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1)
- 2023(9032)
- 2022(8170)
- 2021(7870)
- 2020(6522)
- 2019(15270)
- 2018(15325)
- 2017(29760)
- 2016(16303)
- 2015(18429)
- 2014(18611)
- 2013(18421)
- 2012(16785)
- 2011(14872)
- 2010(14590)
- 2009(13139)
- 2008(12692)
- 2007(10750)
- 2006(9154)
- 2005(7747)
- 学科
- 济(61409)
- 经济(61339)
- 管理(45311)
- 业(42503)
- 企(37010)
- 企业(37010)
- 方法(31277)
- 数学(26142)
- 数学方法(25836)
- 中国(15703)
- 农(15635)
- 学(14845)
- 业经(14394)
- 财(14334)
- 地方(12935)
- 理论(12252)
- 和(11659)
- 农业(10462)
- 教育(10453)
- 贸(10414)
- 贸易(10409)
- 易(10076)
- 技术(9892)
- 环境(9704)
- 制(9528)
- 务(9424)
- 财务(9364)
- 财务管理(9349)
- 企业财务(8862)
- 划(8654)
- 机构
- 大学(227591)
- 学院(225151)
- 管理(93242)
- 济(82674)
- 理学(81680)
- 理学院(80777)
- 经济(80661)
- 管理学(79396)
- 管理学院(78996)
- 研究(72695)
- 中国(51348)
- 京(48600)
- 科学(47529)
- 财(36357)
- 所(36164)
- 业大(34755)
- 农(34679)
- 研究所(33407)
- 中心(32400)
- 范(31352)
- 江(31180)
- 师范(31099)
- 北京(30664)
- 财经(30061)
- 经(27357)
- 农业(27316)
- 院(26620)
- 州(25980)
- 师范大学(25291)
- 技术(23995)
- 基金
- 项目(161496)
- 科学(126106)
- 研究(118679)
- 基金(116044)
- 家(100830)
- 国家(99945)
- 科学基金(85637)
- 社会(72558)
- 社会科(68592)
- 社会科学(68574)
- 省(63479)
- 基金项目(62609)
- 自然(56766)
- 自然科(55399)
- 自然科学(55387)
- 自然科学基金(54366)
- 教育(54248)
- 划(53500)
- 编号(49435)
- 资助(47597)
- 成果(40103)
- 重点(35476)
- 部(35129)
- 发(33715)
- 创(33470)
- 课题(33463)
- 创新(30996)
- 项目编号(30934)
- 科研(30828)
- 大学(30069)
共检索到313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邦道 吴翔
文章结合开封历史遗存再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历史遗存再文化现象在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挖掘和提炼历史遗存文化内涵核心,准确感知和把握其外显系统及特征是遗存再文化的关键,提出了开封历史遗存再文化尤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化应注意的问题与实施战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存斌
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各地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之本。素有"海上河姆渡"之称的舟山马岙古镇,5000年的发展历史留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本文在对马岙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细致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马岙历史文化遗存评估体系,采用德尔斐法确定评价项目与评价因素的权重,对其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马岙历史文化遗存的开发保护对策与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国荣
中国风水林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林业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墓葬风水的发展演化、历史文化内涵及保护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墓葬风水林 文化内涵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蔡靖泉
屈家岭文化遗存展示了三苗族群的经济业态、居室住所、聚落城邑、葬制丧俗、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体现出文明的要素或萌芽,反映了由父权制部落社会到酋邦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三苗酋邦及其联盟的昌兴局面。在中国同时期的五种重要区域性考古学文化中,屈家岭文化虽然不是最发达的,所显示的社会组织形式也不是最先进的,却分布地域甚广,且与黄河中游的龙山文化前期相颉颃而同具旺盛生命力。因此,龙山文化后期与屈家岭文化后续发展的石家河文化的南北碰撞,就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文化发展的突出表现;华夏酋邦联盟与三苗酋邦联盟的南北战争,便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国强
[目的/意义]历史修复遗存是古籍的组成部分,是新的古籍修复周期处理的对象,研究古籍历史修复遗存不仅能丰富古籍修复技术,更能提高古籍修复质量。[方法/过程]分别运用归纳法和案例法研究古籍历史修复遗存的形式及处理措施。[结果/结论]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形式包括修复材料、修复方法及其印记等。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处理应依据具体情况分别实施保留、修复和清除措施。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对中国古籍修复工作的启示是积极研发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处理技术、优先选择古籍物理修复技术、全面推广古籍优良修复技术和系统建设古籍修复档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勇
徽文化由于其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征显著而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们对徽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内涵、历史地位、学术价值及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a在徽文化研究的相关领域,如徽州建筑文化、饮食文化、雕刻文化、商业文化、茶文化、孝文化乃至徽州民俗、徽州朴学、徽州戏曲、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均有大量的学术成果出现。徽州税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徽州乡民在长期纳粮承役过程中逐渐生成、为普通民众所普遍接受并最终深刻影响其纳税行为的一种颇具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尧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一方面为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而振臂呐喊,另一方面则集结极具文化眼光的图书编辑家、摄影家和建筑学者,"走入原野,奔波四方,去收寻散落于世却并不被人们珍视的建筑遗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邓元媛 李晗 杨楠 朱依玟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中工业厂区逐渐搬离,遗留的工业遗存难以适应当下绿色化、信息化、工业化的发展需求,亟待更新。工业遗存改造项目难度往往高于新建项目,传统更新改造模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改造需求。本研究为应对现阶段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存在综合性能改造不足、缺乏信息化介入、流程化介入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通过合理运用BIM技术,构建数字信息模型,提高更新决策效率、提供流程智能监管,实现既有工业建筑空间的创新性转型,满足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多样化功能需求。
关键词:
BIM 工业建筑 改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竟成
在保护薄弱的历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人去房空,一片破败,金华市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制定认养保护历史建筑政策并付诸实践,激发吸引民间力量介入名城文物保护,倡导就地认养与异地迁建并重,在政府部门认养带动下,成功认养何氏三杰陈列馆、满堂书院、晚清大戏院、婺州窑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等18幢(组)历史建筑,显著增强金华古子城核心区的文化特色力与兴奋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颖 黄柏楼
民国时期文献有大量散失于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而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事业的红色文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海外各机构所藏红色文献的遗存现状进行调查,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主要收藏机构,在解读红色文献定义的基础上,从藏址分布、出版情况、文献特点、珍稀馆藏等方面对留存美国的红色文献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从整理出版和研究成果两方面对遗存海外的红色文献进行评述,以期为国内红色文献资源研究和利用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红色文献 文献收藏 文献普查 美国图书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桂红 张锋 洪振庭
后工业时代,如何利用城市中的工业遗存,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市工业遗存改造呈现出一些经典范式,这些范式提供了一个应用框架,不同的范式体现出了不同的政策目标、研究问题、首选的工具或研究方法。本文确定当前研究和实践中的四种范式(整体性活态式、临时性过渡式、适应性动态式、象征性快速式),并结合当前我国城市更新的需求,提出其适用性范畴和应用选择,以解决城市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城市规划者、设计师、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和参考,实现工业遗存的有效保护、利用和再生。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再利用 更新 模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晶晶
大运河文化遗存中的廉政文化资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其中所蕴藏的反腐倡廉教育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重视和加强大运河廉政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大运河廉政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运河 常州段 廉政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飞 武海娟
"156项工程"是新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记忆,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其价值逐渐被遗忘,工业记忆濒临消失。随着国家对工业文化的关注,工业遗存的更新与保护迎来发展契机。选取哈尔滨"156项工程"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模式和建筑特征两方面详细梳理其物质遗存,在分析现存困境的基础上,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方面分别就记忆储存、记忆组织、记忆再现提出针对哈尔滨"156项工程"的工业记忆更新与保护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爽 左进 黄晶涛
产业遗存再利用规划模式分为正式更新与非正式更新两类。对产业遗存再利用规划模式的选择尚未引起规划师和相关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天津棉纺三厂的现状梳理和再利用规划的剖析,提出产业遗存再利用中的规划模式是相关利益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其本质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合约安排。进而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理论,从交易费用与风险规避两个角度对规划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提出最优的规划模式(合约安排)是交易费用与风险之和最低的那类组合。最后运用该理论框架对天津棉纺三厂再利用所采用的规划模式进行了解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雨浓 张纵
基于当代乡村地理学、文化生态学、新考古学等理论,以聚落地理学为契入点,从人类文化与空间特质的视角对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聚居地的环境背景、聚落形态、农田景观进行探析。在仡佬族村寨整体大环境背景下,对颇具典型性的务川县龙潭民族文化村的景观构成、空间要素、路网格局、民居样式等异质性景观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发现仡佬族村寨景观的研究价值及诸多严重制约村寨的保护及发展的现存问题。由此对龙潭村的村寨景观开展了遗存保护与旅游发展控制性统筹规划,为寻求山地民族村落景观与农业观光适宜性发展实施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探索一条地域性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