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4)
- 2023(13747)
- 2022(11675)
- 2021(10654)
- 2020(8896)
- 2019(20618)
- 2018(20023)
- 2017(38815)
- 2016(20876)
- 2015(23367)
- 2014(23533)
- 2013(23505)
- 2012(22411)
- 2011(20435)
- 2010(20907)
- 2009(19710)
- 2008(19017)
- 2007(17358)
- 2006(15236)
- 2005(14423)
- 学科
- 济(93394)
- 经济(93305)
- 业(58069)
- 管理(55638)
- 企(45620)
- 企业(45620)
- 方法(37458)
- 数学(32848)
- 数学方法(32558)
- 中国(32069)
- 融(28385)
- 金融(28383)
- 银(26959)
- 银行(26929)
- 农(26373)
- 行(26097)
- 地方(25976)
- 财(24721)
- 贸(22629)
- 贸易(22614)
- 易(22044)
- 业经(21065)
- 制(20216)
- 学(18302)
- 农业(18038)
- 务(15111)
- 财务(15067)
- 财务管理(15027)
- 企业财务(14330)
- 技术(14029)
- 机构
- 学院(302354)
- 大学(301388)
- 济(129405)
- 经济(126614)
- 管理(111302)
- 研究(107632)
- 理学(94299)
- 理学院(93180)
- 管理学(91635)
- 管理学院(91071)
- 中国(87306)
- 科学(64952)
- 京(64603)
- 财(61166)
- 所(55727)
- 农(54630)
- 中心(51249)
- 研究所(50263)
- 财经(47839)
- 江(47284)
- 业大(44233)
- 经(43316)
- 农业(42781)
- 北京(41265)
- 经济学(41011)
- 范(40244)
- 师范(39821)
- 州(38624)
- 院(38086)
- 经济学院(37172)
- 基金
- 项目(193913)
- 科学(152056)
- 研究(141943)
- 基金(139707)
- 家(121687)
- 国家(120637)
- 科学基金(102490)
- 社会(90423)
- 社会科(85873)
- 社会科学(85848)
- 省(76880)
- 基金项目(73441)
- 自然(64752)
- 教育(64582)
- 划(64098)
- 自然科(63273)
- 自然科学(63254)
- 自然科学基金(62150)
- 资助(57855)
- 编号(57618)
- 成果(47506)
- 发(46950)
- 重点(44133)
- 部(42904)
- 创(40678)
- 课题(40328)
- 创新(38096)
- 发展(37686)
- 国家社会(37509)
- 科研(37183)
- 期刊
- 济(145780)
- 经济(145780)
- 研究(92777)
- 中国(65347)
- 农(51058)
- 学报(48041)
- 财(47341)
- 融(44222)
- 金融(44222)
- 科学(43201)
- 管理(40196)
- 大学(35965)
- 学学(33798)
- 农业(33774)
- 教育(32654)
- 技术(25636)
- 业经(24455)
- 经济研究(24112)
- 财经(24016)
- 经(20593)
- 问题(19594)
- 业(18079)
- 贸(17648)
- 国际(15420)
- 技术经济(15404)
- 理论(15197)
- 图书(14848)
- 商业(14598)
- 世界(14084)
- 版(14066)
共检索到473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倪经纬
开发性金融"走出去"过程中很重要的两条原则就是要"先义后利"和树立大风险观,将金融要素资源的外部性进行合理掌控,尽可能激励合作国参与到全方位的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发展。这意味着中国将会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及部分发达国家的全球性新型经济金融合作网络。为此,有必要对开发性金融在这一网络中的正外部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的网络外部性作用形成共生关系的开放性金融合作网络。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 走出去 网络外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倪经纬
开发性金融"走出去"过程中很重要的两条原则就是要"先义后利"和树立大风险观,将金融要素资源的外部性进行合理掌控,尽可能激励合作国参与到全方位的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发展。这意味着中国将会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及部分发达国家的全球性新型经济金融合作网络。为此,有必要对开发性金融在这一网络中的正外部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的网络外部性作用形成共生关系的开放性金融合作网络。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 走出去 网络外部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濂 倪经纬
中国开发性金融"走出去"过程中在考虑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的同时,还必须要充分考虑双边乃至多边框架下与合作国之间的共赢合作需求,发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协同性与激励机制等原理运用到金融合作中,面对"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要善于采取低成本磋商机制,将合作国利益放在优先考虑地位,适时考量以"利他主义"理念推进合作,选择事后谈判时利益分享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元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当中,金融对外开放的广度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濂 倪经纬
中国开发性金融"走出去"过程中在考虑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的同时,还必须要充分考虑双边乃至多边框架下与合作国之间的共赢合作需求,发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协同性与激励机制等原理运用到金融合作中,面对"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要善于采取低成本磋商机制,将合作国利益放在优先考虑地位,适时考量以"利他主义"理念推进合作,选择事后谈判时利益分享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倪经纬 王曙吉
在中国现实条件下,金融地理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从理论上构建新的金融地缘框架。开发性金融是中国金融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开发性金融"走出去"的国际地理布局机制,是通过金融要素全球配置,解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存在的"密度、距离、分割"问题,构建符合商业利益价值基础的"中心-外围"模式,形成多样化的合作机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言属于高经济密度地区,有着重要的市场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开发性金融引导国际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缩短彼此之间的经济距离,有效解决市场准入限制问题,实现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严华
开发性金融是一种特殊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是连接政府与市场,实现两种机制优势内在结合的有效途径,成为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方式。本文研究了开发性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借鉴日本开发性金融经验与教训,通过分析我国开发性金融实践对产业升级的支持效应,总结提出在当前现代化"赶超"的关键性历史阶段,开发性金融是弥补我国投融资体制不足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并就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 产业升级 支持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怀邦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和相关政策支持、制度安排,提出国开行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在重点领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懋
二十多年来,中国开发性金融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6年末,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发展成为投、贷、租、证等全牌照经营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贷款余额约10万亿元,而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已经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资产质量优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开发性金融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对其职能和作用进行明确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懋
二十多年来,中国开发性金融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6年末,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发展成为投、贷、租、证等全牌照经营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贷款余额约10万亿元,而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已经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资产质量优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开发性金融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对其职能和作用进行明确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怀邦
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开行")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成立20年来,开行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际趋势和时代要求,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中,在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的进程中,留下了开发性金融的深深印迹,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开行20年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历程1994~1998年,开行发挥政策性银行功能优势,筹集和引导资金,有力支持了国家"两基一支"重点项目建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着眼于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元
资本是关系到当下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命题,而信用是实现从财富到资本转化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四个维度考察信用与资本的关系。一是关于信用的产生和演进,指出了信用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从社会财富三个阶段来审视信用和资本相互作用的演进过程。二是信用的性质和功能。讨论了信用的基本性质,以及规范商品和资本交易、促进资本形成以及信用的金融功能等基础性功能,并进一步讨论了信用的证券化功能以及金融市场建设功能。三是当前信用体系面对的新挑战和新问题。首先提出了美元外汇储备在一定意义上是美元信用对中国储蓄的证券化,是全球信用美元化的组成,在资本匮乏阶段是必要选择,而当下需要对财富和资本寻找新的载体,需要考虑和实现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其次,从深化对国家信用的运用角度对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了思考,初步提出了通过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股权证券化工具,解决长期资本不足问题,应对当前挑战的设想。四是在回顾和总结部分,本文指出,信用的形态会随着资本发展而不断演进,从个人到企业、国家再到国际,从债务信用升级为命运信用即股权信用,乃至尚未出现的国际股权信用,是未来信用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 信用 资本 股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元
开发性金融的实践和成果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中长期投融资机构,始终把"抓好党建、办好银行、支持发展"作为工作指导思想,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服务国家战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蓝虹
目前,我国碳金融发展尚处于低层次的初级阶段,市场发育不足与机制体制缺损共存并相互恶化,导致碳金融市场融资风险大,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开发性金融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其有助于解决我国碳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开发性金融借助国家信用和融资支持,通过提高低碳企业的信用水平,完善市场机制、体制,促进其成长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最终实现低碳企业的市场化融资,推动我国碳金融和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谈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走出去"取得较大进展,较好地服务了企业"走出去",但"参与者"的定位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还需要积极发挥"倡议者"和"推动者"的作用。我国金融"走出去"的根本目标仍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随着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需要通过完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提升金融"走出去"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
关键词:
金融“走出去” “一带一路” 经济全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