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9)
2023(12054)
2022(10669)
2021(10145)
2020(8610)
2019(20093)
2018(20198)
2017(38754)
2016(21357)
2015(24109)
2014(24290)
2013(24118)
2012(22246)
2011(19863)
2010(19661)
2009(17834)
2008(17176)
2007(15040)
2006(13160)
2005(10940)
作者
(61387)
(51075)
(50454)
(48119)
(32333)
(24754)
(22985)
(20247)
(19507)
(18283)
(17705)
(17064)
(16153)
(15933)
(15580)
(15426)
(15372)
(14874)
(14582)
(14328)
(12716)
(12336)
(12245)
(11605)
(11484)
(11413)
(11304)
(11106)
(10309)
(10136)
学科
(83464)
经济(83385)
管理(58088)
(53143)
(43260)
企业(43260)
方法(37374)
数学(32253)
数学方法(31844)
(24723)
地方(21547)
中国(21174)
(20093)
(18740)
业经(18593)
农业(16706)
理论(14214)
(14167)
环境(13944)
(13300)
技术(12775)
(12506)
贸易(12496)
(12028)
教育(11789)
(11438)
(11358)
财务(11282)
财务管理(11259)
土地(10640)
机构
大学(291303)
学院(289824)
管理(117894)
(107082)
经济(104297)
理学(101699)
理学院(100533)
管理学(98755)
管理学院(98257)
研究(97078)
中国(71025)
(63791)
科学(63553)
(51213)
(48745)
(47567)
业大(47438)
中心(45229)
研究所(44682)
(43873)
(40791)
师范(40445)
北京(40058)
农业(39976)
财经(37913)
(35888)
(35834)
(34391)
师范大学(32757)
技术(32282)
基金
项目(205262)
科学(159487)
研究(150669)
基金(145072)
(126588)
国家(125475)
科学基金(107099)
社会(91066)
社会科(85943)
社会科学(85915)
(83220)
基金项目(78771)
自然(71099)
自然科(69340)
自然科学(69322)
(69168)
教育(69038)
自然科学基金(67990)
编号(63421)
资助(59034)
成果(50826)
重点(45728)
(44214)
(43872)
课题(43840)
(42240)
创新(39349)
科研(39041)
项目编号(37872)
大学(37621)
期刊
(119831)
经济(119831)
研究(82482)
中国(61610)
学报(47759)
(46736)
科学(44116)
管理(40834)
教育(37483)
(35465)
大学(35308)
农业(32773)
学学(32567)
技术(27341)
业经(20593)
(20480)
金融(20480)
图书(20065)
(17007)
财经(16899)
经济研究(16619)
资源(16191)
问题(15730)
科技(15221)
(14293)
技术经济(14218)
理论(14110)
(13798)
书馆(13597)
图书馆(13597)
共检索到426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天中  赵强军  郭思岩  刘赟  周欣花  
[目的]目前,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单一,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文章通过选取甘肃省光伏项目,从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为基础,选取甘肃省2013~2015年已建设的106个光伏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具体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数据资料,通过从用地规模、用地强度、用地结构、用地效益4个评价方面选取11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各指标权重,依据3δ法则及文献规范资料确定各指标标准值,最后对典型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测算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结果]通过实证分析,甘肃省106个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高,按照节约集约度等级划分,处于低度利用的项目为4个、适度利用66个、中度利用34个、高度利用2个;在具体4个评价方面,光伏建设项目整体在用地规模、用地强度、用地效益评价层分值相对较高,但各具体评价单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个别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项目用地结构评价层得分整体相对较低,通过建设项目内部功能区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从单位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四个维度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天中  赵强军  郭思岩  刘赟  周欣花  
[目的]目前,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单一,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文章通过选取甘肃省光伏项目,从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为基础,选取甘肃省20132015年已建设的106个光伏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具体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数据资料,通过从用地规模、用地强度、用地结构、用地效益4个评价方面选取11个具体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石峰  颉耀文  田文婷  焦继宗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自主开发了土地集约度评价软件,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指标值的方式,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集约度值,采用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集约度值进行分类,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各区县集约利用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的有城关区,Ⅱ级的有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Ⅲ级的有红古区、榆中县,Ⅳ级的有皋兰县、永登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怀录  寇明哲  张强  
本文从我国西部城镇稀疏地区的甘肃省近年来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入手,提出集约利用土地的总体评价体系和指标控制标准,分析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并对如何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一、基本情况甘肃省1998年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仅包括白龙江林业管理局辖属的4个林业局(即迭部、舟曲、洮河、白水江)和河西开发局。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始建于1952年,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开发建设,1966年正式成立林业部白龙江林业管理局;1969年企业下放,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改由甘肃省领导,并将原属南坪林业局划归四川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柏明华  赵锦联  
为节约土地资源、破解项目用地难题、拓展工业项目用地空间,保证有限土地的高效利用,江苏省阜宁县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业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深化工业项目评审机制成立"工业投资项目评审领导小组"。阜宁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规定县发改委、经信委、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国土局、环保局、安监局、人社局为项目评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红  石培基  郝方方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特大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数量统计模型,对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差异的驱动因素,以期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兰州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永康  刘学录  张一达  任君  王全喜  李晓丹  
为了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差异特征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K-mean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甘肃省东部四市的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变化情况及空间水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内部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2016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度整体处于较粗放利用水平(均值0.377 2),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Ⅲ、Ⅳ级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Ⅰ、Ⅱ级位于研究区中部,整体呈"哑铃"状结构;2)全局莫兰指数为0.142 2,表明研究区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LISA聚集图空间特征与集约度等级图基本吻合;3)劳动力指数、地均机械总动力和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率、有效灌溉率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成正相关关系,由于空间的辐射性和依赖性,各回归系数值分布具有明显的"片"或"带"状区域特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平  许波  韩荣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农用土地大量转变为城市用地现象非常严重。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集约、高效地使用城市土地已成为今后缓解我国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这一对矛盾的重要措施。掌握好现阶段城市用地水平的高低对指导今后城市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和ARCVIEW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甘肃省14个市州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最后分析各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比较评价结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宇硕  白永平  
文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水平明显提高,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影响集约度水平的四个因素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主导因素由土地利用程度逐渐转变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形态呈以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武威市和兰州市—庆阳市为中轴线的"三轴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韦玲霞  
[目的]地形条件对农用地整治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整治项目选址必须考虑的因素。[方法]该研究应用Arcgis地理软件及数字高程模型,结合海拔高度、坡度、地表破碎度3个地形因子,综合评价天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选址适宜性。[结果]天水市的土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坡度为10°~15°的海拔高度为1 319~2 011m的地区,地势复杂,地貌分异明显;秦州区和麦积区整体海拔高度相对较小,天水市中部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地整治较为适宜;地表破碎度、海拔高度及坡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天水市各乡镇的综合地形复杂度平均值为0.308,处于非常适宜、比较适宜,临界适宜的乡镇有74个;新兴镇、洛门镇、郭川乡、新阳乡、安远镇、兴丰乡坡度均在15°以下,综合地形复杂度较小,且集中连片程度较好,是农用地整治项目选址较为适宜地区。[结论]应用地形复杂度对天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进行选址,集中整合开发整治农用地,对于提高工程效率,减少地形约束、降低施工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宁  赵利生  
以全球基金艾滋病五轮、六轮、滚动整合项目在甘肃省的实践为观察案例,通过对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在甘肃省防艾工作的作用分析,讨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经后防艾工作的思考。分析表明: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总体上有利于促进甘肃省的整体防艾工作,特别是对《甘肃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01-2010年)》、《甘肃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任务目标完成有重要补充作用,但也存在诸如社会组织内涵建设滞后、外展干预深度力度不够、探索在民族聚居地区防艾对策方法不多等问题。在甘肃省新一轮防艾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中,整合后的甘肃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RCC)需要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的实施策略,才能在防艾工作中发挥出最大项目效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红  谭翠萍  张正峰  
从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到2014年《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政策层面上,节地评价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细化。尤其是土地使用标准尚未实现全覆盖,一些项目用地超过土地使用标准控制的现象常常发生,更有必要实施针对建设项目的节地评价。在此背景下,2015年4月,原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超标准或暂无用地标准的建设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群,龙花楼,罗明,王军,古志新  
论文结合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针对土地整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选取坡度、地下水位、土壤盐渍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评价因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地整理方向和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土地整理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非天然林的林地整理应考虑向经济林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分值在65-80之间的耕地应划为农田保护区,整理措施应注意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林草地整理措施则要防止林草地退化,适当发展经济林;未利用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垦为耕地。分值在50-65之间的耕地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生态退耕,防止耕地沙化以及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未利用地整理措施主要是保持原有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分值为0-50的耕地必须实行生态退耕还林还草的整理措施,注重林草地保护和提高植被覆盖率;未利用地保持原状不能开垦为耕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瑜琦  王雯  李建林  
基于甘肃省榆中县1996年土地详查电子数据库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分析该区域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以及不同坡度等级下土地利用方式尤其是耕地转入转出变化。结果表明:从变化总量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及交通水域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草地、园地面积减少;从空间分布看,中部农耕条件较好乡镇的耕地被建设用地和林地挤占现象显著,耕地增加区域集中在北部干旱山区及南部二阴山区;从不同坡度等级区域看,小于15°区域内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显著,大于15°区域内尽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推进,但仍有部分经济落后乡镇存在坡耕地面积增加现象。可见,在耕保、城镇化和生态工程的三重压力下,如何保证耕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