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4)
- 2023(8428)
- 2022(7095)
- 2021(6357)
- 2020(4950)
- 2019(11256)
- 2018(11078)
- 2017(20299)
- 2016(10955)
- 2015(12277)
- 2014(12338)
- 2013(12529)
- 2012(12364)
- 2011(11692)
- 2010(12157)
- 2009(11269)
- 2008(10855)
- 2007(9681)
- 2006(9226)
- 2005(8782)
- 学科
- 济(73961)
- 经济(73905)
- 地方(26281)
- 管理(25534)
- 业(24399)
- 中国(21065)
- 方法(17569)
- 农(17271)
- 企(16231)
- 企业(16231)
- 地方经济(15965)
- 数学(15230)
- 数学方法(15164)
- 业经(14981)
- 学(13328)
- 农业(12413)
- 发(11478)
- 融(10926)
- 金融(10925)
- 环境(10326)
- 制(9990)
- 银(9966)
- 银行(9958)
- 行(9834)
- 贸(9154)
- 贸易(9140)
- 财(8961)
- 易(8645)
- 发展(8330)
- 产业(8321)
- 机构
- 学院(166193)
- 大学(163065)
- 济(80229)
- 经济(78732)
- 研究(69580)
- 管理(56189)
- 中国(52300)
- 理学(46038)
- 理学院(45361)
- 管理学(44711)
- 管理学院(44385)
- 科学(40618)
- 所(36623)
- 京(36477)
- 财(34337)
- 研究所(32862)
- 江(32157)
- 中心(29986)
- 农(28843)
- 财经(25852)
- 经济学(25559)
- 院(24683)
- 范(24597)
- 师范(24357)
- 省(23580)
- 北京(23285)
- 经(23127)
- 经济学院(22543)
- 州(22404)
- 农业(22146)
- 基金
- 项目(100566)
- 科学(78690)
- 研究(75844)
- 基金(70195)
- 家(60664)
- 国家(60115)
- 科学基金(50340)
- 社会(49724)
- 社会科(47135)
- 社会科学(47122)
- 省(42438)
- 基金项目(36529)
- 划(33307)
- 教育(33036)
- 编号(29941)
- 发(29578)
- 自然(29283)
- 资助(28650)
- 自然科(28478)
- 自然科学(28472)
- 自然科学基金(27922)
- 成果(24962)
- 发展(24446)
- 展(24044)
- 重点(23653)
- 课题(23041)
- 部(21462)
- 国家社会(20467)
- 创(20200)
- 创新(19034)
共检索到287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剑光
唐玄宗开天盛世时期,北方经济发展到达唐代的顶峰,而南方的经济也出现了崛起的势头。与唐朝初年相比,至天宝时江南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北方,农业发展需要的人口数初步具备。其时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少于同时期的北方,尤其是几条海塘的修筑,使海塘内的土地免遭咸潮的侵蚀,大量的土地可以种植庄稼,垦田面积越来越大。开元时,江南的农业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明州及十个新县的析置,江南的开发从内陆走向沿海,开发的大体格局在玄宗时已经定形。江南部分州县城墙的修筑,使城市的物质形态更加完善,城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商品经济活跃。江南的手工业,如丝和布纺织、金属铸造业等,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有了开元盛世时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史之乱后,江南才能有力、快速地替代北方,成为"国用大半"的财赋中心。安史乱后的财赋重心南移,既是偶然的,但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本文选取江南、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东北和台湾等较具代表性的区域,分别考察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特色。文章特别强调,虽然各区域自然条件、发展背景不同,发展水平、特点也有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明清时期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商品流通大大加强了。正是由于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商品流通的扩大,才使得各区域可以扬长避短,分工互补,并从而形成各自的经济特色
关键词:
明清,区域经济,商品流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邹如愿
音乐经济是围绕音乐文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商业化运作活动,包括音乐商品的生产、包装、传播、消费过程。在我国的历史记录中,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元明清,音乐经济活动的记录并不鲜见。在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的两大分类中,音乐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生产与消费特征。为进一步追溯我国江南地区音乐经济活动的发展状况及其内在原因,我重点研读了《江南音乐经济史》(韩启超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一书,它是中国音乐专业研究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它以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记录方式详细展现了我国江南地区音乐及其产业经济的发展演变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国灿
南浔是江南著名古镇。自南宋建镇以来,该镇迄今已经历了三次经济转型,即由传统农业经济到商品经济,由传统商品经济到近代外贸经济,以及现代市场和产业体系的构建,从而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活力。南浔经济转型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为当前江南古镇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
南浔 经济转型 江南 古镇 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卓发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子实
本文对"2009中国经济论坛:变革与振兴——中国经济60年"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这些观点涉及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不足,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经济学者的社会责任等前沿内容,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 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何宇 陈珍珍
从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发展关系,收入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在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上均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性,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技术协同而收入协同不足,西部地区虽然具有收入协同性和技术协同性,但其程度不如东部地区;分时间段看,在两个时间段内,技术都存在显著的协同性,且技术的协同性在2010-2016年时间段更高,而收入仅在2003-2009年时间段存在显著的协同性,这意味着经济动能在两个时间段发生了转换,技术创新协同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不断增强。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协同发展 收入协同 技术协同
[期刊] 改革
[作者]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建立于1989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是云南大学第一所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的学院。其主要前身——云南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国兰 龙强 周吉
长江沿江地区的开放和发展在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反映长江沿江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迈入新时期以来长江沿江地区各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安徽等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浙江、云南、贵州等省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其他省市变化不大。当前,长江沿江地区要坚持实施内源外源并举战略,全面提升长江沿江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长江沿江地区 开放型经济 指标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国兰 龙强 周吉
长江沿江地区的开放和发展在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反映长江沿江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迈入新时期以来长江沿江地区各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安徽等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浙江、云南、贵州等省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其他省市变化不大。当前,长江沿江地区要坚持实施内源外源并举战略,全面提升长江沿江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长江沿江地区 开放型经济 指标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瑶 陈辉民 曾志文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1)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总结其时空特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各因素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差异逐年缩小;(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具有“下游恒高上中游略低”的特征,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3)产业结构升级、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与城市化建设强度提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一体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等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怀宇 刘江浩
促进湖南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当前绿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利用绿色经济四面体模型构建湖南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法赋权结合加权平均法对湖南各市州2010-2017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ESDA)研究了各市州的绿色发展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绿色发展状态良好,其中长沙和株洲发展水平较高,而湘中地带与湘西州发展迟缓;在发展状况空间分布上,形成了湘东与湘西地区两级分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关联性上,市州间正向空间关联逐步演化为离散与分化,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集聚性出现弱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谷鹏 支玲 郭小年 臧良震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了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云南省近11年的数据和2011年西部12个省份的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出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西部地区的地位,并从林业资源循环利用、林业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阶段评述了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分析了目前云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林业循环经济 评价 主成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