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1)
2023(14962)
2022(12728)
2021(11665)
2020(9629)
2019(22107)
2018(21677)
2017(41397)
2016(21964)
2015(24466)
2014(24336)
2013(23763)
2012(21797)
2011(19625)
2010(19462)
2009(17518)
2008(16642)
2007(14487)
2006(12749)
2005(11048)
作者
(62807)
(52522)
(52119)
(49363)
(32981)
(25282)
(23757)
(20558)
(20042)
(18565)
(17947)
(17918)
(16685)
(16196)
(16078)
(15955)
(15451)
(15429)
(15103)
(14886)
(12880)
(12781)
(12547)
(12042)
(11829)
(11515)
(11430)
(11423)
(10470)
(10325)
学科
(96353)
经济(96173)
管理(59884)
(57053)
(45136)
企业(45136)
方法(39852)
数学(33850)
数学方法(33377)
(28146)
中国(27365)
地方(25750)
业经(22602)
(20460)
(20025)
农业(19127)
环境(18283)
(16077)
(15559)
贸易(15546)
(14997)
理论(14971)
(14927)
(14784)
技术(14573)
(13696)
银行(13661)
(13595)
金融(13592)
地方经济(13587)
机构
学院(305748)
大学(303021)
(123522)
经济(120964)
管理(119689)
研究(105570)
理学(103244)
理学院(102037)
管理学(100173)
管理学院(99609)
中国(78768)
科学(66491)
(65075)
(54204)
(53951)
(52341)
中心(49683)
业大(48016)
研究所(47877)
(45836)
财经(43481)
(42206)
农业(41912)
师范(41764)
北京(40536)
(39586)
(38885)
经济学(36937)
(36647)
师范大学(33704)
基金
项目(215477)
科学(170870)
研究(156638)
基金(156008)
(136919)
国家(135771)
科学基金(116913)
社会(101735)
社会科(95677)
社会科学(95648)
(85635)
基金项目(83219)
自然(75357)
自然科(73527)
自然科学(73509)
(72292)
自然科学基金(72149)
教育(71512)
编号(62961)
资助(62155)
(51096)
成果(49205)
重点(49202)
(46985)
(45157)
课题(43714)
创新(42209)
国家社会(42124)
科研(41408)
发展(40176)
期刊
(137464)
经济(137464)
研究(85098)
中国(64939)
(49408)
学报(48205)
科学(46277)
管理(42864)
(40641)
大学(37001)
学学(34867)
农业(34485)
教育(33669)
技术(28292)
(25452)
金融(25452)
业经(24877)
经济研究(21116)
财经(20578)
问题(18131)
(18077)
(17840)
资源(17283)
科技(15117)
技术经济(14929)
图书(14666)
(14654)
统计(14103)
商业(13674)
现代(13441)
共检索到451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中元  
通过对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背景和进展的综述,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内涵、机制和驱动因素,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开发区是多个子系统和内部变量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各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压力因素、管理因素、发展因素、文化因素四大驱动力,影响着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治理和效益。目前存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单一;没有重点考虑人、社会、制度、社区和文化作用和群众参与作用,以及没有考虑开发区各个要素之间、跨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当前状态,轻视演变过程或发展趋势;重视区内因素,忽略区外影响;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生态效益,忽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等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工作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志宏   李婷   任宇   罗颖   杨亚东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耦合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明确生态恢复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典型植被恢复区延安市为研究区,量化了2000—2020年碳固存、产水量、基流调节与土壤保持服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ESI)表征4项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模型(BBNs)构建社会-生态驱动因素识别框架,并揭示了植被恢复以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其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20年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显著改善,ESI高值区由中部向南北扩张,低值区集中在城镇周围以及北部边缘地区;但基流调节高值概率持续降低。(2)降水、植被覆盖度、实际蒸散发与气温对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变化的综合贡献率达70%以上,且降水和植被覆盖度是主导驱动因素。(3)20年间,降水的贡献率波动减少,植被覆盖度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概率推理表明,气候暖湿化将加剧基流调节下降的风险,而持续的植被恢复也将引起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优化的阈值效应。【结论】对植被恢复区开展长期监测、提高区域基流调节功能是维持植被恢复成效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优先事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翔  唐旭  刘耀林  
研究目的:研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管理软件,实现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项目成果数据的规范管理,为决策应用提供分析支持。研究方法:从开发区、时点、专题、格式等角度分析项目成果数据特征并设计系统的数据模型,根据项目成果数据汇总、管理与应用的业务需求设计系统的运行环境、功能结构和关键的技术方法,运用ArcGIS EngineV 9.3组件和高级编程工具Visual Studio 2008实现系统软件的开发。研究结果:基于ArcGIS的Personal Geodatabase设计关系数据模型,实现了"多开发区、多时点"的集约利用评价项目的"多专题、多格式"成果数据集成存储,设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江立武  赵小敏  
为从微观层面上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笔者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评价要素图层分离、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权重值确定及评价单元划分基础上,构建GIS空间模型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把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应用GIS空间模型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能够深入揭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或评价结果动态更新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丽  张蓬涛  周智  
由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的重要量化指标。该文参考谢高地等人提出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涞水县2001~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7年和2007~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差异较大。2001~2007年,耕地面积有大幅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大幅增加,2007~2010年,耕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园地、林地、滩涂和裸地减少;2007~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率明显高于2001~2007年;由于林地、滩涂面积的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整个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浩   吴吉林   龚磊   周懿桐  
探索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助力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市场价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片区2001~2019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多个因素对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30亿元,2019年达到了3 696.97亿元。(2)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稳定,耦合度以中级耦合状态为主,耦合协调度以勉强协调状态为主。(3)NDVI、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对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驱动关系,NPP、降水量和GDP为负向驱动关系。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关系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受环境和社会的多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宪锋  胡宝怡  任志远  
【目的】明晰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刻理解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双重背景下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与水文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趋势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近15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0.02 g C·kg-1H2O·a-1(P<0.001),不同植被生态系统年内WUE主要呈"双峰"模式,峰值分布在4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明亮  
通过分析已完成的湖南省不同开发区不同时点的成果数据,设计系统数据模型,并应用空间数据整合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已有成果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湖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湖南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同时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的集成管理和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在国土管理部门及开发区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聂宜民  杨锐  张会会  李志勇  车明亮  
研究目的:对基于OSGI插件机制的县(市)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解决方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基于OSGI插件机制的积木优化组合法。研究结果:以招远市为例,根据该项工作的功能需求,结合OSGI插件机制和积木优化组合思想,设计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对系统进行部分实践开发。研究结论:提出的解决方案对建设县(市)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本文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睿  
土地是最珍贵的资源,是无法取代的。在城市中,土地承载房屋,土地为房屋建造提供价值。房地产的发展和管理,也就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和对土地资产的运营。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要注重对土地的开发与使用。基于此,文章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房地产发展的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鲁良栋  
陕西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一直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西安高新区也堪称高新区中的翘楚,并有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俊  汪辉  冯越珺  
考察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驱动因素是实现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基于动态当量调节因子模型测算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及分布动态演进,识别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全国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以及人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而全国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占第一产业GDP的比重、人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人均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呈现稳定的“东北-西南”分布方向,其中西部地区最大。降水、气温、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治理有利于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驱动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照铿  唐南奇  张黎明  
以福建省81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Matlab R2011a支持下,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评价模型,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84.31%样本的评价测算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5%,评价结果精度较高;(2)福建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海高、内陆低特点;(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熊浩宇  
城镇土地合理利用需要正确处理与自然条件限制、生态环境质量、国民经济发展等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土地要素在城市功能中的作用,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在土地绝对量已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合理和有效利用,保证土地相对增量,一直是解决人地关系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掘城镇内部闲置土地、未利用土地以及土地立体空间利用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经济效益,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同时通过对不同确定权重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方向,提供土地利用决策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