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2)
2023(18201)
2022(15449)
2021(14410)
2020(11657)
2019(26757)
2018(26411)
2017(50404)
2016(27171)
2015(30258)
2014(30392)
2013(30288)
2012(28103)
2011(25465)
2010(25867)
2009(24117)
2008(22916)
2007(20646)
2006(18394)
2005(16762)
作者
(80034)
(66862)
(66033)
(62598)
(42126)
(32116)
(29905)
(26052)
(25278)
(23857)
(22662)
(22635)
(21106)
(21042)
(20596)
(20463)
(19539)
(19427)
(19068)
(19027)
(16628)
(16526)
(16104)
(15424)
(15054)
(14853)
(14830)
(14728)
(13649)
(13265)
学科
(116461)
经济(116343)
(82677)
管理(73343)
(58845)
企业(58845)
(52190)
方法(45469)
数学(39400)
数学方法(39017)
中国(37387)
农业(34724)
地方(29855)
业经(29677)
(29625)
金融(29624)
(28790)
银行(28743)
(28083)
(27775)
(25356)
(23721)
(19994)
贸易(19972)
(19337)
技术(18316)
(17862)
理论(17711)
(17665)
财务(17592)
机构
学院(389058)
大学(387221)
(160482)
经济(157021)
管理(151987)
研究(136631)
理学(130520)
理学院(129088)
管理学(127014)
管理学院(126328)
中国(108743)
(82885)
科学(82790)
(79648)
(73053)
(69185)
中心(63885)
研究所(62636)
业大(62328)
农业(61175)
(58371)
财经(57801)
(52658)
北京(52527)
(51525)
师范(51044)
(48543)
(47969)
经济学(47611)
经济学院(42845)
基金
项目(260573)
科学(204931)
研究(192515)
基金(188284)
(164011)
国家(162543)
科学基金(139189)
社会(121971)
社会科(115409)
社会科学(115377)
(102821)
基金项目(100042)
自然(89034)
自然科(86942)
自然科学(86923)
教育(86350)
(85597)
自然科学基金(85378)
编号(79301)
资助(76708)
成果(64105)
(59394)
重点(58070)
(57427)
课题(54297)
(54140)
创新(50473)
国家社会(50072)
科研(49242)
教育部(48803)
期刊
(185126)
经济(185126)
研究(118230)
中国(82576)
(79853)
学报(62791)
科学(58752)
农业(53868)
管理(53851)
(53479)
(51606)
金融(51606)
大学(48205)
学学(45717)
教育(42243)
业经(34493)
技术(32472)
财经(28393)
经济研究(27570)
(25909)
问题(24753)
(24209)
(19784)
理论(19474)
技术经济(18904)
科技(18801)
图书(18535)
世界(18228)
现代(17905)
实践(17724)
共检索到595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谭小芳  白璐  
农村金融制度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即"双失灵")同时存在,是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先破解"双失灵"这一约束。开发性金融凭借重建市场、重建制度的特殊运行机制,通过发挥政策性引导、开发性扶持、引领整合不同融资方式等途径,促进农村金融市场依次开放,逐步建立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实现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稳步提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梅世文  
开发性金融作为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为实现政府发展目标,推进制度和市场建设,增进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开发性金融具有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方法。重要体现在强调规划先行,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以县域经济为重点、注重信用建设和市场建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蔡华相  
面对缺损严重的农村金融市场,如何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本文从规划、县域经济、融资平台、融资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支持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金融资金支持,更需要把政府、金融、市场和企业等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新型融资平台,推动农村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在农村建立平等的融资体系,形成融资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志辉  张晓明  
农户的经济行为是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出发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低效在于对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经济行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农户的经济行为具有复杂性,表现为在各种外部约束条件下的经济理性,传统金融制度安排无法有效满足这种复杂的微观金融需求,而开发性金融才是适应中国农村微观基础的并能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一种可持续金融支持的有效形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元  
资本是关系到当下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命题,而信用是实现从财富到资本转化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四个维度考察信用与资本的关系。一是关于信用的产生和演进,指出了信用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从社会财富三个阶段来审视信用和资本相互作用的演进过程。二是信用的性质和功能。讨论了信用的基本性质,以及规范商品和资本交易、促进资本形成以及信用的金融功能等基础性功能,并进一步讨论了信用的证券化功能以及金融市场建设功能。三是当前信用体系面对的新挑战和新问题。首先提出了美元外汇储备在一定意义上是美元信用对中国储蓄的证券化,是全球信用美元化的组成,在资本匮乏阶段是必要选择,而当下需要对财富和资本寻找新的载体,需要考虑和实现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其次,从深化对国家信用的运用角度对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了思考,初步提出了通过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股权证券化工具,解决长期资本不足问题,应对当前挑战的设想。四是在回顾和总结部分,本文指出,信用的形态会随着资本发展而不断演进,从个人到企业、国家再到国际,从债务信用升级为命运信用即股权信用,乃至尚未出现的国际股权信用,是未来信用发展的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宏元  
农业本身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速度慢,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影响,属于高风险低收益行业。农业建设项目资金缺乏,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桎梏,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当务之急。一、融资模式分析(一)"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是指将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户与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约定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一定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震  
本文选取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效率与农村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显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和金融效率的提升,都能显著地促进农村消费结构优化调整;而从区域特征看,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消费结构优化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成立,而农村金融效率对消费结构的促进作用仅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满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选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希  罗剑朝  
笔者依据对杨凌区等9个乡镇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西部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不高,且资金配置效率呈现出地域化分布特征,农户的文化程度、往返金融机构便利程度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而农户人均收入、参与产权抵押贷款对资金配置效率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提高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改革、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覆盖范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炳友  
金融效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难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造成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从市场、政策、制度和金融机构本身的业务等方面提出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措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辉  王永伟  
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运作方式,利用模型对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下政府、银行和企业行为的效率进行了对比。通过挑选企业和监督企业的过程,说明了在开发性金融的融资模式下,融资效率更高。开发性金融有别于政策性金融,它是一种独立的金融形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怀邦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和相关政策支持、制度安排,提出国开行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在重点领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懋  
二十多年来,中国开发性金融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6年末,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发展成为投、贷、租、证等全牌照经营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贷款余额约10万亿元,而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已经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资产质量优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开发性金融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对其职能和作用进行明确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懋  
二十多年来,中国开发性金融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6年末,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发展成为投、贷、租、证等全牌照经营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贷款余额约10万亿元,而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已经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资产质量优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开发性金融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对其职能和作用进行明确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怀邦  
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开行")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成立20年来,开行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际趋势和时代要求,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中,在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的进程中,留下了开发性金融的深深印迹,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开行20年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历程1994~1998年,开行发挥政策性银行功能优势,筹集和引导资金,有力支持了国家"两基一支"重点项目建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着眼于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