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0)
- 2023(14148)
- 2022(12008)
- 2021(10875)
- 2020(8961)
- 2019(20050)
- 2018(19615)
- 2017(37663)
- 2016(19906)
- 2015(21970)
- 2014(21273)
- 2013(20830)
- 2012(19837)
- 2011(18118)
- 2010(18572)
- 2009(16918)
- 2008(16546)
- 2007(15121)
- 2006(13601)
- 2005(12257)
- 学科
- 济(92032)
- 经济(91962)
- 业(64336)
- 管理(63072)
- 企(51319)
- 企业(51319)
- 方法(36919)
- 数学(32590)
- 数学方法(32310)
- 中国(28308)
- 农(26066)
- 地方(23795)
- 技术(23335)
- 财(21984)
- 业经(21466)
- 农业(18123)
- 贸(17418)
- 贸易(17402)
- 易(16835)
- 制(16601)
- 银(16206)
- 银行(16185)
- 融(15910)
- 金融(15910)
- 行(15655)
- 技术管理(14768)
- 策(14125)
- 学(13504)
- 环境(13430)
- 地方经济(13199)
- 机构
- 学院(282351)
- 大学(279271)
- 济(126621)
- 经济(124215)
- 管理(112807)
- 研究(96569)
- 理学(96516)
- 理学院(95562)
- 管理学(94299)
- 管理学院(93736)
- 中国(75206)
- 财(58851)
- 京(58389)
- 科学(53676)
- 所(46886)
- 财经(45731)
- 中心(45219)
- 江(44629)
- 研究所(41795)
- 经(41679)
- 农(41523)
- 经济学(39391)
- 北京(37190)
- 范(36840)
- 师范(36533)
- 业大(36284)
- 经济学院(35581)
- 州(35499)
- 院(35081)
- 财经大学(33770)
- 基金
- 项目(184043)
- 科学(148388)
- 研究(141363)
- 基金(134037)
- 家(114513)
- 国家(113504)
- 科学基金(99531)
- 社会(92926)
- 社会科(88532)
- 社会科学(88518)
- 省(72819)
- 基金项目(69724)
- 教育(65063)
- 自然(60580)
- 划(60108)
- 自然科(59321)
- 自然科学(59313)
- 自然科学基金(58296)
- 编号(56934)
- 资助(54397)
- 成果(46583)
- 发(44733)
- 创(43861)
- 部(41505)
- 重点(41216)
- 课题(40137)
- 创新(40135)
- 国家社会(38977)
- 发展(37109)
- 教育部(36612)
共检索到442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敏 刘冲 黄玖立
本文基于1985—2011年县级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开发区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开发区使所在县的专利申请数提高15%—21%,授权数提高8%—22%,三年或五年内引用数提高15%—25%。高新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所在城市设有大学有助于开发区发挥技术创新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开发区不仅使已有技术领域内的创新不断深入,而且不断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此外,开发区还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增加科技投入、促进企业集聚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
开发区 技术创新 专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文普 陈斌
笔者运用2001年~2009年中国31个省级环境专利面板数据,通过非线性设定探讨了环境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政策总体上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这也支持了引致创新假说;知识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影响。我们还发现,环境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具有动态性,因而,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黄珊
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下,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能否有效提升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于抢抓外贸发展新机遇、助推产业绿色转型、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检验了贸易新业态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存在显著的绿色技术创新偏向性,且地处沿海、绿色金融发展程度高、地区政府环境注意力水平高的城市,政策的影响效果越明显。就内在机制而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可以通过提高本土企业绿色管理能力、激发绿色产业创业活跃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完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制度顶层设计,畅通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绿色创新效应发挥渠道,加快推进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艳霞 张鹏
利用2017年至2021年地市层面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基本信息与专利数据匹配构建月度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进行创新促进效应估计后发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于地区、企业层面的创新水平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的创新促进效应因政策类型、企业特征而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产学研协同和引致创业等路径激励企业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统筹利用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产业政策工具,加快建立与人工智能创新趋势相适应的配套监管机制和规范框架,促进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水平。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政策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巧玲 何文举 罗炜杰 张梅
开发区政策作为一种典型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开发区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开发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国内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开发区的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更强。这一研究结果指出了大市场驱动下开发区政策对于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也需要持续深入推进全方位开放政策和刺激国内消费升级,扩大市场规模。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翼然 张亚蕊 张瑞 苏涛永
尽管部分研究实证分析了我国开发区政策对创新的影响,却忽视了我国开发区政策的一个明显特征——升级与叠加。基于此,本文利用我国2001—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省级开发区政策对创新并无显著作用,而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才会对本地创新带来显著提升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和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一般城市,并且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作用强度和持久性都要大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文进一步发现:两类国家开发区的政策叠加并无显著的创新促进作用,存在着严重的"政策浪费"问题;虽然向国家级开发区的升级对临近地区存在"虹吸效应",但对本地的"创造效应"更加明显,进而总体上促进了我国创新能力;国家级开发区对创新的作用更多依赖于政策支持效应,而经济集聚效应较弱。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政策升级 政策叠加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冲 王磊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技术创新,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增强。机制检验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推动数字金融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以及增强政府科教支持这三条渠道促进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城市、重点城市和科教资源较好的城市表现更强。进一步发现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本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相邻城市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扩大了城市之间的创新差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慧慧 虞义华 赵家羚
中国的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区域发展的引擎,也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开发区政策为例,利用2003年开发区清理整顿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方法(PSM-DID)评估了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有效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开发区政策促进地区经济总量缩小差距的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长期效应不明显;而对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及其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在短期和长期均不明显。(2)开发区政策的作用存在地理异质性,推动了中西部地区GDP的相对更快增长,但对人均GDP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开发区政策的作用在距离城市群300公里内更加明显,其正向效果随着城市到城市群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弱。(3)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所在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但对基础设施和和教育状况的改善没有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单纯依赖区位导向的空间干预政策无法兼顾总量平衡与人均GDP的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不应是通过分散布局的干预以达到总量意义上的地区平衡,而应把重心放在提升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质量和民生方面,并强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实施区域政策的有力抓手,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区际均等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一平 李鲁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使得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概率比平均水平降低了7.14个百分点。进一步,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以及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我们发现开发区政策对本地区企业没有产生显著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开发区转型成为公共创新平台以凸显创新功能导向,这对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企业创新能力 绩效评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一平 李鲁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使得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概率比平均水平降低了7.14个百分点。进一步,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以及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我们发现开发区政策对本地区企业没有产生显著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开发区转型成为公共创新平台以凸显创新功能导向,这对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企业创新能力 绩效评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班班 齐绍洲
进入"十三五"时期,中国迫切需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双赢"的道路,创新是关键驱动力。那么,不同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如市场型和命令型工具是否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为此,本文构建了中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专利、能源价格指数和政策执行措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市场型工具的效果存在外溢性,而命令型工具则更针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并对创新程度更高的发明专利效应更强。2政策工具向行业的有效传导是诱发技术创新的前提,因此,市场型工具在电力行业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命令型工具在国有化程度高的行业效果更强。3在高耗能行业和成本难以转嫁的行业,更容易诱发技术创新。当然,两种政策工具的效果还存在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修岩 周君婷 李昊
以开发区为典型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是“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载体。基于中国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19年CHFS五期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编码及空间匹配方法构建综合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模型(DID)考察开发区设立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建立何种开发区更为有效,建在何处更能实现产城融合,以及对何种劳动力市场影响更大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劳动者工资性收入,这一结论也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政策差异看,高新区和距离城区较远的开发区更有利于政策效应发挥;从区域差异看,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紧凑型城市和人口密度较高地区的劳动者工资性收入;从劳动力市场差异看,开发区对男性、农村户籍、居住在城镇地区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应更大。拓展性分析表明,以管委会为圆心,开发区工资提升效应的地理距离衰减边界为10 km。因此,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引领,依托城市紧凑式空间布局,打造连接城乡发展的空间支撑节点,是开发区推进产城互动、城乡互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伟民
利用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包含同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的(保证样本的同质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这一优势,本文对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起作用的实际是政府政策,而开发区建设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很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政策 高新技术 集聚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佳 张蛟蛟 李科
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文章基于2008-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企业专利数据识别数字技术创新情况,研究了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拥有数字技术专利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没有数字技术专利的企业,而且数字技术创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数字技术创新越能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国有制造业企业与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对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短期内数字技术创新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还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缓解劳动要素投入扭曲则是数字技术创新通过缓解企业资源错配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兵 张露文 周宏伟 张树锋
本文基于2007—2018年区县层面的修正专利数据,采用渐进式多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开发区升格政策对区县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开发区升格政策使所在区县专利申请数和被引用次数分别增加23.22%和20.25%,推动开发区扮演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角色,激发域内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化与一体化,进而实现创新成果与实体产业的有机融合;升格政策通过政策优惠效应、企业成长效应和集聚效应等渠道提升所在区县的创新水平,其效果因专利类型、开发区类别和规模及地区政府效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后,进一步的分析证实升格政策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