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1)
2023(10046)
2022(8553)
2021(7737)
2020(6312)
2019(14415)
2018(14391)
2017(28025)
2016(15039)
2015(16327)
2014(16470)
2013(16319)
2012(15535)
2011(14276)
2010(14493)
2009(13576)
2008(13591)
2007(12239)
2006(11133)
2005(10661)
作者
(42538)
(35987)
(35311)
(33798)
(22822)
(17057)
(16090)
(13798)
(13696)
(13019)
(12371)
(12080)
(11715)
(11417)
(11348)
(11107)
(10442)
(10333)
(10296)
(10183)
(9132)
(8806)
(8526)
(8347)
(8105)
(8069)
(8001)
(7958)
(7204)
(6945)
学科
(72428)
经济(72321)
管理(47895)
(41979)
(33299)
企业(33299)
中国(21514)
(20002)
方法(19920)
地方(19601)
(18399)
(17408)
数学(16766)
业经(16688)
数学方法(16629)
(13295)
银行(13280)
(13161)
金融(13159)
农业(13146)
(12886)
(12830)
(12652)
(11560)
环境(11397)
地方经济(10619)
(10605)
贸易(10592)
(10195)
体制(10146)
机构
学院(214144)
大学(212523)
(93066)
经济(91112)
管理(80972)
研究(77734)
理学(67866)
理学院(67091)
管理学(66165)
管理学院(65774)
中国(61663)
(46947)
(46662)
科学(44119)
(39156)
(35434)
中心(35414)
财经(35368)
(34887)
研究所(34655)
(31918)
北京(29814)
业大(29158)
经济学(28778)
(28501)
(28336)
师范(28230)
(27550)
农业(27067)
财经大学(25989)
基金
项目(134856)
科学(107825)
研究(101991)
基金(98138)
(84468)
国家(83719)
科学基金(72327)
社会(67087)
社会科(63629)
社会科学(63619)
(53010)
基金项目(51639)
教育(45931)
自然(44206)
(44052)
自然科(43136)
自然科学(43128)
自然科学基金(42338)
编号(41153)
资助(39536)
成果(34211)
(34140)
(30839)
(30488)
重点(30407)
课题(29623)
(28300)
国家社会(28039)
发展(28000)
(27513)
期刊
(116170)
经济(116170)
研究(70642)
中国(53524)
(36555)
(34744)
管理(32801)
科学(29905)
学报(28760)
(26480)
金融(26480)
教育(24131)
农业(23059)
大学(22916)
学学(21559)
业经(20093)
财经(18227)
经济研究(18041)
技术(17924)
(15690)
问题(15061)
(11245)
(10770)
世界(10589)
现代(10192)
技术经济(10103)
商业(10078)
改革(9889)
(9889)
理论(9859)
共检索到349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杰  李仲飞  
基于一个住房存量部分调整模型,估算了住房市场上供给方对需求冲击的反应速度。实证分析表明,面对我国住房市场上的正向需求冲击,供给方不能做出快速反应以增加住房供给是近些年我国房价持续高涨的重要原因。住房建设周期不能完全解释过慢的反应速度,开发商基于房价的预期而采取的囤积土地、延长开发等行为以及政府对土地的严格管制是供给方调整缓慢的原因。因此,在住房需求持续增加的大环境下,政府应重视供给方的管理。一方面改变市场预期,严厉打击囤地等行为以调节住房供给速度;另一方面,逐步放开土地管制,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实现供需平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海  丰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供应管制通过住房供给弹性渠道对房价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计量检验。研究结果:(1)土地供应管制影响房价波动的渠道是:土地供应管制的宽松和收紧通过供地规模、用地成本以及市场预期影响住房供给弹性,再经由供求关系和投机效应的传导影响房价波动。(2)土地供应管制可以解释45%的城市间住房供给弹性差异;地方政府不同松紧程度的策略性供地行为导致住房供给弹性与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负相关,中央偏向中西部的土地配额管制政策导致东部城市住房供给弹性低于中西部城市。(3)住房供给弹性决定了房价周期波动,并具有非对称性效应:在市场景气繁荣阶段,供给弹性越小,房价涨幅就越大;在市场不景气阶段,房价跌幅与供给弹性的关系存在方向上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土地和住房领域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革供地制度和调整供地政策,使土地供应与住房需求在时空维度上相匹配,将有利于熨平房价波动,降低市场风险。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进  李准  曹升元  
商品房的高空置率问题使得对房地产开发商决策行为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全面。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建模思想,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价格博弈研究,分析发现避免开发商之间出现价格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实现市场差异化;通过开发博弈的研究,论证了在各开发商理性的情况下谁优先开发谁就具有市场的主动权,从而对政府在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寻租活动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鲍海君  庄红梅  
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开发商囤地行为逻辑及群体演化趋势,构建了开发商囤地的演化博弈模型。主要结论:当囤地策略支付为正,且大于不囤地策略支付时,开发商都选择囤地策略;当囤地策略支付为正,但小于不囤地策略支付时,开发商动态选择囤地策略,囤地企业稳定于一定比例;当囤地策略支付为负,且小于不囤地策略支付时,开发商都选择不囤地策略。最后,根据开发商囤地行为逻辑和结论给出了管制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鲍海君  庄红梅  
研究目的:探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发商囤地行为决策机理及管制策略。研究方法:演化博弈论方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发商囤地的演化博弈模型,论证了4种情景下两群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各种情景进行了现实解释。研究结论:立体化全方位增加开发商囤地成本、全面监察与重点监察相结合以及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发商囤地实行差异化处罚力度可有效管制囤地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杜聪  李松林  
住房供给弹性是决定房价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是否缺乏弹性?影响住房供给弹性大小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为探究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地理约束、耕地保护约束和容积率规制的单中心城市模型,重点考察了三者对住房供给弹性的影响机理,进而运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与微观土地交易数据,全面测度了中国城市土地开发中的自然地理约束和容积率规制强度,并基于2005—2013年中国城市层面的统计数据,采用外生冲击引起的需求变动这一识别策略来估计住房供给弹性。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整体表现为缺乏弹性,而自然地理约束及容积率规制是导致住房供给缺乏弹性的重要原因;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其住房供给弹性越小,且受自然地理约束的制约程度越高。这为中国当前房价整体涨幅明显,尤其是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典型事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因此,政府应当坚持"因城施政"的思路,适当降低土地开发中的容积率规制强度,逐步增加供给弹性偏低的大城市土地供应,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禤杰文  
目前,由于我国住房供给内部结构不合理,使得住房消费特性不能有效显现,住房存量市场没有有效激活,经济适用房供给对象不明确,廉租住房制度缺乏有效执行,造成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以及高房价、高空置率"双高"并存的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必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亚兵  
对经济适用房价格管制,存在两种管制方法—回报率管制和最高限价管制。在不完全信息或者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对经济适用房价格的不同管制方法,会对开发商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在事先或者事后均为最优的管制方法是不存在的,实际的价格管制只能是一种效率的权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程浩  
近年来,建在集体土地上的小产权房已规模化生成并逐步做大做强,具备了相当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政府不得不理性应对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中央及有关部委、北京等地方政府,曾分别颁发小产权房开发禁令或禁止性管制政策,但都未取得预期效果。媒体和学界分别对小产权房开发管制进行了报道和研究,但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理论主张不足以根治小产权房开发衍生的问题。文章基于集体土地制度的视角,认真审视和研判小产权房开发管制的研究动态,选择法律的、政治的和管理的路径,建构小产权房未来发展的政策框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厉伟  
对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解决住房供给主体单一化问题远比对住房产品的供给形式进行规制更重要。住房供给主体单一化所造成的供给垄断是造成当前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非营利组织参与住房供给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住房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并减弱开发商的市场力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立文  张涛  刘广平  
基于等维递补模型和熵值法的组合预测方法,对我国城镇人口及其人均建筑面积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2013至2017年间我国保障房的供给量进行预测,就促进保障房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理恒  
着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土地财政是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文章主要从激励机制、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三个层面剖析了土地财政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模式下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激励机制不足、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都相对缺乏。结合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新常态下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凌罡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品,其基本属性是居住属性,同时也具有投资属性。计划经济时期,住房作为民生品被纳入福利体系,其建设和分配由政府统包,但短缺问题长期存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住房在商品化进程中逐渐由民生品向投资品演变,出现房价快速上涨、住房供给结构失调等新的问题。60余年来我国住房供给领域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科学准确把握住房的双重属性,制定制度和政策时存在偏差,导致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因此,必须坚持把居住属性作为住房的基本属性,并合理适度发挥其投资属性,从而找准制度和政策的定位,深入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住有所居"奠定基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菊芬  张京祥  
从住房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加剧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制度性因素,并通过对国外及香港地区相关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城市居住分异进行制度性调控的建议,即一方面要运用经济手段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另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住房供应制度,坚持住房有分异,分异有尺度,以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凌罡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品,其基本属性是居住属性,同时也具有投资属性。计划经济时期,住房作为民生品被纳入福利体系,其建设和分配由政府统包,但短缺问题长期存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住房在商品化进程中逐渐由民生品向投资品演变,出现房价快速上涨、住房供给结构失调等新的问题。60余年来我国住房供给领域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科学准确把握住房的双重属性,制定制度和政策时存在偏差,导致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因此,必须坚持把居住属性作为住房的基本属性,并合理适度发挥其投资属性,从而找准制度和政策的定位,深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