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4)
- 2023(12408)
- 2022(10316)
- 2021(9421)
- 2020(7403)
- 2019(16407)
- 2018(16029)
- 2017(30327)
- 2016(16143)
- 2015(17903)
- 2014(17939)
- 2013(18110)
- 2012(17316)
- 2011(16257)
- 2010(16820)
- 2009(15638)
- 2008(15243)
- 2007(14201)
- 2006(13182)
- 2005(12244)
- 学科
- 济(95206)
- 经济(95136)
- 农(49969)
- 业(49172)
- 管理(38295)
- 农业(33549)
- 地方(29963)
- 中国(26687)
- 企(26184)
- 企业(26184)
- 业经(23658)
- 方法(23411)
- 数学(20179)
- 数学方法(20042)
- 地方经济(16778)
- 发(16774)
- 学(15894)
- 制(15581)
- 融(13631)
- 金融(13630)
- 银(13449)
- 银行(13428)
- 环境(13228)
- 贸(13212)
- 贸易(13200)
- 行(13178)
- 发展(13096)
- 展(13061)
- 农业经济(12804)
- 易(12666)
- 机构
- 学院(244713)
- 大学(237394)
- 济(114255)
- 经济(111948)
- 研究(94560)
- 管理(89575)
- 理学(75387)
- 理学院(74478)
- 管理学(73466)
- 中国(73261)
- 管理学院(72991)
- 农(57912)
- 科学(54616)
- 京(50844)
- 所(48467)
- 财(46516)
- 农业(43765)
- 研究所(43452)
- 中心(42809)
- 江(40063)
- 业大(39126)
- 财经(35607)
- 范(34384)
- 师范(34123)
- 经济学(34114)
- 院(32886)
- 北京(32402)
- 经(32075)
- 州(31593)
- 省(31185)
- 基金
- 项目(153128)
- 科学(120686)
- 研究(117488)
- 基金(108412)
- 家(94028)
- 国家(93102)
- 科学基金(78495)
- 社会(77010)
- 社会科(72650)
- 社会科学(72632)
- 省(62134)
- 基金项目(56844)
- 划(50718)
- 教育(50668)
- 编号(49119)
- 自然(45776)
- 自然科(44590)
- 自然科学(44578)
- 自然科学基金(43748)
- 资助(42371)
- 发(41641)
- 成果(39663)
- 重点(34905)
- 课题(34677)
- 发展(34457)
- 展(33885)
- 部(33492)
- 农(32675)
- 国家社会(32011)
- 创(31527)
- 期刊
- 济(150546)
- 经济(150546)
- 研究(78463)
- 农(63253)
- 中国(59293)
- 农业(42774)
- 科学(35743)
- 学报(35396)
- 管理(32656)
- 财(32184)
- 融(28926)
- 金融(28926)
- 业经(28803)
- 大学(27938)
- 学学(26674)
- 教育(26183)
- 技术(22471)
- 经济研究(21822)
- 业(20206)
- 问题(20124)
- 财经(17776)
- 世界(16018)
- 经(15569)
- 农业经济(15501)
- 农村(15485)
- 村(15485)
- 经济问题(14209)
- 技术经济(14196)
- 资源(13324)
- 版(13143)
共检索到402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新楷 谌新民
本文认为开发国道经济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困难和带动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可供选择的措施。文章分析了国道经济具有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指出开发重点要做到商品基地建设、市场建设和集镇建设三者有机结合。应利用国道交通优势,用大生产、人流通、大市场的思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大调整。通过国道经济带形成强辐射和强吸纳功能,促使传统农业向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商品农业转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亚美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详细解读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发展目标;其次,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最后,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桔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发展特色产业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受到城乡差异下二元结构的限制,面临产业结构单调与配套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产业融合布局,推进区域资源互补,走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带动农业之路,从而实现农村经济跨区域的协调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经济 价值 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颖
<正>农村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农村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综合体,其在地理空间内部具有高度相似性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农村生产力的布局、农村经济效益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农村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水平,但同时受政策环境、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等外部因素差异影响而呈现地区不平衡的特点。一些地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市场机制,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其加快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林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形成了城市化发展模式。为了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当前社会广为关注的重点。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进一步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牢固基础,并且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由唐小凤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一书,梳理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情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宁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进行了多样化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但各种探索模式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要素。本文基于土地流转现状分析,找到当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依托“土地转出方—土地流转—土地转入方”的逻辑探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从土地需求方、土地供给方、政府监管和保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土地流转 影响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荣
乡村人才振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应有之义。受农村发展进程缓慢的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瓶颈制约的严峻挑战,缺乏管理型、技术型及创新型等多类人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动能不足,这将成为农村长期发展的短板。鉴于人才战略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如何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优势,建立和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实现农村人才聚集将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冬 石径溪
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冲突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布局,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始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第一原则,在协同发展中实现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皮策民
赣南既是老区又是山区,它不仅地下矿产资源种类繁多,而且地表农业资源也极为丰富。怎样化本区农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是推动赣南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一)地利与天时是赣南农业全面发展的两大优势条件。赣南下辖18市、县,人口为641.35万,其中农村人口为566.16万,土地总面积39.083平方公里,界于东经113°54′~116°38′和北纬24°24′~27°09′之间。古生代原为大海,至中生代经多次造山运动到燕山运动和新构造运物,才奠定了今日地貌的基本轮廓。再经近代地质外力内营的作用,形成了当前多姿的地形外貌。全区东、南、西环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光烈
党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应当作为我国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这一精神,对于农业信贷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多少年来,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同志苦于资金周转不活,贷款沉淀过多,经济效果不好。这固然有多种原因,从经济根源上看,就在于农村多种经营不发展,商品率低,货币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敏 覃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村科技人力资源是制约着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科技人力资源 经济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红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应对“三农”问题与打造新农村、开创新农业、塑造新农民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则是重中之重,只有如此农村才能获得充足金融支持,才能让农村发展“有米下炊”。国有农业投资公司,通过基金、委贷、担保、小贷、保险等金融工具,助力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窦祥胜
建立企业振兴区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鼓励投资者在区内进行创业和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企业振兴区不仅是引导和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它也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结构变迁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采取措施,加快企业振兴区发展步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大学生创业与农村经济提升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既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也能够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密切大学生创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就是要为大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创业环境,切实发挥大学生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创业 经济提升 互动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