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4)
2023(19291)
2022(16127)
2021(15061)
2020(12376)
2019(28032)
2018(27179)
2017(51798)
2016(27624)
2015(30520)
2014(29850)
2013(29350)
2012(27093)
2011(24542)
2010(24318)
2009(22151)
2008(21290)
2007(18322)
2006(16189)
2005(14326)
作者
(77634)
(64885)
(64353)
(61081)
(41045)
(30981)
(29175)
(25359)
(24736)
(22802)
(22109)
(21662)
(20562)
(20156)
(20116)
(19991)
(19311)
(19162)
(18637)
(18428)
(15999)
(15924)
(15675)
(14843)
(14669)
(14495)
(14046)
(13970)
(12904)
(12745)
学科
(119568)
经济(119457)
管理(76909)
(74891)
(58761)
企业(58761)
方法(48617)
数学(43044)
数学方法(42559)
中国(36324)
(34215)
地方(28519)
(27931)
业经(27046)
(24735)
贸易(24719)
(24041)
农业(22958)
(21367)
(20894)
(19110)
银行(19068)
环境(18811)
(18412)
技术(18395)
(18355)
金融(18353)
(16594)
(16434)
(16410)
机构
学院(385272)
大学(383453)
(168739)
经济(165727)
管理(149824)
研究(135811)
理学(129776)
理学院(128331)
管理学(126301)
管理学院(125586)
中国(103523)
(80618)
科学(80614)
(74892)
(66775)
(65094)
中心(62205)
研究所(60837)
财经(59634)
业大(56610)
(56027)
(54615)
经济学(52325)
农业(51039)
北京(50632)
(50484)
师范(49925)
(49410)
经济学院(47294)
财经大学(44479)
基金
项目(265139)
科学(211649)
基金(195890)
研究(192128)
(172096)
国家(170707)
科学基金(147207)
社会(126585)
社会科(120362)
社会科学(120339)
基金项目(103182)
(101783)
自然(94496)
自然科(92447)
自然科学(92423)
自然科学基金(90799)
教育(87297)
(86610)
资助(79317)
编号(75179)
(61448)
重点(59924)
成果(59520)
(59142)
(56019)
国家社会(53847)
创新(52394)
课题(52147)
教育部(51083)
科研(50694)
期刊
(182797)
经济(182797)
研究(114574)
中国(75563)
(59547)
学报(58335)
科学(56083)
管理(55953)
(55143)
大学(45098)
学学(42801)
农业(40940)
教育(37966)
(37864)
金融(37864)
技术(32494)
经济研究(31058)
业经(30924)
财经(29062)
(25262)
问题(24470)
(22240)
(21425)
国际(19213)
世界(18870)
技术经济(18586)
科技(18020)
商业(17866)
统计(17730)
(17207)
共检索到572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孟美侠  曹希广  张学良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区域导向性政策对整体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在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间转移,降低了产业整体空间的集聚程度。本文同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度量产业空间集聚的DO指数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成为开发区目标行业显著抑制了该行业在整体空间上的集聚;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集聚的抑制作用主要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体现;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越强,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集聚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而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会弱化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集聚的抑制作用;开发区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开办成本从而导致外围地区企业数量增加是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雄浪  李国平  杨继瑞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有所偏颇。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区域效应的作用,也有集聚效应的作用,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都是动态变化的,空间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柄全  谷人旭  王俊松  毕学成  
集聚经济理论是近百年来区域科学领域最热点的理论之一。在回顾集聚外部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网络外部性的早期探索及近期研究进展。在集聚外部性视角下,新古典区位理论、城市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企业异质性理论和演化经济地理学等领域相继对集聚经济理论作出理论贡献。但是,集聚外部性的研究局限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关注的地理尺度和测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近年来,面向跨越地理边界的集聚经济研究迅速发展。借用规模、集聚外部性域、集聚阴影、城市网络外部性等网络外部性视角下的理论相继提出。当前,前沿研究集中在网络外部性能否替代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的测度方法和网络外部性的异质性等方面。最后,从网络外部性理论的融合与扩展、分析方法及政策启示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志军  
产业集聚政策对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有重大影响。应合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制定合理的产业集聚规划,促进集群创新;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重视工业园区的区位选择与产业定位,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景辉  王玉荣  
文章从新社会经济学的"嵌入性"视角,对我国开发区跨国公司嵌入与产业集聚现象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跨国公司嵌入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跨国公司嵌入对开发区产业集聚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开发区产业集聚对跨国公司嵌入也有重大影响。但跨国公司嵌入对当地内资企业集聚的带动作用有限,内外资企业互动融合不足,这将是未来我国开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开发区所依托的传统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原有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从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区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向创新集聚区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依托创新要素的集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二是依托创新要素的集聚,建成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三是以集聚创新要素为抓手,将开发区打造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和新动能强劲的引领区。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发展理念和认识上的束缚、传统路径依赖、功能定位不清、体制机制"回归"等障碍。为此,开发区从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开发区所依托的传统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原有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从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区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向创新集聚区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依托创新要素的集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二是依托创新要素的集聚,建成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三是以集聚创新要素为抓手,将开发区打造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和新动能强劲的引领区。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发展理念和认识上的束缚、传统路径依赖、功能定位不清、体制机制"回归"等障碍。为此,开发区从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区转型,需要在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优化集聚创新要素的配套环境等方面,形成新思路和新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珊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俊文  
要使中国制造尽快实现向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跨越,必须实施点-片-面相结合的产业集聚战略,以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相关企业集聚构成产业集群,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圈(经济圈),最终形成制造业核心区域的协调互动,实现中国制造整体腾飞。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祖强  孙军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纷纷投向中国,跨国公司的FDI对我国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构建了一个能将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包括在内的生产函数来定量分析跨国公司的FDI,可以看到的是,在垂直专业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的新趋势下,本土企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为跨国公司作产业配套,进行专用性投资,在此过程中形成产业集聚,这将有利于中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如果各级政府为了吸引外资而限制本土企业或者本土企业仅仅为跨国公司做外围的简单的产业配套,那么对东道国来说,“产业空洞化”绝非危言耸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彦军  
笔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因果循环积累机制,引入产业集聚、要素回报、要素流动3个变量建立PVAR模型,通过估计结果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因果循环积累机制的存在性、变量间相互影响的时间维度特征进行分析验证。实证结果显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过多干预产业集聚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没有及时匹配等原因,因果循环积累过程第二个环节发生断裂,造成要素回报水平不能有效引导要素流动,从而导致因果循环积累机制在我国产业集聚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果庆  杨怡爽  
本文采用普适性产业集聚指数和集中度结合方法,对2003年和2008年全国38个FDI工业和31个地区FDI工业的集聚强度进行计算和显著检验。结果表明,FDI工业显著集聚,但强度有下降趋势。进一步显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FDI工业的参与度最高,已处于受控状态,东部对FDI工业依存度较高,中部和西部的FDI工业参与度很小。因此,我国要努力调节FDI工业的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促进东部与中部、西部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构建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有效保护我国产业安全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金华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社会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社会的主导产业将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显示:现代中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处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产业结构存在σ-收敛性,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还未进入完全工业化时代;中国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地域的资源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具备显著的地域特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尚汉  
现代服务业是中国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途径。南宁高新区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特色产业优势显著,教育、人才资源聚集和政产学研合作体系完善等条件的支撑下,应该走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路。重点是要树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科学理念、明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类型与定位和加强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邢洁  
产业集聚过度和空间失衡会带来物价上涨、收入差距扩大等负向效应,进而抑制整体消费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劳动力大量向产业集中地流动,但产业集聚空间失衡的整体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过度集聚带来的负向效应超过就业和收入增长,对整体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聚空间失衡对消费发展的影响机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探讨促进产业空间均衡分布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