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0)
- 2023(12359)
- 2022(10293)
- 2021(8940)
- 2020(6936)
- 2019(15621)
- 2018(15093)
- 2017(28410)
- 2016(15491)
- 2015(16735)
- 2014(16453)
- 2013(16455)
- 2012(15393)
- 2011(14231)
- 2010(14152)
- 2009(12531)
- 2008(12143)
- 2007(10658)
- 2006(9691)
- 2005(8826)
- 学科
- 济(73068)
- 经济(72992)
- 管理(42365)
- 业(39893)
- 企(27781)
- 企业(27781)
- 中国(24976)
- 地方(23965)
- 方法(23438)
- 农(21507)
- 数学(20746)
- 数学方法(20608)
- 环境(17138)
- 业经(16592)
- 农业(15438)
- 学(15309)
- 贸(14135)
- 贸易(14121)
- 易(13610)
- 财(13208)
- 发(12993)
- 地方经济(12506)
- 融(11437)
- 金融(11436)
- 银(11258)
- 银行(11217)
- 技术(11014)
- 制(10922)
- 行(10887)
- 划(9913)
- 机构
- 学院(221905)
- 大学(219179)
- 济(95283)
- 经济(93396)
- 研究(85950)
- 管理(81726)
- 理学(69941)
- 理学院(69008)
- 管理学(67920)
- 管理学院(67514)
- 中国(63409)
- 科学(54667)
- 京(48326)
- 农(47427)
- 所(44445)
- 研究所(40589)
- 财(39602)
- 中心(38338)
- 业大(38127)
- 农业(37243)
- 江(33995)
- 院(31651)
- 财经(31326)
- 北京(30555)
- 范(30278)
- 师范(29863)
- 经济学(29185)
- 经(28544)
- 省(27822)
- 州(27212)
- 基金
- 项目(154537)
- 科学(121877)
- 基金(112488)
- 研究(106698)
- 家(101778)
- 国家(100943)
- 科学基金(85207)
- 社会(70699)
- 社会科(67178)
- 社会科学(67165)
- 省(61094)
- 基金项目(60102)
- 自然(55933)
- 自然科(54608)
- 自然科学(54592)
- 自然科学基金(53575)
- 划(52404)
- 教育(46225)
- 资助(44044)
- 发(40305)
- 编号(39942)
- 重点(35665)
- 部(32604)
- 创(32407)
- 发展(31562)
- 展(31082)
- 创新(30484)
- 计划(30235)
- 国家社会(30166)
- 成果(29831)
共检索到339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秉镰 孙鹏博
如何让产业政策更有效是在“双碳”约束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使用城市和企业污染数据,采用DID和合成DID方法研究了省级开发区升格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开发区升格提升了城市碳生产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2)开发区升格后严格的环境规制、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扶持力度的增加通过实现强市场、降错配、调投入、提创新、促转型提升了碳生产率。而上述效应源于更严格的考核激励、地方干扰的减少、政策制定权的下放以及产业政策集中供给的“优补效应”;(3)开发区升格更多地提升了中西部和工业依赖城市的碳生产率。本文为如何用好产业政策实现“双碳”目标下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秉镰 孙鹏博
如何让产业政策更有效是在“双碳”约束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使用城市和企业污染数据,采用DID和合成DID方法研究了省级开发区升格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开发区升格提升了城市碳生产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2)开发区升格后严格的环境规制、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扶持力度的增加通过实现强市场、降错配、调投入、提创新、促转型提升了碳生产率。而上述效应源于更严格的考核激励、地方干扰的减少、政策制定权的下放以及产业政策集中供给的“优补效应”;(3)开发区升格更多地提升了中西部和工业依赖城市的碳生产率。本文为如何用好产业政策实现“双碳”目标下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鹏程 方慧芬 陈江龙 蒋伟萱
改革开发以来开发区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与增速方面效果显著,而在如今转型增效背景下实现由全要素生产率支撑的增长模式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园区企业生产效率也已成为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途径。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采用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南京、苏州两市开发区内企业集聚现状与生产率水平,并对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市开发区内已形成企业集聚与产业集中,企业园区集聚特征显著,集聚态势日益强化,区内产业集聚已具相当规模;(2)开发区内企业具备一定生产率优势,开发区优势主要体现为低效率企业较少与高效率企业数量的增多,且不同特征开发区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存在差异。以期为提升区内企业生产率水平、促进园区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关键词:
开发区 工业企业 空间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进 张国峰
准确识别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对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两个方面对开发区影响生产率的渠道进行了论证,进而运用Combes et al.(2012)的方法对开发区和非开发区的生产率分布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定量识别了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研究发现:(1)"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都显著提高了开发区的生产率水平;(2)平均而言,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主要源自"集聚效应",但是这种"集聚效应"持续期非常短,在开发区成立三年后就基本消失。由制度和政策优惠所形成"选择效应"则是开发区长期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源泉;(3)民营、小规模、年轻的低效...
关键词:
开发区 生产率优势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祖海 吴云云 王许亮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提升碳生产率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随后基于2004—2019年的省际数据,运用ArcGIS可视化分析了FDI和碳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并采用中介模型与门限模型考察了FDI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FDI和碳生产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问题。第二,FDI显著促进了碳生产率提升,且通过增强自主研发强度间接促进碳生产率提升。第三,FDI与碳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外资规模的扩大,FDI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增强;随着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环境规制强度的上升,FDI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弱。第四,FDI显著促进了东部、西部地区碳生产率提高,而抑制了中部地区碳生产率提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祖海 吴云云 王许亮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提升碳生产率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随后基于2004—2019年的省际数据,运用ArcGIS可视化分析了FDI和碳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并采用中介模型与门限模型考察了FDI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FDI和碳生产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问题。第二,FDI显著促进了碳生产率提升,且通过增强自主研发强度间接促进碳生产率提升。第三,FDI与碳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外资规模的扩大,FDI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增强;随着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环境规制强度的上升,FDI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弱。第四,FDI显著促进了东部、西部地区碳生产率提高,而抑制了中部地区碳生产率提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本建 黄海珊
城区—开发区互动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现有的文献多关注这一互动发展模式中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对城区的影响。不同于这些文献,本文关注城区人口密度对开发区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借鉴现有的空间均衡理论和地方化劳动力市场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区人口密度影响开发区企业生产率的U型假说。运用2003—200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很好地证实了这一假说,即在人口密度小于8800人/平方公里时,城区与开发区发展呈现竞争关系,城区人口密度增加对开发区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当人口密度大于8800人/平方公里时,城区与开发区呈现协同发展关系,城区人口密度增加对开发区企业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厚的劳动力市场带来的企业与劳动力匹配和对新企业进入的影响,是城区人口密度影响开发区企业生产率的主要机制;城区与开发区的这种竞争或协同发展关系只存在于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就业人数小于100人的企业中;新企业进入开发区后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成本适应,才能获取城区的溢出效应。本文的结论表明,开发区与城区协同发展需要以一定的城区人口密度作为条件,这对于当前各地区推进城镇化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伟民
利用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包含同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的(保证样本的同质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这一优势,本文对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起作用的实际是政府政策,而开发区建设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很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政策 高新技术 集聚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浩然 聂燕锋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开发区数据,研究开发区内产业集聚效应与结构优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设立开发区的地区企业生产率更高,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产业生产率,但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抑制了生产率。(2)考虑到产业集聚效应和结构优化相伴而生,其对企业生产率提升存在协同效应,其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呈现出""形特征。经济集聚过程中存在负向的拥挤效应,前期拥挤效应相对更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使得正向效应增大,总的净效应增大。(3)其协同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拐点出现的时间早一年,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文建议合适的政策应当持之以恒和因地制宜,积极主动的政府指导可以减小拥挤效应。
关键词:
开发区 产业集聚 产业结构优化 拥挤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申伟宁 柴泽阳
以中国2004—2020年1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PSM-DID法考察开发区升级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区升级政策有效推动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差异上,开发区升级对中部、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小;政府效率高、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政府效率低、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申伟宁 柴泽阳
以中国2004—2020年1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PSM-DID法考察开发区升级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区升级政策有效推动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差异上,开发区升级对中部、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小;政府效率高、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政府效率低、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静 张建华
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开发区政策是影响企业生产率的重要体制性因素。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开发区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总体上,开发区政策对区内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对区外企业没有体现出溢出效应。第二,开发区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具有区位条件、制度背景等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异质性,也因开发区类型和成长周期而异。此外,开发区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开发区政策主要通过"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竞争效应"则不显著。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企业生产率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柱康 张俊飚 程琳琳 何可
为了解碳排放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产生的影响及其程度,本研究利用2006—2015年中国水稻主产区23个省(市、自治区)水稻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urger生产率指数和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省域差异,并深入剖析根源。结果表明:1)中国考虑碳排放的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增后降的阶段性特征,且整体处于恶化状态,仅少数省份实现了增长;2)整体增长动力来源由技术效率改善向前沿技术进步转变,而实现增长的省份主要得益于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双重作用;3)水稻生产"高碳""低碳"省份呈现明显的南北—东西"T"字型交叉分布格局;4)整体水稻TFP_C及其分解指数增长得益于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的推动,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受灾率的制约;5)高低碳群组间差异则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农力度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在"低碳"省份得到更好发挥。
关键词:
碳排放 水稻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