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6)
- 2023(14551)
- 2022(12467)
- 2021(11654)
- 2020(9741)
- 2019(22072)
- 2018(21939)
- 2017(42360)
- 2016(22885)
- 2015(25653)
- 2014(25283)
- 2013(24967)
- 2012(22802)
- 2011(20455)
- 2010(20542)
- 2009(18460)
- 2008(17962)
- 2007(16019)
- 2006(13991)
- 2005(11869)
- 学科
- 济(96108)
- 经济(96026)
- 管理(67727)
- 业(64801)
- 企(54611)
- 企业(54611)
- 方法(40733)
- 数学(34625)
- 数学方法(34265)
- 中国(25618)
- 农(25431)
- 地方(25226)
- 业经(23026)
- 技术(20975)
- 财(20884)
- 学(19196)
- 农业(17404)
- 理论(16331)
- 和(15480)
- 制(15452)
- 环境(14814)
- 贸(14804)
- 贸易(14793)
- 易(14271)
- 产业(14254)
- 地方经济(14213)
- 技术管理(13454)
- 划(13283)
- 银(13218)
- 银行(13176)
- 机构
- 学院(314344)
- 大学(313282)
- 管理(128267)
- 济(126305)
- 经济(123601)
- 理学(111272)
- 理学院(110054)
- 管理学(108305)
- 管理学院(107738)
- 研究(104060)
- 中国(76214)
- 京(67077)
- 科学(64329)
- 财(55509)
- 所(50745)
- 中心(47242)
- 江(46495)
- 农(46429)
- 研究所(46264)
- 业大(45374)
- 财经(44368)
- 范(42436)
- 北京(42336)
- 师范(42073)
- 经(40337)
- 院(38678)
- 州(37982)
- 经济学(37318)
- 农业(35931)
- 技术(34284)
- 基金
- 项目(219151)
- 科学(173558)
- 研究(164455)
- 基金(157173)
- 家(135832)
- 国家(134676)
- 科学基金(116786)
- 社会(103589)
- 社会科(98170)
- 社会科学(98148)
- 省(87764)
- 基金项目(84193)
- 教育(75066)
- 自然(74455)
- 自然科(72709)
- 自然科学(72696)
- 划(72610)
- 自然科学基金(71399)
- 编号(67573)
- 资助(63082)
- 成果(54151)
- 创(49384)
- 重点(49076)
- 发(48425)
- 部(47509)
- 课题(47053)
- 创新(45387)
- 国家社会(42089)
- 项目编号(41673)
- 科研(40938)
- 期刊
- 济(138921)
- 经济(138921)
- 研究(92734)
- 中国(63270)
- 管理(48701)
- 学报(45793)
- 科学(43915)
- 农(41871)
- 教育(41002)
- 财(40708)
- 大学(35017)
- 学学(32469)
- 技术(29972)
- 农业(29629)
- 融(24274)
- 金融(24274)
- 业经(23995)
- 经济研究(22112)
- 财经(20742)
- 图书(18727)
- 经(17880)
- 问题(17738)
- 科技(17509)
- 技术经济(16562)
- 业(15623)
- 理论(14967)
- 现代(14452)
- 商业(14336)
- 坛(13844)
- 论坛(13844)
共检索到459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晓军
集群产业园区兼有集群的产业协同效应和工业园区的地理集中性优势,在形式上表现为两者特性的集合,有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在规划和建设园区中要强化"集群意识",夯实区域社会资本,构建以集群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基地,形成区域创新网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增强地方融资能力,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它是地方实施全方位融资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区域创新环境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基础设施,具有吸引投资的行业,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空间优势,宜人的自然环境,精简和高校的行政体制,明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融资能力 投资 创新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滕飞
东北地区拥有较为深厚的创新基础,但目前面临人才大量流失、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东北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应在人才、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市场对接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发展,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一个成熟产业集群的合作创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也应具有自增强的趋势。对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自增强机制进行博弈分析表明,在产业集群的企业群体内,如果企业间进行合作创新只是短期的话,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容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而长期合作则可能形成一种自增强的集群创新机制,并且政府在其形成初期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但政府政策作用的最终目的应逐步从集群内淡出,以便形成不需要第三方干预的自增强创新机制。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创新自增强机制 知识溢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尚勇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实现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战略转变。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应该抓住四个关键问题,即,自主创新要有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魄力;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强自主创新必须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必须增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策的协调,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力 王燕燕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首次建立起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莺
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称职的高职师资队伍、充足的学生创新经费、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劲的自主创新群体等都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能力 教育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晓梨 王贵辉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科研管理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共同思考的问题。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萍 刘思峰
建立高新园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信息论中熵的概念,利用熵的大小度量评价指标在不同园区之间的差别程度,客观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给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值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例评价,说明该方法突破了评价指标主观赋权的局限性,指出高新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园区创新产品产出、园区内高技术企业数量和创新经费投入。
关键词:
熵值法 高新园区 自主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2006年6月2日,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级研修班"上作了重要报告。报告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阐述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摘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雪
创新集群的自增强机制可分为一般自增强机制与特定自增强机制,前者包括专业化分工与空间竞争,后者包括知识溢出、互动学习与合作创新等,一般自增强机制可以通过特定自增强机制表现出来。特定自增强机制可以增加创新集群内部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动态效率,但也可能导致知识溢出与产权保护的非均衡风险、恶性竞争与柠檬市场的潜在风险以及路径依赖的潜在风险。因此,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互动学习效应与合作创新效应,是推动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创新集群 自增强机制 潜在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永琴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内部培育出发达的区域创新网络来。只有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区域创新网络 ,高新区才能获得内在的发展潜力 ,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 ,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创新网络对高新区企业发展的作用 ,然后分析了北京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 ,及其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 ,就如何培育区域创新网络 ,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林海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分析高技术时代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 ,并提出集成创新理论观。在此基础 ,界定了创新能力的概念 ,分析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 ,提出了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区域创新能力 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士强 李珍珍 李娟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只有促进企业不断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使我国经济、技术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慧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关键在于其经济发展一直受到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来源的强烈约束。尽管近几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明显上升,但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投资的拉动,国有投资比重仍然偏高。与东部地区比较,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并没有优势,对民间资金的投资引诱不足。西部靠中央政府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已不可持续,必须通过利益导向、法制保障、政策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创新等方面的一系列机制创新来增强吸引民间投资的能力,进而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