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37)
2023(21312)
2022(18039)
2021(16880)
2020(14000)
2019(32213)
2018(31729)
2017(60784)
2016(32899)
2015(36814)
2014(36483)
2013(35879)
2012(33300)
2011(30120)
2010(30192)
2009(27851)
2008(27574)
2007(24339)
2006(21728)
2005(19698)
作者
(93359)
(77878)
(76949)
(73515)
(49679)
(36961)
(35104)
(30334)
(29554)
(27803)
(26421)
(26246)
(24881)
(24716)
(24128)
(23894)
(23106)
(22608)
(22344)
(22230)
(19404)
(19115)
(18860)
(17873)
(17342)
(17340)
(17244)
(17093)
(15541)
(15403)
学科
(142314)
经济(142165)
(110845)
管理(105098)
(96760)
企业(96760)
方法(60895)
数学(50402)
数学方法(49780)
(40942)
(40404)
中国(40335)
业经(38302)
地方(29498)
农业(27995)
(27644)
财务(27562)
财务管理(27518)
(27452)
(26418)
贸易(26400)
企业财务(26152)
(25677)
(25208)
技术(24048)
(23614)
理论(23423)
(22637)
(22102)
银行(22060)
机构
学院(467360)
大学(465010)
(196744)
经济(192808)
管理(186919)
理学(160230)
研究(158694)
理学院(158551)
管理学(156009)
管理学院(155154)
中国(124131)
(100038)
科学(94157)
(91524)
(79002)
(74447)
财经(72335)
中心(72180)
研究所(71275)
(69908)
(65931)
业大(65880)
北京(63887)
(60198)
师范(59670)
经济学(58978)
农业(57777)
(57725)
(56162)
财经大学(53581)
基金
项目(309157)
科学(245217)
研究(229466)
基金(225628)
(195349)
国家(193636)
科学基金(167827)
社会(146311)
社会科(138783)
社会科学(138749)
(119144)
基金项目(118058)
自然(107682)
自然科(105251)
自然科学(105227)
教育(105080)
自然科学基金(103363)
(99997)
资助(93771)
编号(93730)
成果(75925)
(68828)
重点(68713)
(68093)
(65100)
课题(64148)
国家社会(60606)
创新(60342)
教育部(59462)
科研(58497)
期刊
(221658)
经济(221658)
研究(142405)
中国(92298)
管理(73957)
(72307)
(68448)
学报(67160)
科学(65081)
大学(52452)
教育(51411)
学学(49264)
农业(47440)
(45600)
金融(45600)
技术(43400)
业经(37164)
财经(35864)
经济研究(35480)
(30922)
问题(28516)
(26848)
技术经济(24774)
(23306)
图书(22995)
现代(22028)
世界(21863)
统计(21664)
理论(21515)
科技(21116)
共检索到709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静  张建华  
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开发区政策是影响企业生产率的重要体制性因素。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开发区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总体上,开发区政策对区内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对区外企业没有体现出溢出效应。第二,开发区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具有区位条件、制度背景等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异质性,也因开发区类型和成长周期而异。此外,开发区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开发区政策主要通过"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竞争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一平  李鲁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使得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概率比平均水平降低了7.14个百分点。进一步,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以及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我们发现开发区政策对本地区企业没有产生显著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开发区转型成为公共创新平台以凸显创新功能导向,这对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一平  李鲁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使得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概率比平均水平降低了7.14个百分点。进一步,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以及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我们发现开发区政策对本地区企业没有产生显著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开发区转型成为公共创新平台以凸显创新功能导向,这对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巧玲   何文举   罗炜杰   张梅  
开发区政策作为一种典型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开发区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开发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国内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开发区的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更强。这一研究结果指出了大市场驱动下开发区政策对于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也需要持续深入推进全方位开放政策和刺激国内消费升级,扩大市场规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伟民  
利用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包含同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的(保证样本的同质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这一优势,本文对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起作用的实际是政府政策,而开发区建设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很明显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卞泽阳  李志远  徐铭遥  
如何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政策问题。本文提出并估计了供应链参与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贡献。具体而言,本文在国家级开发区设立的政策背景下,利用政府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对主导产业的政策偏向构造外生冲击,借助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200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这一外生冲击是否通过供应链关系使得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得到融资约束的缓解。研究表明,开发区主导产业受到的正向冲击会有效缓解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信贷约束,上游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约占现金流的12.5%,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约占现金流的8.5%。本研究一方面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提供了基于供应链的思路,另一方面为理解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影响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一个融资约束视角的解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燕  陶志鹏  
受环境规制的影响,区域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一定异质性。本文以西部大开发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三重差分(DDD)方法和"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方法,重点考察该政策对不同污染程度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环境规制较为宽松,西部大开发对当地高污染类型企业的生产率提升较大,对其他企业生产率的改善效果不佳。进一步探究其生产效率提升路径,区分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回归分析发现,西部地区所有行业相对集聚优势都有所上升,但高污染行业提升幅度更大,已形成显著优势;同时,高污染行业在西部区域的选择效应较小,甚至存在吸引较低效率企业进入的倾向。本文的研究为区域政策精准落地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浩然  聂燕锋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开发区数据,研究开发区内产业集聚效应与结构优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设立开发区的地区企业生产率更高,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产业生产率,但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抑制了生产率。(2)考虑到产业集聚效应和结构优化相伴而生,其对企业生产率提升存在协同效应,其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呈现出""形特征。经济集聚过程中存在负向的拥挤效应,前期拥挤效应相对更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使得正向效应增大,总的净效应增大。(3)其协同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拐点出现的时间早一年,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文建议合适的政策应当持之以恒和因地制宜,积极主动的政府指导可以减小拥挤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卞泽阳  强永昌  李志远  
本文探讨了国家级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对城市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基于Melitz (2003)模型,将企业出口固定成本内生化,得出集聚经济有利于降低出口固定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概率的结论。同时利用2000—2014年204个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政策导向型的开发区集聚经济是否促进当地企业出口参与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的经济变量、时间效应和地区效应后,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能够使城市每年出口企业数量的增长率显著增加15. 7%;进一步考察这种政策效果的时效性,发现国家级开发区在促进企业出口参与上的政策效力随时间呈倒U型趋势,并在实施后的第3年达到最大,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出口参与的推动作用至少持续3至4年;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的变换处理组检验结果证明开发区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参与,且这种因果关系的安慰剂检验结果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估计步骤下均保持稳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恩  王有强  
从地方政府异质性的角度出发,探究区位导向性政策——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熵平衡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方法对开发区政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开发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区内企业创新;(2)地方政府效率越高、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也越显著;(3)开发区政策对民营企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鹏程  方慧芬  陈江龙  蒋伟萱  
改革开发以来开发区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与增速方面效果显著,而在如今转型增效背景下实现由全要素生产率支撑的增长模式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园区企业生产效率也已成为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途径。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采用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南京、苏州两市开发区内企业集聚现状与生产率水平,并对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市开发区内已形成企业集聚与产业集中,企业园区集聚特征显著,集聚态势日益强化,区内产业集聚已具相当规模;(2)开发区内企业具备一定生产率优势,开发区优势主要体现为低效率企业较少与高效率企业数量的增多,且不同特征开发区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存在差异。以期为提升区内企业生产率水平、促进园区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晏国菀  刘强  陈红冰  
本文基于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评估该外生事件对企业创新的因果影响,同时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开发区设立后园区内企业的创新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具体地,开发区设立主要通过政策激励渠道提高园区内企业创新意愿与水平,但通过风险承担渠道会部分削弱开发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级开发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用大于省级,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有增量的促进效应;相较于经开区,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影响更强,但随着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的全国趋同,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增量影响逐渐减弱;主导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区对企业创新更具优势、促进作用更强;开发区设立显著提高了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结论将有助于深化对各级开发区设立的经济效果和微观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解,并为各地政府通过优化开发区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益均  
本文将金融体系引入到Melitz&Ottaviano的理论模型中,研究均衡条件下金融体系对不同生产率企业进入退出生产的影响,推导出金融发展有利于企业生产率分布离散度降低的结论。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论,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总体还是分组的不同类型产业,金融发展对企业生产率分布离散度均具有显著的降低效应;并且对不同类型产业存在影响程度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金融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低生产率产业的企业生产率分布离散度的降低效应高于对应的其它类型产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计广   李冬晴   张华  
沿边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沿边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使用2012~2020年上市公司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沿边开发开放政策对沿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沿边开发开放政策显著促进了沿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通过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渠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进一步发现,沿边开发开放政策在市场分割程度高、地方保护水平较低的企业样本中其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并对市场竞争力较高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杨  赖柳华  
本文利用2008~2012年中国文化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家文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为:首先从平均水平来看,TFP有着微弱的增长(0.7%),但主要是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方式来实现,而并非通过集约型的生产率提升来实现;其次部分企业的TFP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并且主要由技术进步的负增长贡献;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