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47)
- 2023(21541)
- 2022(18287)
- 2021(16884)
- 2020(14175)
- 2019(32587)
- 2018(32167)
- 2017(61782)
- 2016(33565)
- 2015(37549)
- 2014(37479)
- 2013(37070)
- 2012(34336)
- 2011(30844)
- 2010(31095)
- 2009(28827)
- 2008(28475)
- 2007(25427)
- 2006(22850)
- 2005(20728)
- 学科
- 济(142804)
- 经济(142619)
- 业(111361)
- 管理(107122)
- 企(96896)
- 企业(96896)
- 方法(60199)
- 数学(49446)
- 数学方法(48818)
- 财(42069)
- 农(41485)
- 中国(38601)
- 业经(38421)
- 地方(31784)
- 制(30382)
- 农业(28582)
- 学(28491)
- 务(27327)
- 贸(27293)
- 贸易(27272)
- 财务(27241)
- 财务管理(27187)
- 易(26512)
- 企业财务(25779)
- 技术(24260)
- 理论(24105)
- 和(23788)
- 银(22265)
- 银行(22196)
- 融(21604)
- 机构
- 学院(478566)
- 大学(477190)
- 济(194965)
- 经济(190881)
- 管理(186892)
- 研究(163881)
- 理学(159786)
- 理学院(158019)
- 管理学(155253)
- 管理学院(154387)
- 中国(125678)
- 京(103111)
- 科学(100543)
- 财(93743)
- 农(83363)
- 所(83169)
- 研究所(74987)
- 中心(74134)
- 江(73888)
- 财经(73026)
- 业大(72085)
- 经(66311)
- 北京(65240)
- 农业(65091)
- 范(61361)
- 师范(60684)
- 院(60005)
- 州(58818)
- 经济学(58505)
- 财经大学(53957)
- 基金
- 项目(318391)
- 科学(250433)
- 研究(231336)
- 基金(230788)
- 家(202051)
- 国家(200307)
- 科学基金(171945)
- 社会(146039)
- 社会科(138406)
- 社会科学(138370)
- 省(124865)
- 基金项目(121532)
- 自然(112280)
- 自然科(109644)
- 自然科学(109613)
- 自然科学基金(107669)
- 教育(106083)
- 划(104827)
- 资助(95777)
- 编号(93553)
- 成果(75705)
- 重点(71722)
- 发(70242)
- 部(69866)
- 创(67106)
- 课题(65123)
- 创新(62353)
- 科研(60865)
- 国家社会(60197)
- 教育部(59713)
- 期刊
- 济(223313)
- 经济(223313)
- 研究(144447)
- 中国(99146)
- 农(76665)
- 学报(76260)
- 财(75304)
- 管理(74686)
- 科学(70720)
- 大学(58434)
- 学学(55195)
- 教育(52588)
- 农业(52401)
- 融(45427)
- 金融(45427)
- 技术(43703)
- 业经(37553)
- 财经(36482)
- 经济研究(34818)
- 经(31373)
- 业(29239)
- 问题(29054)
- 技术经济(24490)
- 贸(23057)
- 科技(22572)
- 版(22555)
- 图书(22252)
- 现代(22229)
- 理论(21586)
- 商业(21149)
共检索到731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国峰 王永进 李坤望
开发区的高速增长到底是源自寻求"政策租"所导致的短期"虚假繁荣",还是通过集聚效应推动企业迅速成长而形成的长期表现?回答好这一问题,对于开发区政策的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完善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对此却语焉不详。文章在识别开发区企业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开发区对企业进入、退出和成长的作用,以及开发区增长效应的可持续性,揭示了开发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1)开发区会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并降低开发区内企业的退出风险,从而使得开发区内净进入企业数目显著增加,这意味着开发区政策是吸引企业入驻并加强集聚经济的重要因素;(2)开发区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增长、生产率增长和销售增长,这表明开发区政...
关键词:
开发区 企业动态成长 政策优惠 集聚经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贲 吴利华
设立开发区是各级政府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要素区域集聚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开发区设立与微观企业成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现有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本文旨在通过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评估该政策与企业规模成长的因果联系。本文使用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渐进式”双重差分(PSM-DID)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开发区设立促进了企业规模成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对企业规模变化的影响与开发区级别、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异质性有关,即国家级开发区能促进所有
关键词:
开发区 企业成长 倾向得分匹配 双重差分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青 苗二森
资源错配差异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构建了资源错配、企业进入退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微观机制,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资源错配会形成外生行业壁垒,致使企业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边际生产力,直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更高的税率和融资成本会进一步加重资源错配的扭曲效应。(2)当存在行业壁垒时,企业选择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缓解收入扭曲效应,内生地决定行业进入和退出门槛,进而导致市场承载过多的低效率企业。这不仅抑制了市场机制对企业的正常更迭效应,还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份额,影响了企业技术投资,最终致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指标测度方法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分样本研究还发现,资源错配的改善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王军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进入 进入壁垒 退出 退出壁垒 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特征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很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并且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下降;新进入企业是各年份企业的主要构成来源,但新进入企业的持续期较短,同时进入与退出企业的规模均相对较小。在平均生产率的排序关系上,进入企业明显高于退出企业,但两者的生产率均低于存活企业;同时,新进入企业的存活概率随着进入年限的增长而下降,初始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越不容易退出市场。实证研究还表明,存在显著的市场选择效应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新企业在进入之后通过学习效应实现了自身生产率...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进入与退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岳文
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基于最新的MP分解方法,从企业进入退出视角探讨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的动态演化,详细分析了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总体来看,样本期内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源于存续企业的贡献,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的提升贡献为负,新进入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贡献则有正有负。进一步分行业、分地区、分所有制类型来考察总体加成率的变动时发现,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
关键词:
加成率 制造业企业 进入 退出 MP分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关昕宇 张俊 温琳
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过剩产能的出清影响,辽宁省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经济效益指标增速放缓,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僵尸企业集中显现,不仅降低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影响着经济增速质量和金融稳态运转,如何推动以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为首要着力点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关昕宇 张俊 温琳
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过剩产能的出清影响,辽宁省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经济效益指标增速放缓,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僵尸企业集中显现,不仅降低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影响着经济增速质量和金融稳态运转,如何推动以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为首要着力点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健
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关键是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目前中西部民营科技企业在成长环境和成长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西部 民营科技企业 研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晶 陈园园 刘绍权
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工资联动机制尚不健全,推动工资合理上涨的诸多因素缺位,因此,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受到极大钳制。本文分析了影响工资决定和增长的经济性和制度性因素,设计了包含三个要素在内、更加符合国情和贴近现实、更具可操作性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模型,为实现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均衡化和常态化提供制度设计。
关键词:
工资 工资决定 工资增长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瑜 焦豪
在梳理相关文献后构建了基于学习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采用解剖典型案例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八达集团进行了解剖。提出了以提升动力、提升基础和提升路径为组成要素的基于学习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作用机制。
关键词:
代理机制 组织学习 动态能力 提升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李泽扬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合及构建新的空间集聚指标,深入考察企业的空间集聚对企业动态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拓展相关理论模型,对企业空间集聚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进入与退出等动态演变,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的经纬度地理坐标信息,构建了刻画城市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新指标,从城市层面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计量检验。数据检验支持了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中国城市中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对新企业进入和制造业增长均呈现"倒U型"影响,其影响企业进入的拐点值略小于制造业增长的拐点值。同时,数据分析显示,在本文分析的数据时间段内,多数城市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本文也进行了简要的现实意义讨论。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创新 企业动态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李泽扬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合及构建新的空间集聚指标,深入考察企业的空间集聚对企业动态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拓展相关理论模型,对企业空间集聚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进入与退出等动态演变,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的经纬度地理坐标信息,构建了刻画城市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新指标,从城市层面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计量检验。数据检验支持了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中国城市中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对新企业进入和制造业增长均呈现"倒U型"影响,其影响企业进入的拐点值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创新 企业动态 经济增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蕴雄 任永欢 贺灿飞
企业的进入退出存在显著的前后关联,关联机制可以分解为竞争效应与乘数效应。本文探讨了1998-2013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发现地级市尺度的企业动态存在明显的时空关联。16年间,企业动态空间格局发生了剧烈演变,逐渐表现出同类型地区集聚现象。利用差分GMM的动态面板模型验证了企业动态在时间上的前后依赖关系。前期的进入与退出对本期企业动态有不同的影响,竞争效应决定企业的进入,乘数效应决定企业的退出。前期企业动态对后期进入的影响会立即显现出来并随时间衰减,而对退出的影响则存在明显滞后效应,在两年之后达到峰值。同时,产业动态关联机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显示出更强的竞争效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来指导地区的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更新、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应建立企业准入门槛,降低低效企业退出壁垒;西部地区应该积极吸引新企业进入,并保护在位企业,防止企业退出导致的连锁性萧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宁华 包群 张伯伟
频繁发生的进入与退出出口市场决定了企业出口行为呈现出序贯特征,即企业出口概率不仅依赖于当期出口决策,而且还取决于以前时期企业的出口行为。显然,忽略企业不同时期的出口连续性,将难以准确评估企业出口决策的转变。本文基于序贯决策模型,以新出口企业为分析对象,考察了生产率优势与企业出口动态决策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企业的确需要以生产率优势来克服出口市场的进入成本,但是生产率并非是决定企业出口延续的关键因素。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这一核心结论,即生产率优势对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短期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对企业长期出口却没有产生同样重要的作用。本文为审视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动态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进入与退出 动态出口行为 出口序贯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