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4)
- 2023(13875)
- 2022(11378)
- 2021(10329)
- 2020(8300)
- 2019(18814)
- 2018(18606)
- 2017(35084)
- 2016(18583)
- 2015(20577)
- 2014(20343)
- 2013(20245)
- 2012(18974)
- 2011(16878)
- 2010(17109)
- 2009(16028)
- 2008(16002)
- 2007(14365)
- 2006(13074)
- 2005(12252)
- 学科
- 济(87510)
- 经济(87415)
- 业(80931)
- 企(72397)
- 企业(72397)
- 管理(67604)
- 业经(31083)
- 农(28931)
- 方法(28001)
- 地方(26489)
- 中国(25686)
- 财(23931)
- 技术(21712)
- 农业(21139)
- 数学(19653)
- 数学方法(19495)
- 务(17526)
- 财务(17508)
- 财务管理(17489)
- 制(17335)
- 企业财务(16483)
- 和(16256)
- 理论(15315)
- 策(15021)
- 划(14819)
- 贸(14372)
- 贸易(14351)
- 环境(14123)
- 技术管理(14112)
- 易(13792)
- 机构
- 学院(265631)
- 大学(257226)
- 济(112436)
- 经济(110206)
- 管理(105236)
- 研究(91122)
- 理学(88628)
- 理学院(87622)
- 管理学(86594)
- 管理学院(86039)
- 中国(72555)
- 京(55761)
- 科学(53564)
- 财(51431)
- 所(45198)
- 江(44329)
- 农(43812)
- 中心(41680)
- 研究所(40330)
- 财经(39393)
- 州(36962)
- 业大(36198)
- 经(35402)
- 北京(35391)
- 范(35263)
- 师范(34986)
- 院(33683)
- 农业(33647)
- 经济学(32568)
- 省(29816)
- 基金
- 项目(169443)
- 科学(135547)
- 研究(129992)
- 基金(120643)
- 家(103384)
- 国家(102336)
- 科学基金(89645)
- 社会(83815)
- 社会科(79390)
- 社会科学(79374)
- 省(70269)
- 基金项目(64640)
- 教育(57202)
- 划(56656)
- 自然(55489)
- 自然科(54152)
- 自然科学(54138)
- 自然科学基金(53212)
- 编号(52705)
- 资助(46267)
- 发(43267)
- 创(41585)
- 成果(41535)
- 重点(37990)
- 创新(37854)
- 业(37711)
- 课题(37493)
- 部(35941)
- 发展(35518)
- 展(34914)
- 期刊
- 济(141411)
- 经济(141411)
- 研究(83823)
- 中国(62121)
- 管理(46605)
- 财(42462)
- 农(42255)
- 科学(35631)
- 学报(32917)
- 教育(30808)
- 农业(29030)
- 融(28121)
- 金融(28121)
- 技术(26877)
- 业经(26783)
- 大学(25846)
- 学学(24107)
- 经济研究(20780)
- 财经(19416)
- 业(18400)
- 问题(18213)
- 经(16966)
- 技术经济(16029)
- 现代(14679)
- 科技(14519)
- 商业(13530)
- 贸(13372)
- 资源(13344)
- 世界(13180)
- 经济管理(12757)
共检索到427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龙 郑焕友 殷洁
开发区是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产业空间。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界将我国开发区发展阶段总结为"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两个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开发区普遍出现了从工业园向新城区转型的趋向。从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发展与转型的实证研究,论证开发区建设进入"第三次创业"的新阶段———即从工业园向城市新区的转变。在新一轮转型中,苏州工业园实施了企业家的城市策略,采取了园区再定位、创造新城市空间等企业家城市行动,园区的新城功能和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研究也发现园区管委会的管治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促进经济增长管理向社会和城市综合管理转型。该研究将对我国新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施一峰 王兴平
在现阶段人才驱动的模式转换、产业升级的动力转轨、空间更新的需求转型趋势下,国内诸多开发区面临创新导向的产业升级及空间再开发问题。本文在梳理创新驱动再开发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从再开发土地识别、功能分解再构、空间差异化再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导向的再开发规划路径,最后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国内同类型开发区再开发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关键词:
创新 开发区 再开发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琪龙 郭旭 李广斌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将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划分为前开发区时代、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乡村空间呈现出两种转型趋势,即乡村空间向城市空间转型、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转型;(2)前开发区时代,其空间重构由乡村自下而上驱动;开发区时代,由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后开发区时代,则是由市场主导,政府辅助,政府主导的乡村空间转型虽能快速实现城市化,但也有其缺陷;后开发区时代,空间作为稀缺资源应由市场来配置。
关键词:
乡村空间转型 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南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云莲 陆兆华
我国开发区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解决制度障碍。如果没有制度变革超前的“孤岛”式生态工业园模式,则中国诸多确定性和不确定的制度成本,足以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对生态工业望而却步,没有动力;政府部门也会因此而无法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所以,在尚不具备全部解决制度差异所带来问题的条件下,在沿海开发区率先进行制度创新,再造制度“孤岛”,实现区域内生态工业链网联结,是一种必然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开发区 生态工业园 制度 孤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广明 罗松
本文建立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定量分析了2001-2010年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驱动因子和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因子对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为正,相对较小且稳定,而效应随园区经济发展逐渐减弱则说明土地开发不再是造成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经济因子的效应为正且逐年增大,是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动因,表明典型园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技术因子的效应为负,相对较大且稳定,但随着园区经济因子正效应的逐渐增大,技术因子负效应开始抵消不了经济因子的正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炎 张敏 夏胜国
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一区为例,对研究区的总量职住比以及三类不同人群的独立指数进行了测度,并运用交通-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人群的职住空间分布以及道路交通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职住分离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指出发展目标转向、建设时序错位以及土地财政导向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用地功能结构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
苏州 开发区 职住分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康维海 韩尚才
东川工业园区是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体园区,也是一个老工业园区。该园区通过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盘活存量地、处置闲置地并整合了零散用地,实现了园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园区优化布局,积极打造形成"产业集群",即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在一定区域内将相关企业进行集聚,并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可以使相关产业得到较好发展,进而达到合理、集约用地的效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新 吴翔宇 余侃华
工业园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阵地,其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随着绿色发展成为城镇化新阶段的重要议题,把握时代变革之趋势,推动工业园由传统高投入的增长模式向绿色低碳生态化模式演进,是其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基于绿色生态特有的价值赋能,从价值转变、发展变革、技术创新三方面详细探讨了绿色发展视阈下工业园空间拓展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对陕西省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例分析,在辩证、理性的确证其绿色发展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分析以强基汇能、高效畅通、化链组网、孕能嵌链、机制传导为规划响应的工业园绿色发展模式,以期为实现工业园的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工业园转型 空间规划 规划响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增伟 毕军 王习元 张炳 王晓宁
文章立足于国际、国内背景及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了园区生态化面临的挑战,从园区生态系统优化的角度提出了其生态化建设重点,主要包括资源能源优化方案、生态产业建设、绿色社区建设、园区安全与风险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对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效益做了预评估。结果表明,生态工业园建设不但能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而且能大大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绿色社区 风险管理 苏州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乃国 沈红雷
在IPQ育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下,提出了"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特色办学思路,并制订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探索一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
IPQ 创新创业 职业教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中贵 李升峰 彭补拙
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土地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有必要将生态型土地功能区的理念纳入工业园区的规划之中。工业园生态型土地功能区是依据自然及人工特征对生态型人工复合系统或人类聚居地进行人为划分的区域。该区域应使人们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物资和物化劳动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态型土地功能区区划的重要理论依据是 :在对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 ,首先对土地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进行评价 ,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性质相似的土地进行类聚 ,并按不同的用途对该区的土地进行功能区划。最后以常熟市国际工业园案例进行实例研究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认识到园区生态...
关键词:
工业园 常熟市 生态型 土地功能区 构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新 赵静
三峡工程的建设备受世人的关注,影响深远,它的建成标志着三峡水库这一新的生态环境体系的出现和运行将全面影响库区内各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相关方面的后续发展思路。鉴于三峡水库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淡水资源库的战略定位,库区的工业发展必须走生态工业之路,文章以系统论作为研究视角,阐述了三峡库区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并以开县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为例,分析了优化三峡库区生态工业发展路径需要面对的库区独特的区位特点,提出三峡库区生态工业园发展路径的优化目标就是要争取环境、经济、人的共赢,同时也给出了发展库区生态工业园路径的优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汉欣
科技工业园是随着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新型的科学——工业生产综合体,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和筑波科学城、英国的“电子工业中心”、新加坡的“科学技术园”,等等。它们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辟出一定的区域,重点发展当代世界最新的工业技术和新兴产品,集中一批高级科技和经济研究人才,联合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专业公司与厂家、高等院校,从事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研究与新产品的试制,使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锐 孙雨洁 孙彦玲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的新型组织形态,厘清其构成与运行机制是发挥其创新集聚作用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案例分析,揭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发展、建构逻辑、主体定位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发现:(1)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构呈现内外生态要素嵌套的特殊结构,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以嵌入式多层次的结构形式汇聚于系统动态循环中;(2)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水平与垂直网络交织的复杂形态,存在产业链条、产学研合作、服务链条等关联形态,主体之间通过价值链、信息链和创新链交织融合;(3)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表现出较为合理的网络同质性和网络开放性,在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等运行机制的交互作用下逐渐趋向动态平衡状态。
关键词:
人才 创新创业 生态系统 苏州工业园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景琦
工业园区在存量规划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的空间治理难题。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通过对镇区生活空间的拆违治理,基于存量规划形塑了工业园区的新空间格局,进而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具体而言,上虞区虽然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但政府面对工业园区存量规划空间内细碎化的产权,却面临着空间治权不足的困境;工业园区内的农民工多租住在镇区生活空间的违建房中,政府通过对镇区生活空间的拆违,直接瓦解了镇区内的房屋租赁市场,间接影响到了园区内企业的劳动雇佣关系,最终推动了工业园区的产业升级。该模式为空间利用秩序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关键词:
利益主体 多重空间属性 治理 空间联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