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
2023(1519)
2022(1264)
2021(1264)
2020(1022)
2019(2478)
2018(2487)
2017(5414)
2016(2895)
2015(3378)
2014(3345)
2013(3355)
2012(3146)
2011(2839)
2010(2726)
2009(2598)
2008(2698)
2007(2545)
2006(2461)
2005(2426)
作者
(7833)
(6450)
(6322)
(6246)
(4070)
(2998)
(2976)
(2662)
(2478)
(2346)
(2290)
(2232)
(2182)
(2151)
(2061)
(2054)
(1953)
(1899)
(1869)
(1675)
(1671)
(1634)
(1583)
(1567)
(1512)
(1495)
(1438)
(1374)
(1373)
(1308)
学科
(14174)
银行(14029)
(12866)
(10692)
经济(10679)
(10431)
业务(8759)
(8072)
制度(8071)
银行制(7668)
(6583)
金融(6581)
方法(6226)
数学(5838)
(5825)
数学方法(5821)
管理(4783)
(3828)
企业(3828)
中国(3779)
(3640)
劳动(3637)
(3038)
(2659)
体制(2544)
(2525)
(2508)
农业(2190)
(1904)
人口(1870)
机构
大学(37850)
学院(36108)
(17768)
中国(17574)
经济(17408)
(16270)
银行(15616)
(14487)
管理(13868)
研究(11831)
理学(11223)
理学院(11118)
管理学(10980)
管理学院(10908)
(9997)
(8579)
金融(8480)
财经(7872)
(7851)
(7238)
(7140)
中心(7000)
经济学(6679)
人民(6668)
(6320)
财经大学(6178)
经济学院(6108)
国人(5874)
中国人(5862)
农业(5805)
基金
项目(21300)
科学(16935)
基金(16815)
研究(15224)
(13995)
国家(13885)
科学基金(12221)
社会(10478)
社会科(10049)
社会科学(10045)
基金项目(8688)
资助(7774)
自然(7722)
自然科(7568)
自然科学(7568)
自然科学基金(7438)
(7178)
教育(7149)
(6153)
编号(5797)
(5338)
成果(4940)
教育部(4929)
人文(4654)
国家社会(4641)
重点(4462)
大学(4348)
社科(4333)
(4272)
科研(4134)
期刊
(21782)
金融(21782)
(17000)
经济(17000)
研究(15420)
中国(9501)
(7303)
(6220)
管理(4813)
财经(4589)
学报(4581)
科学(4515)
(3803)
大学(3741)
理论(3719)
学学(3641)
农村(3610)
(3610)
实践(3455)
(3455)
农村金融(3038)
经济研究(2820)
国际(2701)
中国金融(2388)
问题(2280)
农业(2186)
上海(2136)
技术(2115)
(2039)
论坛(2039)
共检索到68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巧玉  王延门  
开办“移动银行”构想孙巧玉,王延门移动银行亦称流动银行或汽车银行,它是商业银行利用汽车为营业场所,为客户提供包括收款、送款、办理转帐、汇兑和个人存取款等业务的经营性机构。是商业银行一种新的服务形式。一、开办移动银行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塑造商业银行形...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周涛  鲁耀斌  张金隆  
由于移动银行可以提供无处不在、实时的服务而得到众多传统银行的重视和推广,但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移动银行的采纳率相当低。整合任务/技术匹配理论和技术采纳与使用统一理论,构造移动银行用户采纳行为模型,分析影响用户采纳移动银行的因素。对收集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LISREL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除努力期望外,绩效期望、任务/技术匹配度、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对用户采纳有显著作用,任务/技术匹配度显著影响绩效期望,而技术特征显著影响努力期望。因此,传统银行不仅要采取措施改进用户对移动银行的技术感知,还要根据用户的任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改进任务/技术匹配度,促进用户对移动银行的采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锡良  刘海二  
目前人们对手机银行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手机银行就是银行主导,然而在农村地区银行主导的手机银行水土不服,而移动运营商主导的手机银行则能够更好地契合农村金融的需要,典型模式如M-PESA。在未来,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直接实现资金供求的匹配,不需要银行券商等中介,如P2P融资模式等。本文重点分析了移动运营商在我国农村推行手机银行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钱峰  
移动金融是金融机构依托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手机终端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文章结合我国移动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分别从商业模式、客户定位、金融产品、渠道运营这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开展移动金融的创新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易寰  季铁  
手机银行作为个人金融服务及相关消费行为的新兴热点平台,需要满足用户更多情境化、定制化的需求。本文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对国内外多个学者提出的情境因素模型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研究,并结合手机银行操作的强目的性、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情境信息的联动性等特点,提出了包含六种因素的移动银行服务情境感知模型。该模型对其他学者提出的情景因子进行了重新划分归纳,并引入市场情境作为新的情境感知因素之一。考虑到银行业务的强目的性,模型中情境认知的相关信息流都通过综合数据处理对任务情境提供指导,并通过手机银行的任务情境实现面向客户的定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易寰  季铁  
手机银行作为个人金融服务及相关消费行为的新兴热点平台,需要满足用户更多情境化、定制化的需求。本文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对国内外多个学者提出的情境因素模型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研究,并结合手机银行操作的强目的性、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情境信息的联动性等特点,提出了包含六种因素的移动银行服务情境感知模型。该模型对其他学者提出的情景因子进行了重新划分归纳,并引入市场情境作为新的情境感知因素之一。考虑到银行业务的强目的性,模型中情境认知的相关信息流都通过综合数据处理对任务情境提供指导,并通过手机银行的任务情境实现面向客户的定制化服务设计。此模型为手机银行情境感知相关的服务提供了基本创新思路,也可作为具体银行业务场景下实证研究的情境整合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大军  
移动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特征高度匹配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已普遍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经营发展以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在这一内生因素驱动下,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激烈的同业竞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趋势下的经营转型,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游春  张绪新  
移动支付充分体现了金融服务的创新水平,具有传统金融服务所不能比拟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增强竞争力。本文首先介绍移动支付的基本概况,以及银行通过开展移动支付的重要意义,再解读我国目前移动支付的现状,最后对银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侯本旗  
面对互联网公司跨界竞争掀起的阵阵波澜,商业银行需重新审视优势和不足,运用好"加""减""乘",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2013年以来,余额宝的迅速崛起,使互联网金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互联网公司利用电子账户这一"异度空间",借助创新红利、监管红利,从支付、融资、理财、信息等维度对商业银行发起了跨界冲击,在小额支付等个别领域逐步蚕食商业银行市场份额。面对互联网公司跨界竞争掀起的阵阵波澜,商业银行需重新审视优势和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红  
秉承"服务民生、普惠金融"的宗旨,人民银行高度重视零售支付体系发展,持续提高支付手段的"三性"(安全性、方便性、多样性),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工程,实现支付"一卡通用"和办事"一卡多用"。2015年12月12日,中国银联携手20家商业银行推出"云闪付",推动卡基支付与手机支付融合发展,为零售支付市场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伟  薛杰  
移动互联网技术重塑金融生态,直销银行必须真正植入互联网基因,在管理体制、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客户管理、品牌维护等方面更加移动互联网化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消费理念快速普及,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速崛起。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东升  任荣荣  
移动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构建了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金融服务模式,使客户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支付、理财、融资等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信息质量下降、物理网点功能弱化、新生代客户流失等一系列冲击。论文在分析移动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民生银行课题组  
从政府角度来说,当前应当做好两件事:一是完善手机移动支付管理制度,核心是法律制度建设;二是推进手机支付的技术标准建设自从1999年中移动推出国内首款手机银行以来,中国的移动支付就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但直到2009年,手机银行用户占手机用户的比例才3.9%,远低于日本、韩国的41.2%的比例,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忠喜  
本文介绍了支付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结合党费工作的规范性要求,分析了党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运用云闪付这一银行移动支付平台交纳党费,具备规范党费工作的基础性条件,可以在助力党的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庚黎  刘雯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参与发起设立一家新银行,二是入股或参与重组已有银行。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从战略角度考虑,希望以第一种方式进入银行业。2013年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也提出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指示精神。改革开放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