 基金项目(79113)
- 省(76101)
- 自然(71983)
- 自然科(70295)
- 自然科学(70281)
- 自然科学基金(69015)
- 教育(64759)
- 划(64681)
- 资助(59256)
- 编号(57690)
- 成果(45511)
- 重点(43870)
- 部(43651)
- 发(41956)
- 创(40907)
- 课题(39057)
- 创新(38196)
- 科研(38008)
- 国家社会(37746)
- 教育部(37556)
- 期刊
- 济(115179)
- 经济(115179)
- 研究(84302)
- 中国(48602)
- 学报(43291)
- 科学(41130)
- 管理(39379)
- 农(38240)
- 财(34788)
- 大学(32690)
- 学学(30712)
- 融(30150)
- 金融(30150)
- 教育(27985)
- 农业(25963)
- 技术(22159)
- 财经(18709)
- 经济研究(17925)
- 业经(17821)
- 问题(17038)
- 经(15782)
- 图书(15687)
- 理论(14481)
- 科技(13969)
- 业(13539)
- 实践(13508)
- 践(13508)
- 资源(13323)
- 现代(13011)
- 技术经济(12879)
共检索到401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荣培君 张丽君 刘荣增 秦耀辰 郑智成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可持续交通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借助大样本调查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城市快速扩张的典型中小城市河南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ESDA、GWR等空间统计和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内部家庭出行碳排放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开封市家庭出行碳排放的高值集聚区大多分布于城市的外圈层,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市蔓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增加的驱动效应;(2)家庭出行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差异反映出城市快速扩张区域新建商品房小区职住分离、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现象,以及城市发展缓慢区域大型购物场所等便民服务设施缺失等问题;(3)家庭出行碳排放的不均衡性明显,但收入水平并非决定因素,小汽车的拥有量、出行距离、出行频率以及机动车出行比重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教育出行距离比职住距离影响更甚,说明伴随着家庭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有待改善;(4)除男主人出行频率对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空间破碎化程度较高外,其余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均明显存在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一致的东西带状渐变的空间分布规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经南 黄小康 高浩武
以2010年武汉市低碳城市调查问卷为基础,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探究了武汉市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各因素对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成员交通出行方式、是否拥有小汽车、家庭月收入水平、成员受教育程度、成员年龄及成员就业单位性质与出行碳排放显著正相关;对出行碳排放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方式、教育水平等。最后从建设低碳城市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减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社会经济属性 出行碳排放 回归分析 武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茹 何爱 吕拉昌
从家庭消费视角,通过对广州3个不同区位类型社区的问卷调查,从交通出行、家庭能耗、垃圾消耗3个方面分析其碳排放的特征,并对不同社区的碳排放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郊区社区家庭碳排放量最高,城乡结合部家庭碳排放最低,市区社区家庭碳排放量居中,社区用电的碳排放量最高,最后分析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家庭消费 社区 碳排放 空间差异 广州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经南 陈舒怡 王国恩
选取武汉市沌口东风阳光城及青山区108街坊两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出行冷热点分析,对其土地利用、路网密度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个社区在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居住小区的土地混合度越低,家庭碳排放量越高;路网密度越大,公共交通站点越密集,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小;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与二者不同的开发历史、空间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最后,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作鹏 柴彦威 刘志林
本文采用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居民家庭工作日出行碳排放进行了测算,采用分等定级和洛伦兹曲线模拟的方法,分析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个体间、社区内和社区间分异。研究表明,个体间差异总体比较符合60/20分布法则,社区内的碳排放差异指数较大,内城单位社区和胡同社区家庭普遍低碳出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刘淋
伴随着人口、私家车等不断增长,中国大城市家庭出行碳排放在逐年增长,因此,如何降低出行碳排放成为低碳城市建设一项重要议题。本论文利用1 054份上海家庭碳排放的问卷调查结果,结合上海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相关经济社会数据,分析了上海家庭出行的行为模式、家庭碳排放的基本特征、空间模式和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上海家庭出行模式呈现居住区位、住房类型和收入水平等差异。上海家庭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呈现倒"U"型曲线,即从市中心向外,呈现由低到高再低的格局。上海家庭出行碳排放呈现出类似出行模式的倒"U"型曲线,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为低碳区,高碳区呈环状分布于近郊区。家庭出行碳排放呈现高值聚集现象。家庭出行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采暖用能消费量的不断提高,家庭采暖用能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胁迫效应日益凸显。尽管家庭采暖碳排放问题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深入探讨微观家庭采暖用能碳排放机理研究仍然缺乏。根据生活方式对家庭采暖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构建城市家庭采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以暖温带典型城市——开封市为例,基于792户家庭样本的调查数据,探究生活方式与家庭人均采暖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借助数据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①家庭采暖生活方式各因子与人均采暖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密切,随着各因子的变化,家庭人均采暖CO2排放量呈现出规律性变化;②生活方式各因子均为影响家庭人均采暖CO2排放的显著因子,其中,住房面积、采暖形式、采暖期长度、人口规模等因素对家庭人均采暖CO2排放的影响程度较大。建议采用低碳采暖形式,以降低家庭采暖碳排放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郑思齐 霍燚
中国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巨大演变,空间集聚在带来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利用2009年9月开展的北京市社区住户"家庭出行能耗与居住环境"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城市公共品的空间布局)对居民选择购买私家车以及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发现:居住分布与城市公共品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越高,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概率越小;私家车出行成本越低,就业可达性越差,碳排放越高。这些实证发现可以给城市规划者以启示,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低碳效果。
关键词:
低碳 城市空间结构 私家车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叶兵 王礼茂 牟初夫 张宏 屈秋实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石油消费又是中国第二大碳排放源,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按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来探讨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引导区域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5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主导因素和地域类型,再根据探测因子与碳排放耦合程度判断不同类型下的典型省份。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中国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石油终端CO_2排放强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佳 柴彦威
利用2007年北京市民活动日志调查的第一手数据,建立了强调家庭和决策过程的嵌套Logit模型,探讨居住空间对购物出行行为的影响,并在居住空间尺度上模拟评估土地利用政策对居民购物出行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居住区位的差异往往导致居民通过调整其生活方式(如购物出行模式)来适应,而非直接显著影响其购物出行需求(反映在家庭购物出行频率)。居住地商业密度对购物出行频率和出行模式决策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且需求弹性均随着商业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需要针对不同区位、不同居住空间、不同出行需求弹性情况来实施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以便优化购物出行需求。同时,城市居民购物出行模式的调整优化既需要居住空间的土地利用调整也需要交通设施和交通状况本身的改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悦 李锋 孙晓
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家庭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占有率逐渐扩大的趋势明显,为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带来难题。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整理归纳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确碳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的主要内容与适用对象,比较其优缺点与适用情景。指出了在实证分析中影响研究结果的4个主要因素:问卷数据有效性、家庭消费行为模式差异性、社区影响和回弹效应。发现2009年以来,家庭碳排放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基于宏观统计数据的研究成果显著多于微观调查研究;碳排放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法是最常用的2种碳排放核算方法,具体应用则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充分考虑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适当优化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可为今后城市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视角与方法提供参考,为城市家庭碳排放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季珏 高晓路
本研究从行为地理学的视角,以空间稳定性假设为出发点,提出辨识生活空间单元的新方法。借鉴行为地理学关于微观个体的数据采集方法,在北京市清河永泰居住区随机选择了100位居民为对象,对其日常活动空间的驻点信息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居住地和驻点联系的K-Means空间聚类分析,对生活空间单元的范围进行了划分。分析表明:①属于相同生活空间单元的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和频率比较接近;②小区建成年代、规划设计、房价等空间环境因素,对生活空间单元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③共用的商业设施和交通服务设施是影响生活空间划分的主要因素。利用这一方法得出的生活空间范围可应用到地区环境性能评价、城市空间管制等多个研究领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肖燕 袁玉娟 夏海斌
私家车出行方式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巨大,如何促使居民出行行为的转变是城市实现绿色交通和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济南市主城区居民日常出行的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私家车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基本特征,并应用Heckman两步估计法计量模型,研究了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私家车日常出行年碳排放量的平均值为2.22t,空间分布呈现中心低、外围高的差异化格局,个体分布则符合60/20的量化分布;(2)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建成环境因素对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的提高和职住距离的缩短虽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孔凡文 李鲁波
基于2007~2016年我国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10年来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对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特征以及驱动因素变化规律进行模拟和估计。结果显示:建筑业碳排放东西方向上的空间分异程度大于南北方向,且总体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省域建筑业碳排放由单一因素为主导向多因素共同作用转化,且驱动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以期为制定差别化的建筑业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咏喜 李贵才 林姚宇 段仲渊
居民出行碳排放是人类活动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土地利用作为居民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提出了居民出行的需求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具有总体上的锁定作用,这一需求在特定交通供给和个人家庭情况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出行行为,并最终影响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总量和结构。土地利用影响交通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开发强度、土地混合利用、交通出行可达性等方面。土地利用是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好的城市空间结构、高强度、良好的土地混合利用以及好的交通可达性等为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组织的基础,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采取一定的交通出行政策限制私人汽车出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