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7)
2023(7870)
2022(6311)
2021(5609)
2020(4449)
2019(9783)
2018(9485)
2017(16120)
2016(9329)
2015(10500)
2014(10765)
2013(10243)
2012(9535)
2011(8607)
2010(8707)
2009(7827)
2008(7712)
2007(7280)
2006(6399)
2005(5596)
作者
(28762)
(24041)
(23755)
(22813)
(15072)
(11494)
(10828)
(9199)
(9197)
(8736)
(8250)
(8228)
(7976)
(7785)
(7684)
(7474)
(7136)
(7039)
(6965)
(6934)
(6171)
(6123)
(5891)
(5673)
(5515)
(5375)
(5315)
(5283)
(4997)
(4908)
学科
(30659)
经济(30616)
管理(25292)
(19049)
(15198)
企业(15198)
中国(12282)
(10915)
地方(10455)
(10030)
(8717)
(8573)
方法(8480)
业经(8313)
农业(7021)
理论(6922)
(6862)
教育(6840)
数学(6596)
数学方法(6456)
(5984)
银行(5949)
(5821)
金融(5814)
(5800)
(5678)
环境(5611)
(5208)
地方经济(4852)
(4797)
机构
学院(125295)
大学(124604)
研究(49792)
(42299)
管理(41853)
经济(40979)
中国(37055)
理学(34418)
理学院(33877)
管理学(33045)
管理学院(32815)
科学(32749)
(28512)
(26574)
(26015)
研究所(23659)
中心(22932)
(22616)
(22249)
业大(20874)
农业(20788)
(19606)
(19481)
师范(19324)
(18571)
技术(18016)
北京(17845)
(17535)
财经(16042)
师范大学(15472)
基金
项目(85772)
科学(65595)
研究(63286)
基金(58080)
(52960)
国家(52491)
科学基金(42878)
社会(36975)
(35361)
社会科(34724)
社会科学(34716)
基金项目(30153)
(30102)
教育(29657)
自然(27621)
编号(26936)
自然科(26900)
自然科学(26889)
自然科学基金(26358)
成果(23219)
资助(22718)
课题(20780)
重点(20735)
(19481)
(17601)
(17457)
(16766)
计划(16495)
创新(16417)
科研(16344)
期刊
(53844)
经济(53844)
研究(39076)
中国(36533)
学报(25219)
(24574)
教育(24390)
科学(20747)
大学(18434)
(17716)
学学(16921)
管理(16882)
农业(16482)
技术(12711)
(11280)
金融(11280)
业经(9380)
图书(9276)
(9172)
职业(8077)
经济研究(8002)
财经(7554)
(7281)
书馆(6886)
图书馆(6886)
业大(6671)
(6633)
(6632)
论坛(6632)
问题(6578)
共检索到209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近年来,征信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建设适应我国实际并能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征信体系,是摆在征信业面前的重大新课题。从吴氏信用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征信市场的演进、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我国要建设高质量的征信体系需要在立法、监管、顶层设计等三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我国征信体系必须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目前,我国征信体系高质量发展需提升三个能力:一是提升基础征信系统的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能力,二是提升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整合与分析评价能力,三是提升征信监管部门的精准施策能力。以“三个能力提升”为抓手,可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信用动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高质量现代化征信体系的支撑。从高质量发展对征信体系建设的要求出发,对建设我国高质量现代化征信体系,提出四点思考与展望:一是开放包容,营造征信机构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融合共享,进一步推动征信体系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需求导向,以专业化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防范化解信用风险;四是国际视野,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内外双循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金武刚  王瑞芸  
城市书房是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迭代创新的时代产物,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广受社会公众喜爱和追捧。当前城市书房建设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设施布局向乡村化拓展,资源供给向精准化拓展,平台功能向多元化拓展,场馆建筑向地标化拓展,服务范围向城际化拓展。政府角色定位、社会力量波动、运营成本补偿、同业混营边界等问题,是城市书房发展焦点。业界、学界、政界及公众等社会各方普遍关注城市书房建设,也存有困惑和质疑之声,从建设方式、资金保障、治理方式、均衡发展、业态融合等方面建好、管好、用好城市书房,是推动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邹茜茜  余秀兰  
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一定困境,导致社会人群产生认知偏见。但高职教育事实上为学生提供了体面生活的机会、更多创业的可能、避免了失业和非技术就业,扶助弱势家庭子女实现代际的向上流动。故为了使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分流和社会再生产的需要,仍需完善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推进产教融合,改革高职教育培养机制与培养目标,在横向上分类培养及提升、融合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在纵向上推动高职教育建立全周期开放学习与循环学习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吴访升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在解决多元共治、权力共享、约束制衡等方面存在五重困境,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困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困境、二级管理的落实困境、治理过程的透明化困境、治理文化的熔铸困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困境。破解这些治理困境,亟须全方位推进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建立由"五位一体"内部治理结构、"一章八制"制度体系、"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化"内部控制体系、"数据化"治理平台构成的内部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瑞峰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文章以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产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产业结构向着更为特色化、高级化的融合集聚方向演变,组织体系向着更为现代化、体系化的优势互补方向变革,要素资源向着更为融合化、一体化的互惠共享方向配置,进而多维协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特征;识别了产业结构单一、三产融合不深,组织体系低效、产业竞争力弱,要素流动不畅、资源整合困难,农民增收乏力、利益联结缺失等关键问题;指出了多业态打造以供需驱动为核心的产业多元结构、多主体培育以集体经济为基石的组织互补体系、多渠道优化以城乡融合为关键的资源共享配置、多利益联结以合作共赢为导向的乡村产业价值取向四个重点突破方向。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吕薇  
信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专家认为我国信用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缺乏信用信息。建立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地区内企业的整体商誉。在商业征信市场发展初期,应以政府公共信息为基础,推动商业性信用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形成一个公开、公平的信用信息网络,失信和违约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全社会信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内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服务试点,上海的个人征信体系已经建立了有240万个消费者的个人信用信息库;上海银行系统也建立了公共的“企业黑名单”。北京市工商局开通了以披露企业不良信息为主的红盾315信息网站。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吕薇就信用服务体系撰文,就信用信息服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振飞  
高校培养的人才要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标准化的优质服务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协调动员全校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高等院校在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绵涛  吴亭燕  
当前特别需要选择以教育改革效能提升教育改革质量这一路径来建设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选择这一路径,一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改革必须要提高改革效能的重要思想决定的;二是因为教育改革效能与教育改革质量在逻辑上是紧密联系的;三是更好提升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质量的需要。实施这一路径,要提高教育改革效能对建设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意义的认识;要确立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效能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配合和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两个路径、在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的改革、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中提升其改革的效能;要有较充足的资源条件;要注重高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要把提升教育改革效能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到教育组织和人发展的特性、作用和状态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德鑫  金子  
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载体,在专业结构调整、课程教学优化和多方协同育人等关键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目前实践看,专业群评价需要着重解决理念、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理念建构,即宏观层面解决"根据什么来评"的问题,主要在于树立科学的专业群评价理念;二是管理机制,即中观层面解决"应该由谁来评"的问题,核心在于评价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三是技术设计,即微观层面解决"具体怎么来评"的问题,关键在于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时红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近日,刘鹤副总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文,就实现质量发展问题进行深刻阐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市场机制,形成良性竞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吴华君  吴沁沁  余贤文  
核心技术是在技术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其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门槛、长周期、人才密集与颠覆性等特征。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先机。提升我国核心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是加快改革,深化有利于激发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创新,构建既以企业为主体、又充分发挥大学知识创新作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支持核心技术创新的财税体系和金融体系,培育和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在开放合作中推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全球技术治理体系的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杰远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史记》言“郡县治,天下安”,没有县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不会有国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基础薄、落差大、发展慢,县域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短板。因此,在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尤为迫切和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