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0)
- 2023(8152)
- 2022(6930)
- 2021(6612)
- 2020(5584)
- 2019(13116)
- 2018(13254)
- 2017(23779)
- 2016(14201)
- 2015(16362)
- 2014(16947)
- 2013(16117)
- 2012(15334)
- 2011(13965)
- 2010(14468)
- 2009(13097)
- 2008(13193)
- 2007(12611)
- 2006(10892)
- 2005(9569)
- 学科
- 济(50783)
- 经济(50744)
- 管理(31827)
- 业(28591)
- 方法(23958)
- 企(21705)
- 企业(21705)
- 数学(21192)
- 数学方法(20963)
- 教育(20937)
- 中国(19892)
- 农(16287)
- 学(13187)
- 财(12670)
- 地方(11930)
- 理论(11850)
- 农业(10436)
- 业经(10352)
- 贸(9830)
- 贸易(9828)
- 易(9508)
- 制(8907)
- 教学(8478)
- 和(8323)
- 发(8251)
- 技术(7497)
- 环境(7331)
- 银(7313)
- 银行(7292)
- 务(7120)
- 机构
- 大学(198542)
- 学院(194745)
- 济(70359)
- 研究(70143)
- 经济(68457)
- 管理(65517)
- 理学(55452)
- 理学院(54679)
- 管理学(53467)
- 管理学院(53069)
- 中国(46816)
- 京(44470)
- 科学(43364)
- 范(36436)
- 师范(36185)
- 所(36066)
- 农(34381)
- 教育(33993)
- 财(32901)
- 研究所(32754)
- 江(32310)
- 中心(31837)
- 业大(29450)
- 师范大学(29363)
- 北京(29005)
- 农业(27146)
- 技术(25984)
- 财经(25630)
- 州(25494)
- 院(25081)
- 基金
- 项目(122356)
- 研究(96815)
- 科学(95033)
- 基金(81869)
- 家(70528)
- 国家(69773)
- 科学基金(57609)
- 社会(56056)
- 教育(52870)
- 社会科(52606)
- 社会科学(52587)
- 省(50732)
- 划(44188)
- 编号(43757)
- 基金项目(42932)
- 成果(38480)
- 自然(35459)
- 自然科(34521)
- 自然科学(34507)
- 自然科学基金(33864)
- 课题(33613)
- 资助(33484)
- 重点(29457)
- 部(28421)
- 发(28167)
- 年(28149)
- 项目编号(25600)
- 性(25197)
- 创(25053)
- 规划(24983)
- 期刊
- 济(80196)
- 经济(80196)
- 研究(66105)
- 教育(56654)
- 中国(48899)
- 农(31259)
- 学报(30544)
- 科学(26158)
- 财(26055)
- 大学(23748)
- 技术(21718)
- 农业(21296)
- 管理(21098)
- 学学(20346)
- 职业(14823)
- 融(14716)
- 金融(14716)
- 业经(13747)
- 财经(12519)
- 经济研究(12336)
- 图书(11775)
- 业(11452)
- 经(10805)
- 问题(10782)
- 坛(10482)
- 论坛(10482)
- 技术教育(9673)
- 职业技术(9673)
- 职业技术教育(9673)
- 版(9482)
共检索到303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学飞 沈文钦
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和条件分析表明,从各种人员规模指标来看,我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国际化水平、科研质量、世界一流大学数量等方面来看,我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我国要逐步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必须牢牢把握未来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大投入和制度改革为两大抓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点带面,最终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背景与条件 中心与边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克勇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创新型国家 经济强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归纳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以及战略意义,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强国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国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鲜明地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教育的龙头,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如果说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奠基,那么高等教育则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重要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闵维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远清
在刚要进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振奋的重大历史命题,我们应该把整个战线的思想统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小鹏
推进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水平、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要站在全局看教育,立足教育谋划全局,在把握演变规律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体系建构、内涵提升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扎实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
关键词:
高教强国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 模式 策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位钰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教兴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和建成教育强国的龙头。从规模、质量、效益三个维度,科学选取高等教育强国可比较指标进行分析,确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参考基准,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7%,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9%、高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70%,适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48%,留学生占高等教育规模比例达到6%。在国家战略引导下,以2025、2030、2035、2050为时间节点开展情景分析与预测,基于中国近10年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历程研判,明确变化轨迹,探索发展规律;同时基于高等教育强国指标比较基准,倒推时间节点指标变化,分别预测关键指标的达成度。根据教育战略和政策分析,分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并重、质量全面提升、强国品质塑造三个阶段,构建愿景、指标、关键举措组成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线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明东 冯惠敏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学术自由的理念都有一个演进的过程,不同的时代对于学术自由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但这并不否定学术自由的核心问题,如追求真理、言论自由、学术自主、大学自治等等。通过历史的和比较的研究表明,学术自由制度的构建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宪法赋予学术自由权利是学术自由的必然选择,大学功能的变化需要建立制度保障学术自由活动,保留大学的自治权是实现学术自由的重要途径,学者自身学术自由的觉悟和意识是实现学术自由的思想基础,中介机构要在坚持学术自由中发挥作用,学校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维护学术自由权。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大学自治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定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处于低水平的不均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撑。为此,本文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与任务,并从规模,质量;质量,结构,效益,思想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努力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韩晓燕
理论和现实的证据表明,高等教育在受到政治决定和影响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和强大的影响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的进程中,要求高等教育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主要是: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加强政治理论创新、培养优秀政治人才、加强国际宣传和国际理解教育。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意义 使命 政治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翁铁慧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盯发展战略,服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为"中国梦想"增强支撑,为"中国教育"增强引领,为"中国贡献"增强驱动。当前,"双一流"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要找准发展定位,抓住关键环节,聚焦根本、夯实基础,聚焦特色、分类发展,聚焦内生、增强动力,精准推进实施。要建设政府、学校、教师、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加快构建法治化、科学化的现代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切实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着力提升人才队伍能级,加快"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步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既要身体力行,在本职岗位上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发展目标,同时,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重视与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为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近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布了授予王承绪教授、潘懋元教授"高等教育研究突出贡献奖"的决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建院3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13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北京大学举办了教育学科恢复30周年庆祝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会长分别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