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1)
- 2023(4504)
- 2022(3603)
- 2021(3642)
- 2020(2728)
- 2019(6498)
- 2018(6584)
- 2017(10432)
- 2016(6934)
- 2015(8082)
- 2014(8280)
- 2013(7212)
- 2012(6793)
- 2011(6326)
- 2010(6696)
- 2009(5667)
- 2008(5718)
- 2007(5808)
- 2006(5342)
- 2005(4689)
- 学科
- 教育(19947)
- 济(16133)
- 经济(16126)
- 管理(14950)
- 中国(13102)
- 业(12700)
- 企(11238)
- 企业(11238)
- 理论(8066)
- 教学(7144)
- 农(6191)
- 地方(5992)
- 发(5729)
- 业经(5120)
- 学(5110)
- 发展(4958)
- 展(4836)
- 技术(4818)
- 策(4707)
- 学校(4187)
- 农业(3918)
- 思想(3889)
- 政治(3820)
- 研究(3774)
- 财(3713)
- 和(3655)
- 划(3635)
- 高等(3614)
- 方法(3605)
- 思想政治(3601)
- 机构
- 大学(85840)
- 学院(82920)
- 研究(32531)
- 教育(28678)
- 管理(24743)
- 范(23480)
- 师范(23406)
- 济(22971)
- 经济(21982)
- 京(21034)
- 理学(20138)
- 理学院(19752)
- 管理学(19258)
- 师范大学(19136)
- 管理学院(19035)
- 中国(17885)
- 科学(17799)
- 职业(15969)
- 江(15748)
- 所(15358)
- 技术(15033)
- 北京(14476)
- 研究所(13709)
- 中心(13528)
- 州(12609)
- 院(12204)
- 财(11498)
- 教育学(11030)
- 职业技术(10960)
- 技术学院(9894)
- 基金
- 项目(46930)
- 研究(45301)
- 科学(37848)
- 教育(30291)
- 基金(27780)
- 社会(24270)
- 编号(22782)
- 社会科(22498)
- 社会科学(22493)
- 家(22413)
- 成果(22173)
- 国家(22000)
- 省(20761)
- 课题(20283)
- 划(19331)
- 科学基金(18107)
- 年(17816)
- 规划(14333)
- 项目编号(13442)
- 基金项目(13388)
- 度(12457)
- 性(12457)
- 重点(12306)
- 发(12044)
- 研究成果(12042)
- 部(11921)
- 一(11269)
- 年度(11029)
- 教育部(10994)
- 阶(10988)
共检索到149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归纳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以及战略意义,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强国战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韩晓燕
理论和现实的证据表明,高等教育在受到政治决定和影响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和强大的影响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的进程中,要求高等教育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主要是: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加强政治理论创新、培养优秀政治人才、加强国际宣传和国际理解教育。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意义 使命 政治建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位钰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教兴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和建成教育强国的龙头。从规模、质量、效益三个维度,科学选取高等教育强国可比较指标进行分析,确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参考基准,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7%,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9%、高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70%,适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48%,留学生占高等教育规模比例达到6%。在国家战略引导下,以2025、2030、2035、2050为时间节点开展情景分析与预测,基于中国近10年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历程研判,明确变化轨迹,探索发展规律;同时基于高等教育强国指标比较基准,倒推时间节点指标变化,分别预测关键指标的达成度。根据教育战略和政策分析,分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并重、质量全面提升、强国品质塑造三个阶段,构建愿景、指标、关键举措组成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线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克勇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创新型国家 经济强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国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鲜明地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教育的龙头,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如果说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奠基,那么高等教育则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重要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闵维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贺祖斌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分兴起、初创、拓展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实践中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路径演变 建设方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蒋南翔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之一。他立足实际,结合清华大学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倡导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之路。在其高等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坚持党的领导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统一、心怀“国之大者”培养人才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人才的高度统一、尊重高等教育规律与开拓创新的高度统一,这“三个高度统一”是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其时代意义对于当前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蒋南翔 高等教育思想 时代意义 教育强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国 蓝晓霞 孙军昌 沙迪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文化的传承创新,对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议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确立为国家战略,加大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在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文化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远清
在刚要进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振奋的重大历史命题,我们应该把整个战线的思想统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小鹏
推进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水平、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要站在全局看教育,立足教育谋划全局,在把握演变规律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体系建构、内涵提升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扎实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
关键词:
高教强国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 模式 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定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处于低水平的不均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撑。为此,本文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与任务,并从规模,质量;质量,结构,效益,思想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努力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翁铁慧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盯发展战略,服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为"中国梦想"增强支撑,为"中国教育"增强引领,为"中国贡献"增强驱动。当前,"双一流"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要找准发展定位,抓住关键环节,聚焦根本、夯实基础,聚焦特色、分类发展,聚焦内生、增强动力,精准推进实施。要建设政府、学校、教师、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加快构建法治化、科学化的现代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切实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着力提升人才队伍能级,加快"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