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0)
2023(12088)
2022(9416)
2021(8672)
2020(6844)
2019(15569)
2018(15598)
2017(28966)
2016(15903)
2015(17524)
2014(17069)
2013(16444)
2012(14953)
2011(13665)
2010(14016)
2009(13418)
2008(13429)
2007(12036)
2006(11220)
2005(10358)
作者
(46180)
(38591)
(38121)
(36401)
(24660)
(18438)
(17284)
(14988)
(14709)
(13766)
(13283)
(13278)
(12639)
(12386)
(12197)
(11804)
(11308)
(11225)
(11168)
(10977)
(9630)
(9457)
(9372)
(9037)
(8709)
(8576)
(8564)
(8557)
(7976)
(7618)
学科
(66427)
经济(66334)
管理(48485)
(44750)
(37396)
企业(37396)
(22272)
中国(21103)
方法(20674)
业经(18349)
(17522)
数学(17323)
数学方法(17131)
(17001)
技术(14873)
农业(14864)
(14780)
地方(13027)
(12897)
(12415)
金融(12414)
(12158)
银行(12123)
(12024)
(11758)
技术管理(10754)
体制(10626)
理论(10314)
土地(10153)
(9230)
机构
大学(224079)
学院(222393)
(91290)
经济(89280)
研究(83280)
管理(81927)
理学(68469)
理学院(67686)
管理学(66480)
管理学院(66062)
中国(66010)
科学(49924)
(49469)
(45384)
(43095)
(41066)
研究所(38561)
中心(37398)
(36264)
财经(34333)
业大(32425)
农业(31948)
北京(31629)
(31245)
(30504)
(30376)
师范(30165)
经济学(28572)
(28535)
(26711)
基金
项目(143372)
科学(112862)
研究(105331)
基金(103438)
(92010)
国家(91243)
科学基金(76997)
社会(67597)
社会科(63911)
社会科学(63887)
(55604)
基金项目(53502)
自然(48566)
教育(47384)
自然科(47320)
自然科学(47301)
(47182)
自然科学基金(46499)
编号(42201)
资助(40983)
成果(35529)
重点(32980)
(32066)
(32037)
(31479)
创新(30231)
课题(29952)
国家社会(28916)
(27539)
(26741)
期刊
(111019)
经济(111019)
研究(71292)
中国(57416)
(40456)
学报(36969)
(35614)
科学(35295)
管理(34071)
教育(28280)
大学(27930)
农业(27114)
(26256)
金融(26256)
学学(25771)
业经(18761)
技术(18122)
财经(18044)
经济研究(17077)
(15746)
(14598)
问题(14253)
图书(12458)
科技(11242)
资源(11014)
(10947)
世界(10928)
(10615)
现代(10506)
技术经济(10401)
共检索到361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江涛  熊柴  蔡继明  
当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历经五次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城乡土地由私人所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以及公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另一方面形成了农村集体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不同权的二元土地制度和土地资源计划配置体制。本文全面分析了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这两方面问题和具体表现,提出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精神,下一程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在城乡土地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两个方面推进,同时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涉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应斌  
笔者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认为所有制结构的变动有利于推进市场化进程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的结论是:提高市场化程度有益于改进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改革的领域是多范围、多层次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蔚华  
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金融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远较计划经济体制下重要得多,因此,金融体制如何尽快地从旧的体制下解放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总体特征去实现自身的改革,其意义远不限于金融体改本身。一、市场经济下的金融必然是市场金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瑞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市场化配置杨继瑞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层基础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创新目标模式就不可能顺利建立。因此,有必要根据现代土地产权理论的运作机理,促进农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晓春  
自2005年,厦门市开始实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政府垄断提供公共产品的局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私人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资源的提供和经营,改变了提供公共资源效率低、成本高的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磊  张华勇  
文章以中国的市场经济转轨为背景,实证分析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利用1998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总量生产率的分解来构造资源配置效率度量指标,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总体上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中西部地区显著弱于东部地区,而且政府规模的扩大会抑制市场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振华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论证市场化是城乡统筹解决短缺资源供需矛盾的可行方法 ,并提出了城乡短缺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若干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先明  李波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土地出让市场化通过影响企业融资能力、产业集聚与企业创新程度三个机制,显著减少企业退出风险,且土地出让市场化转型还促进了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导致资源从低生产率企业向高生产率企业转移,降低了高生产率企业的退出风险,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地,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国有企业退出市场没有任何作用,但显著降低非国有企业的退出风险,并且,在政策不稳定的城市,土地出让市场化对该城市企业退出无明显影响,但能有效减少政策更稳定城市的企业退出概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举  石奇  
随着中国粮食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转变,探究市场化改革下政府与市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机理,可以有效避免社会福利与效益的损失。本文基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粮食分品种月度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检验,从粮食流通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分析了玉米收储政策取消对粮食价格波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对玉米价格波动的直接效应为正,政策通过提升流通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对玉米价格波动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市场化改革一方面直接加剧了价格波动,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资源配置效率平抑了价格波动。两种途径的影响程度不相同,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绝对值比为1:0.248,影响程度的差异来源于市场化改革调节流通配置效率的程度较低。因此今后市场化改革应注重调整粮食市场产业结构,在配合粮食流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同时,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以推动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良性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喆  叶岚  
当前,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要重点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沿着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主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应找准突破口,确定改革优先顺序,明确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协调推动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改革的重点可以概括为:加快金融要素价格市场化定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金融市场准入对内对外平等开放,实现充分市场竞争;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融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健  
从今后看,随着外经贸管理体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对外贸易将成为一个更加自由进入的领域。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特权,只会越来越少。尽管国家还会继续采取措施支持外贸的发展,但是由于外汇紧缺问题已经缓解,汇率、利税、资金政策要与宏观经济相协调,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再大幅度向出口倾斜。国有银行正在向商业银行转轨,贷款将主要考虑风险和收益。不罚息、不加息和不停贷的所谓“三不”政策最近已经取消。受利益杠杆驱使,外贸业务骨干的流动今后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