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9)
2023(17766)
2022(15058)
2021(14207)
2020(11667)
2019(26917)
2018(26673)
2017(51544)
2016(27690)
2015(30971)
2014(30939)
2013(30702)
2012(28631)
2011(25943)
2010(26397)
2009(24712)
2008(23462)
2007(20917)
2006(18612)
2005(16910)
作者
(80411)
(66285)
(65945)
(62749)
(42229)
(31736)
(30169)
(25931)
(25265)
(23993)
(22586)
(22402)
(21169)
(21068)
(20610)
(20568)
(19546)
(19474)
(19129)
(18971)
(16693)
(16246)
(16010)
(15175)
(14958)
(14906)
(14808)
(14708)
(13497)
(13142)
学科
(112475)
经济(112348)
管理(79514)
(76458)
(61984)
企业(61984)
方法(45410)
数学(38860)
中国(38649)
数学方法(38463)
(31442)
(31357)
(29579)
金融(29578)
(29171)
地方(29166)
银行(29127)
(28146)
业经(26572)
(25341)
(23336)
(21329)
贸易(21308)
农业(21235)
(20642)
理论(18611)
(18539)
财务(18464)
财务管理(18424)
技术(18106)
机构
大学(393767)
学院(392642)
(159118)
经济(155540)
管理(151726)
研究(135635)
理学(129933)
理学院(128443)
管理学(126441)
管理学院(125708)
中国(106976)
(84714)
科学(81740)
(78366)
(68509)
(62653)
中心(62318)
研究所(61791)
财经(61309)
(58163)
业大(55867)
(55661)
北京(54373)
(52569)
师范(52059)
(48986)
农业(48786)
经济学(48535)
(48296)
财经大学(45696)
基金
项目(259295)
科学(203340)
研究(192885)
基金(186536)
(161691)
国家(160278)
科学基金(136991)
社会(121073)
社会科(114804)
社会科学(114777)
(101489)
基金项目(98800)
教育(88038)
自然(87222)
(85222)
自然科(85148)
自然科学(85128)
自然科学基金(83582)
编号(79161)
资助(76622)
成果(65795)
(58354)
重点(57980)
(57387)
课题(55046)
(54028)
创新(50371)
国家社会(49454)
教育部(49334)
项目编号(49079)
期刊
(180166)
经济(180166)
研究(123315)
中国(79893)
学报(60214)
(58462)
(57817)
管理(56947)
科学(55373)
(49637)
金融(49637)
教育(46067)
大学(45737)
学学(42926)
农业(39502)
技术(32875)
业经(30209)
财经(30100)
经济研究(29127)
(25689)
问题(23765)
图书(20523)
理论(20172)
(19761)
(18382)
实践(18342)
(18342)
科技(18330)
技术经济(18196)
商业(18110)
共检索到598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尽管"打捆贷款"、"政府担保、财政兜底"的平台融资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及债务风险的剧增,但此模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开发银行充分运用政府组织协调和增信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孵化、建设合法、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市场,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存在的"市场主体缺失"和"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的行为和创新,是开发性金融理念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领域的一种体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尽管"打捆贷款"、"政府担保、财政兜底"的平台融资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及债务风险的剧增,但此模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开发银行充分运用政府组织协调和增信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孵化、建设合法、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市场,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存在的"市场主体缺失"和"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的行为和创新,是开发性金融理念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领域的一种体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雁玲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促进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剧增、管理运作不规范、政企界限不清晰、债务规模迅速膨胀、融资渠道单一、法律失效、信息不透明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投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学术界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投融资平台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讨论的较少。因此,本文从投融资平台的历史发展过程、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投融资平台的现状与问题三方面的理论文献入手,系统梳理我国投融资平台的产生与发展近况,并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宸刚  蔡宁  赵建辉  
1994年,为解决"两个比重"不断下降的问题,我国开始进行分税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分税制改革成效显著,"两个比重"逐渐上升(见图1),但由此却给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压力,其中之一便是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据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107174亿元,占当年GDP的25.95%,其中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资金来源,比重高达79%。近年来,虽然通过规范地方政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米璨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是转轨经济阶段的产物,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直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规范与管理,兴利除弊。本文分析了投融资平台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动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需求。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及地方政府发债融资、项目融资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依旧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重要机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一定时期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需求。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及地方政府发债融资、项目融资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依旧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重要机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一定时期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伟  黄亭亭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投融资平台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米璨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仅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作为随时可能引发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源头也广受关注和讨论。本文深入研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其风险,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财政金融稳定与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适当的防控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类承曜  
地方政府债务合约中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巨大的代理成本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如果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就会过度举债,引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由于中国政治体制、金融市场与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描述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地方政府代理成本和外部性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地方政府会过度举债。因此,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规范性管理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密的因果循环。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和体制法律约束下,催生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为地方政府借用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地区城市建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封北麟  
本文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财政风险的现状、形成原因和危害,揭示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无序发展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扩张,对财政调控和管理形成巨大压力,诱发财政风险,并就此提出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控制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琳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就分别从融资机制、投资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及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温来成  苏超  
在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修订《预算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前景值得思考。实践证明,在促进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其发展也面临债务风险预警和数量控制、相关法制建设等一些系列问题。本文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性质入手,分析了投融资平台整合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投融资平台逐步向整合政策性金融体系、健全政府信用制度、界定政府投融资活动范围、实行法定分类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承担政府综合性信用功能的公共企业的方向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张偲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来已久,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大量举借银行贷款和发行城投债,该问题进一步凸显。本文对2012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城投债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论述了推进《预算法》修改、允许地方发行市政债券的财政体制条件研究等今后城投债管理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从提高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保证中央财政对全国债务风险的调控能力、为城投债向市政债券等规范的地方债转化创造体制条件等方面,对城投债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